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融湾入海激荡振兴新动能

奋起直追,加压加速前进的梅州,用一份优异的成绩为2023年画上圆满句号。去年,梅州GDP增长6.5%,增速全省第二,为2000年以来最好排名,实现年初确立的目标。

乘势而上,全力以赴攀高的梅州,以奋斗者的姿态锚定目标开启新征程。日前,2024梅州两会召开,定下今年GDP预期增长目标为5.5%左右。围绕这一目标,梅州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花更大力气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推进“百千万工程”,进一步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把资源要素优先用到“打粮食”项目上,改革、开放、创新,融入大湾区、连接海西区,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让梅州人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敢”的担当 干出新气象发展全面起势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1月29日至2月1日召开的2024年梅州两会,公布的2023年一系列经济数据,引起外界关注。

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增速居全省第二、山区市第一,增速省排名创2000年以来最好成绩;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增速居全省第二、山区市第一;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3%,居全省第五、山区市第一;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9%、居全省第一……

最值得关注的是,GDP增速为梅州近23年来的峰值。

数据之下,体现的是梅州越来越“敢”的发展势头。一方面是敢想。在攻坚突围关键时刻,梅州毅然提出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在竞合中重塑发展逻辑。随着《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梅州方案》)获国家批复实施,苏区经济圈与湾区经济圈在融合中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和动能,从交通链之变引发产业链、创新链之变,新的发展空间和优势也在不断扩展。

另一方面是敢干。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全新道路,一切都要靠自主探索。梅州认定方向,撸起袖子,赤手空拳从无到有走通了。设立梅州(广州)科创中心“反向飞地”,广梅园“科创+空间”引进24家商贸供应链企业……随着一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落地实施,苏区融湾这条路子梅州越走越广,越走越实。

势已起,大可为。梅州苏区老区要振兴,这个方向越来越明确。

迈入2024年,省委“1310”具体部署特别是“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同时梅州拥有《梅州方案》、省《关于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融湾财政政策等叠加利好。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梅州苏区振兴的时代机遇。

诚如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在多次重要大会上所言:梅州不是天生落后,也不会永远落后,与其怨人怨己,不如奋发作为,总会有人跑出好的业绩,总会有人改变。

“百千万工程”已落地落实,如何加力提速走在全省前列?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已初见成效,如何乘势而上开创新局面?

梅州正铆足劲头加油干,围绕两会确定的今年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保持增速高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同时,梅州正加快打开思想的“开关”,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深入挖掘《梅州方案》政策“含金量”,以高质量发展推进梅州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实”的干劲 展现新作为激发内生动力

实,是当下梅州对外界释放的一个强烈信号。

发展向实而行,梅州紧紧围绕一个“实”字,走好走实发展主路径——“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展现聚力向“实”的梅州新作为。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一年来,梅州始终将实体经济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优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配置,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

为抢先机、抢人才、抢效率,过去一年,梅州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了梅州2个县(区)、9个镇、50个村成为全省首批典型,预计净增“四上”企业250家以上、无“四上”企业镇(街)全部清零。在多个领域力争快人一步,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免费梅州”新模式,率先全省向县级批量放权改革,推动2.32万个“极简办”清单事项“瘦身”提速。

行动快落实早,发展渐见成效。去年梅州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1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超额完成省、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电力产业增加值增长9.6%;铜箔、印制电路板、绿色建材等一批新材料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大埔电厂二期、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等电力能源项目加快建设……

数据见证实体之兴:2023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比增12.5%;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33.6%、26.1%,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自2018年以来首次达到30%以上。

这是梅州“辨方位而正则”:抓住了工业就抓住了实体经济,抓住了实体经济就抓住了梅州发展的“牛鼻子”。

县域实体经济是梅州实体经济的“四梁八柱”,以谋在实处、干在实处、成在实处的作风,梅州八个县(市、区)奋发而起。

其中,2023年丰顺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排名全市第一。正如丰顺县委书记张志锋所言:“现在的丰顺,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人心思发展。”丰顺县在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上积极进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敢于竞标争先、赛龙夺锦,做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以实谋实,以实求进。去年初,在全市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上,8个县(市、区)一把手公开亮诺定下经济发展目标,立下“军令状”。而后,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动员大会上,各县(市、区)又签下工作责任书。

紧随其后的是梅州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的出台:镇(街)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红旗项目”“蜗牛项目”通报工作机制、“四上”企业培育工作方案,以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实施方案、考核办法……

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全市经济稳住了,“进”的势头逐步显现。着眼2024年,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仍是梅州不变目标,围绕既定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梅州正拿出“客家人开埠”的闯劲拼劲,拼出苏区新风貌、拼出苏区新未来。

“拼”的精神 锚定新坐标苏区融湾提速增效

一年多前,国家有关部委印发《梅州方案》,梅州迎来历史性的一刻。

机遇当前,惟有拼搏。一年来,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梅州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拼”的劲头贯穿全年,奋斗的足音响彻大地。

