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穿村206国道沿线“赤膊房”穿衣戴帽,一栋栋房屋铺上精致“妆容”,黛瓦白墙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媚。近看,三溪汇流,静水围幽,逐水漫步小道,绿植遍布其间,十里花溪美景让人流连忘返。细赏,家家庭院错落有致,院内陌上花开,绿意深深,推窗即见绿,绘就村居美好“院”景。
走进“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丰顺县郑屋村,全村满目新景,面貌日新月异,正演绎着一场美丽的嬗变。旧颜焕新貌,巨变的背后是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推深做实“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群众是“百千万工程”的最大主体、最强力量。在推进典型村郑屋村建设过程中,建桥镇党委、政府坚持群众主体地位,用好党员干部带促“源动力”,制定实施干部职工驻村直联助力“百千万工程”方案,不仅进村入户宣传“百千万工程”政策,而且带头参与典型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绿化美化等,以行动驻村,感情“驻”心。同时,以基层“温度治理”为抓手,通过组织村民代表参观学习其他典型村先进经验做法,召开全民共建典型村现场会,激发“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从“看”到“议”到“动”,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村民主动让地,窄村道“单改双”
“村委门口这条单车道是大家日常出行的主要通道,以前道路狭窄,加上两边都是围墙,一遇到会车就麻烦。这次村道升级改造变成双车道,出行方便了很多。”本地村民郑春活说道。
路通人心通。“百千万工程”要获得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必须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直以来,郑屋村委办公楼至郑屋桥段道路窄、会车难,很大程度困扰周边住户出行,群众改造意愿强烈。
镇村干部紧抓这一民之所盼,组织村民小组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召开“板凳会”,一起讨论研究村委办公楼至郑屋大桥的道路“窄改宽”事项。由于两边村民房屋围墙近靠村道,要想扩路就得群众让地拆除自家部分围墙。在此项问题上,村干部廖贤梅发挥示范作用,主动带头无偿让地,带动其余住户自愿配合让地拆墙。
现今,郑屋村委办公楼至郑屋桥的道路扩宽改造升级已基本完成,6米宽的硬底化村道彻底解决会车难问题,实现小“让”促大变。据统计,共有5户群众主动让地,3户自行拆除围墙,1户群众更是自愿拆房支持村道改造,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家乡建设上来。
屋主自筹参与,赤膊房“穿新衣”
农房风貌提升是典型村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郑屋村在做好农房情况排查登记的基础上,全面摸清“赤膊房”底数并登记造册,通过重点先行、循序渐进、以线扩面的方式,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制定农房风貌提升方案。
“我们积极宣传发动乡亲参与房屋改造,通过由村委牵头签订共建协议,由政府给予一部分支持,改造户筹集一部分资金,把房子墙体统一粉刷,进行外立面提升。”郑屋村党支部书记郑创军介绍道。
镇村两级积极探索群众参与农房风貌提升的途径,通过实行居民+政府共建模式,逐户签订农房风貌提升共建协议,有效激发村民参与改造的内生动力,使得农房外立面改造顺利高效推动。
截至目前,郑屋村已完成第一期国道和村主干道沿线的115栋房屋风貌改造提升。参与房屋外立面改造的村民对整体效果很满意,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实现大变样、大提升。
群众共建绿美,小庭院“春色满”
建设“绿美庭院”,打造一院一景是实现乡村绿化提档升级的“小切口”“大引擎”。郑屋村把“绿美庭院”建设作为乡村绿化工作的重要抓手,聚焦“家家参与,户户争创”目标,通过妇联深入挖掘“潜在”建设家庭户,结合“我为家乡种棵树”“认领树苗来种树”等活动,指导创建户做好房前屋后、庭院角落的卫生整治和美化绿化。
走进“美丽庭院”创建户郑创新的院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庭院内因地制宜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放眼望去,花木繁盛、色彩鲜艳,农家庭院宛如精致园林。
目前,丰顺县郑屋村已建成市县“美丽庭院”共5户。“美丽庭院”活动让群众成为和美乡村的建设者、受益者,形成良好辐射效应,带动全村小院逐“绿”前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梅州日报记者:王锐
通讯员:刘发伟
编辑:罗欢欢
审核:梁志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