灾毁农田重新种上各类农作物,并迎来丰收季;被洪水冲垮的河堤修复完毕,重现石窟河两岸的秀丽景色;为安置灾民而建的安居工程进入室内装修阶段,很快便能收尾……
今年以来,蕉岭县聚焦“百千万工程”,办好办实民心工程,全力推动灾后各项重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此过程中,蕉岭县坚定肩负省市赋予的在省际交界打造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综合示范窗口的使命,锚定“进位”一体推进强县促镇带村,以头号力度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县。
寿乡河堤“修”出新面貌
受“6·16”特大暴雨灾害影响,蕉岭县多地存在不同程度水毁情况,其中三圳镇下九岭村石窟河左岸九岭河堤公路在洪水退水时发生前坡坍塌2处共约100米,自流排涵受损严重,直接影响附近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并造成一定安全隐患。洪水期间,蕉岭县水务部门根据水毁情况,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修复资金。洪水结束,九岭河堤公路修复工作马上提上日程。
“我们于6月底正式进场开始修复施工,共有16名工人、2台挖机和4台运输车辆参与,大家加班加点全力投入修复工作中。”施工现场负责人黄芳华表示,该修复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采用粘土填筑,堤身迎水坡采用C25砼护坡、堤脚处采用抛石固脚、浇筑护坡共约100米,重建涵身和出水涵等。目前,该段河堤公路已基本完成修复。通过对水毁路渠的修复,使村民农业生产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这真是一件大好事,解决了我们农田和鱼塘排水难的问题,给相关部门点赞!”村民黄伯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长潭碧道白马堤围水毁修复点,微风徐徐,石窟河面碧波荡漾。
阳光倾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河岸种植了大片樱花树,人们沿着碧道,穿梭在一棵棵樱花树之间,河中群鱼游弋,水草丰茂……走进蕉岭县长潭碧道白马堤围一带,只见不少市民正漫步其间,共享秋日美好时光。“几个月前这里随处可见洪水侵袭的痕迹,河岸上到处是被冲垮的树木和垃圾。”市民丘先生告诉记者,多亏了政府相关部门及时修复,现在河水清澈见底,碧道环境恢复如初。
“白马堤围水毁修复工程项目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历时约1个月,最终在8月初顺利完成。”蕉岭县水利水电建设中心副主任林剑边走边向记者介绍道,目前该段堤围已完成修复,涵盖重建护岸挡墙705米,修复生态护坡3069平方米,修复沿线防洪巡查道路319平方米,修复安全防护栏杆436米,沿线路灯修复104套,沿河乔木植被恢复598株,整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和设施均得到了有效恢复和提升。
据了解,白马堤围水毁修复工程是应急抢险工程,主要对石窟河长潭段白马堤围沿线(长潭陂下游左岸、右岸及榕仔渡桥至下游数字航模码头右岸三个点)冲毁的护岸挡墙、护坡面板、防洪巡查道路及其他水利设施按现有堤型结构进行修复。
农田成片“产”出新希望
“6·16”特大暴雨过后,各级政府、农业部门以及广大农户共同努力,积极推进灾毁农田修复工作,排水清淤、直升机防治病虫害、测土配方施肥……眼下,灾后复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片绿意盎然的蔬菜和金黄的稻田成为了这个秋天靓丽的风景。
深秋时节已至,蕉岭县新铺镇同福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内依旧生机勃勃,绿意满园,各种蔬菜长势喜人,春菜、芥兰菜、大白菜、苦瓜等秋冬蔬菜相继成熟,随处可见菜农采收的忙碌身影,一派热闹的农忙景象。“我是同福村的村民,每天主要负责为该蔬菜种植基地运输新鲜的蔬菜瓜果,并负责协调管理以及工人的用工安排,月薪约5000元。”今年59岁的村民曾伟清,过去一直在村里开车从事运输工作,现在能在家附近就业,既方便照顾家庭,又有不错的收入,对此他感到非常满意。“这是我理想的生活状态,既能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又能兼顾家庭,照顾老人,打算一直干到退休。”曾伟清笑着说。新铺镇同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曾艳忠表示,该蔬菜种植基地自7月20日起恢复种植,目前已顺利收割了约3批蔬菜瓜果。
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连片的农田稻浪翻滚,稻穗颗粒饱满。
在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水稻收割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连片的农田稻浪翻滚,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禾秆,大型收割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衔接流畅……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6·16’特大暴雨过后,这里到处都是一片汪洋,以为接下来耕不了田了,幸亏政府及时维修了主渠道,才能够复垦,现在产量也上来了,我们感到很欣慰。”在蕉岭县新铺镇尖坑村承包了约50亩农田的种植户黄建珍告诉记者,今年基本没有严重的病虫害,稻谷价钱也合理,100斤稻谷约160元。