2023年一开年,梅州即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上下拿出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精气神,奋起直追、竞标争先。

同年4月,《梅州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印发,提出六大工程150项具体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

聚焦把“施工图”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景画”,梅州坚持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把资源要素优先用到“打粮食”项目上,举全市之力推动苏区融湾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

一步一个脚印,下真功求实效。随着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的扎实推进,一批融湾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在梅州逐步落地实施,初步形成一批融湾发展试点成果和可复制推广的梅州经验,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梅州多个重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山区市第一、全省前列。

“一年来,全市上下自觉摒弃‘等靠要’思想,主动担当作为,制定市《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出台鼓励类产业企业专项补助实施方案、高端紧缺人才认定补助暂行办法等15个配套文件,梅州融湾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梅州市发改局局长吴特宏表示。

攻坚破难再前行,苏区融湾建设迎来新一轮机遇。

不久前,省委、省政府印发《若干措施》,提出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结合实施“百千万工程”,支持梅州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进一步把梅州放在全省的高质量发展版图中。梅州将在广东区域发展格局中从“后端”变“前沿”,凸显融湾(大湾区)入海(海西经济区)的区位优势。

1月23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支持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政策不等人、机遇不等人。日前举行的2024梅州两会指出,梅州下一步将以主角姿态、主力担当,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积极探索老区苏区融湾发展的路径和经验。

融湾入海,乘风破浪。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中,梅州苏区振兴动能源源不断。

一线

始终为群众

留一把椅子

梅江区三角镇在群众经常聚集休闲娱乐的场所建设了一批“党群议事厅”,并在各村(社区)实现全覆盖。

梅州开展青年创业创新沙龙活动,现场政、企、专家等现场组群,政府部门竭诚的服务态度让企业发展信心更足。

无论是“党群议事厅”,还是小小的微信群,不仅体现梅州坚持“给群众留一把椅子”的服务理念,常态化、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亦是梅州转作风、优服务、促发展的生动缩影。

去年以来,沿着“百千万工程”大道奋力前行,梅州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给群众留一把椅子”的工作思路,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把振兴发展的“蛋糕”做大做好,使老百姓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智贵乎早决,勇贵乎必为。1月5日,梅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作为新年全市第一会,特别邀请50个典型村村党支部书记列席会议。目的明确,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依靠百千万群众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

“绿美梅州,需要群众参与。”

“送戏下乡,要给群众看到,不要只是在剧场里。”

“面向老百姓的活动要多举办。”

“化解矛盾就是要和老百姓坐在同一个板凳上。”

……

纵观这场持续近3个小时的会议,贯穿始终的一大关键词是——群众。

同样在今年2月1日,梅州市八届人大四次闭幕会议上,市委书记马正勇讲话中有不少贴心的话语,在代表中引发热烈反响,现场掌声既是共鸣也是心声,既是认同也是期待。

“我们要给老百姓留一把椅子,让老百姓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更高一些、更重一些。”

“我们要始终用老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来判断我们的工作得失、工作安排。”

“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一个标准一个模子套下去,浪费财政、浪费人力,消耗百姓对我们党委政府的信任。”

……

新的一年,梅州发展目光仍聚焦在“百千万工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仍是“群众满不满意”。梅州坚持把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体现在政策制定、项目落实等工作上。

讲述

梅州市发改局局长吴特宏:

“三步走”接好

政策“大礼包”

“《梅州方案》是国家给广东、给梅州送来的一份‘大礼包’,也是苏区振兴发展的方向指引。《若干措施》是省委、省政府给梅州制定的‘路线图’。”近日,梅州市发改局局长吴特宏就《若干措施》进行政策解读。

《若干措施》与《梅州方案》均从配套政策、产业布局、项目建设、要素供给、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为梅州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渠道,拓展了争取后续支持的新空间。

吴特宏表示,《若干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梅州方案》赋予梅州“一区两城”的战略定位是一致的,要抓住政策利好,梅州要坚持做到“三步走”。

一是坚持“齐步走”,保持靶点不变。《若干措施》制定出台,对梅州苏区加快振兴,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市上下要坚持深挖《梅州方案》《若干措施》政策红利,吃透政策精神,确保政策接得住、落地快,转化为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实效。

二是坚持“稳步走”,保持焦点不散。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聚焦“六大工程”,推进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镇村建设。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营商环境、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等改革,打造融湾亮点,探索典型经验。用好用足中央预算内投资执行西部政策和省1∶1配套政策,以及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政策,加强“打粮食”项目的策划储备和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笼子”。

三是坚持“跨步走”,保持动力不减。接好政策“大礼包”,激发形成“百千万工程”和苏区融湾政策叠加效应,切实发挥好政策引领发展作用。市发展改革局将研究提出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落实落细政策措施。市相关单位和各县(市、区)要认真梳理研究《若干措施》各项政策措施,深刻领会其内涵,找准切入点和对接点,加强与国家和省对口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大项目谋划策划力度,全力争取上级支持。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唐林珍

编辑:罗欢欢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