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梅州讯 “今天上午听了王晖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感触颇深的有两点:一是梅州2023年GDP同比增长6.5%,成绩来之不易,二是在强调抓好实体经济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提到高质量建设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嘉应古城的建设,这也是我最关心和最热衷推动的。”市政协委员李锦让今年提交了《以文化产业赋能梅州“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关于进一步深入推动嘉应古城建设》两个提案。
梅州作为文化之乡、世界客都、东亚文化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境原中央苏区,李锦让认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始终是最大的优势和底牌。“我们不能‘脚踏黄塘问黄塘’!我们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不能因为强调抓经济就偏废了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作为政协委员,他一直不遗余力持续呼吁推动梅州的文化建设。
李锦让分享了二战时期英国著名的首相丘吉尔曾经讲过一句名言:“我们宁可失去最大的殖民地印度,也绝不可以失去像莎士比亚这样的文化巨匠!”习近平文化思想让他印象深刻的也有两点:一是始终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必须传承好发展好。二是我们要不断地开拓新时代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创造自己的票房价值。
他认为: 一、文化产业绝对是关联性强的产业。过去大家觉得房地产关联性非常强,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其实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性比房地产更强,可以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绝对标配。谁把握了文化产业的先机,谁就把握了未来换道超车的主动权。
二、文化产业绝对是富民产业。嘉应古城建设好了,人气旺了,游客来了,梅州小老百姓的客家小吃,土特产、手工艺品、非遗传承、小饭馆,小客栈生意都好了,老百姓兜里有钱了,就会带来经济消费。
三、文化产业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城市名片。嘉应古城建设好了就是最好的一张城市形象名片,就是对梅州最好的城市营销。梅州号称世界客都,我们得对文化进行传承和活化利用,让游客感觉有吃头、有看头、有玩头,还想一来再来。
“文化产业赋能‘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以及文化融湾,这是我们梅州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融湾入海的题中之义。现在我们梅州不少乡村,已经开始了文化产业赋能百千万工程的探索。比如说在大埔县西河北塘艺术部落,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把写生经济搞得红红火火,辐射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增收致富。”李锦让说,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当年写给柳亚子的一句诗:“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作为文化之乡,梅州不能轻视文化产业,在抓好经济的同时,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也要兼顾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打粮食,而且可以同时打物质粮食和精神粮食,实现双丰收。
文/梅州日报记者:黄钰然
实习生:冯杨晏整理
视频/梅州日报记者:李龙 张开帆
编辑:林仪
审核:张英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