“蕉岭县把灾后农业复产作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灾情、不同需求,分类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一对一’制定恢复生产方案,帮助农民解决困难问题,倒排时间、挂图作战,以丰补歉、以秋补夏,全力推进复耕复种,确保粮食生产稳定。”蕉岭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新铺镇尖坑村复耕面积1796亩,复耕率100%;复种面积 1296亩,种植的是水稻和玉米,复种率 87%。
安居工程“跑”出加速度
院子老、房子老、设施老,是生活在老旧小区居民共同的烦心事,也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难”。近年来,蕉岭县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升城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以实际行动让居民从“住有所居”变“住有宜居”。
走进蕉城镇桂岭花园小区,生机勃勃的绿植花卉,干净整洁的沥青道路,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在小花园里聊天,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小区经过改造后,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老年人也有了充足的活动场所。”居民赖彩琴说。
走进蕉城镇桂岭花园小区,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据了解,桂岭花园小区由于年久失修,存在地面基础设施、管网严重老化、强电弱电安装乱搭乱接等问题,也没有相应的休闲场所,居民改造意愿强烈。对此,蕉岭县将该小区纳入改造范围,将原有草地改建为休闲小花园,铺设沥青道路规划停车位,整治改造雨污管道、强弱电管道和线路,并增设消防管道、小区监控、小区入口防水雨棚、楼宇对讲门禁等设施。“老房子经过改造,电力、电线以及消防设施都配备完善,并且修建了道路和整体活动场所,增设了老年人健身设备,现在的条件比过去改善了许多。”居民戴先生说。
无独有偶,百佳苑小区同样加足马力以全新姿态融入整个城区,铺设沥青道路规划停车位、改建小花园增设休闲娱乐室、整治改造雨污管道、强弱电管道及线路、外立面重新设计与粉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涵盖了大约22个老旧小区,自2023年6月起开始施工,至今年10月左右,已经完成了大约20个小区改造,进度达到了90%左右。”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施工方相关负责人陈冲介绍说。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蕉岭县蕉城镇的“广州小镇”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室内装饰。10月初,蕉岭“广州小镇”南片区全面封顶,至此,广州援建梅州“6·16”特大暴雨灾后重建项目——“广州小镇”安居工程全部23栋住宅历时69天、提前6天实现全面封顶。“目前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现已进入室内装饰阶段。”广州市珠江监理负责人喻念向记者介绍道,当前,各施工单位正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建设”思路和“一小镇一专班”配置,加快推进安居1714户、总建筑面积约36.6万平方米的广州小镇建设,打造区域帮扶合作新样板。截至目前,蕉岭广福广州小镇和蕉岭广州小镇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全部封顶,进入二次结构和装饰装修阶段。
“广州小镇”建设现场紧张有序施工,挖掘机挥舞着长臂正将大树放到路边的花池里。
据悉,“6·16”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广州市整合各方资源力量立足广州所能、蕉岭所需,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型城镇化、农文旅融合,在蕉城镇和广福镇援建两个“广州小镇”,依托周边产业园区提供就业支撑,打造推动“百千万工程”、广梅协作示范工程,确保 2025年春节前拎包入住,让群众搬得进、住得好、留得下。其中,蕉岭广州小镇选址蕉城高铁新城,地处石窟河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规划总用地面积1560亩,打造客家乐活生态示范社区;蕉岭广福广州小镇选址广福学校周边,地处省际交界,规划总用地面积 600亩,打造“岭南客居·广种福田”特色社区。
梅州日报记者:杨乔颖
特约记者:廖静宜 汪敬淼 丘林强
图片:丘林强
编辑:李舒宇
审核:李盈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