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早,战鼓催进;干劲铆足,奋起直追。1月28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这是广东的“新春第一会”,奏响了走在前列、当好示范的强音。今日上午,梅州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发出了“新春动员令”,催动全市上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起而行之”。
全市高质量发展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大会召开。(连志城 摄)
今日大会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坚持制造业当家、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实施绿美梅州行动、优化营商环境、用好人才资源等内容,释放出了“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强烈信号。我市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参会后纷纷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迅速行动起来,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全身心投入到梅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
乘势而为 推动融湾先行
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是梅州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的成功获批,极大提升了梅州苏区融湾振兴发展的战略格局,增加了原中央苏区版图的“梅州分量”,拓宽了梅州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春风好借力,我市将用好政策、抓好落实,真正把手中的“施工图”,转化为梅州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
“我市将紧紧围绕国家赋予梅州的‘一区两城’战略定位,深入推进苏区振兴、融湾入海发展‘两大战略’,大力实施产业引领、基础支撑、改革赋能、开放合作、民生改善、政策保障‘六大工程’,加快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打造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城市和粤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市发展改革局局长吴特宏说。
吴特宏表示,接下来,市发改部门将勇担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重任,推动省尽快出台形成“1+N”政策体系,认真制订我市实施方案,牵头抓好政策研究、项目谋划、沟通协调等工作,推进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协调推动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老区苏区工作机制实施,积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确保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一年全铺开、两年上台阶、三年见成效。
“我们将发挥科伦品牌的制造优势、梅州当地资源优势、苏区政策优势,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同时进一步整合医药资源,深度嵌入湾区市场,主动承接湾区企业品种转移,做好湾区企业的生产基地,并将借助湾区大脑和医药产业政策等积极研发新产品、新剂型,实现公司产业持续发力、提质升级。”广东科伦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灵敏在现场发言时说道。
“信心比黄金重要!新春开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如此高规格的大会,大大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龙宇电子(梅州)有限公司管理部主任陈耐华说,作为一家扎根梅州本土、总部设在梅州的企业,他们将聚焦主业,加强增资扩产、引进高端人才,做大做强企业。同时,引入高端设备,提升自动化水平和产品含金量,打造引领行业质量的高端产品,助力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
聚焦用力 加快苏区振兴
苏区振兴,是梅州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大会提到,要坚持制造业当家,在融入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上先行示范。为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袁勇华表示,将在推动工业经济稳增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园区提质增效、推动工业项目建设四个方面“奋力有为”,监测服务好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和骨干企业运行,积极推进“一起益企”,强化企业诉求解决响应机制;打造先进材料千亿产业集群,培育传统优质产业,加大招商引资,依托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大力争取梅州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纳入省级重点建设主平台,打造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梯度有序转移主阵地,以亩均论英雄,支持产业转移园扩园;跟紧跟实重点制造业项目,强化调度分析和资源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全力推动梅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去年,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能达到5万吨以上,净利润比增11.03%。作为发言企业代表,董事长廖平元表示将坚定信心、抖擞精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狠抓项目建设、狠抓自主创新、狠抓转型升级、狠抓产业协同,力争今年铜箔产能突破10万吨。他说:“今年,我们将全力推动嘉元时代10万吨项目在下半年逐步投产,抓好雁洋等基地项目技改,促成梅州坑项目早日落地,借融湾先行区建设东风,深化与大湾区产业协作,争取新上‘打粮食’项目。”
嘉元科技白渡基地第一期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项目生产车间全景。(吴腾江 摄)
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梅州的一大短板,而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则是奋力突围、加快振兴的重要途径。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罗伟纯表示,农业农村部门将坚决扛起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重大责任,以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全力推进产业振兴,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梅州新篇章。
广东汉光超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超认为,要发扬苏区精神,做好特色农业,用好山好水种出好的农产品,并以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推动梅州农业产业走出去,带领农民朋友共同富裕。“我们正抓紧推进集大型仓储、中央厨房、预制菜工厂、智慧农业工厂等于一体的预制菜厂房建设,力争在今年6月前投入使用。”他说,这将成为本地区最大的预制菜产业基地,从“菜篮子”到“菜盘子”,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带动农民、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也作为“打粮食”项目为梅州稳定就业、创造税收。
对标一流 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沃土万木兴。在开年起步阶段提前谋划营商环境建设,将为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要着力抓好营商环境提升,为制造业当家、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发展环境。”吴特宏表示,接下来将突出“用户思维”“发展思维”,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广州、深圳等先进地区,开展营商环境全面对标提升行动,建立可量化的营商环境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以硬措施打造叫得响的营商环境品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丘德俊表示,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发挥职能作用,助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围绕我市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等重点产业,利用我市现有的1个国检中心、8个省级检验站,着力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助力梅州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挥检验检测能力支撑作用。二是强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培育扶持个体工商户若干措施》31条,促进个体工商户提质增效。三是推动建设“梅州市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开展知识产权集成服务工作,助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四是坚决守好安全发展底线,强化食品、药品、工业产品质量及特种设备“四大安全”监管,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梅州市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志浩在发言时建议:“在要素供给方面,预先做好现代化大型产业园的规划和土地储备,集中统筹环保用水资源,均衡企业实际需求,留住效益好、有扩产需求的企业继续在梅州投资扩产。在招商方面,制订更多积极、可操作性强的招商引资政策,并选拔一大批了解各行各业产业发展的优秀干部,分析各行各业的特点,提高招商质量。同时,积极营造亲商护商氛围,以良好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落户。”
唯才是举 用好人才资源
“人才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推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会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罗盛芬通报并部署梅州人才有关工作,详细介绍了我市“1+N”人才政策。“人才振兴16条”和“青梅计划”“鸿雁计划”“宗匠计划”“金谷计划”“桂竹计划”等一揽子政策干货满满,释放出梅州爱才、敬才的强烈信号。
“这是一场振奋人心的大会,在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及人才政策等支持下,我们非常有信心实现从量到质的发展。”广东飞翔云计算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敏辉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企业成功申报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并借此组建了飞翔云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人才基地,助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她说:“今后,我们将发挥本地企业优势,带动更多企业来梅投资兴业。同时继续用好人才政策,发挥好博士站等平台作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助力梅州高质量发展。”
位于大埔县高陂镇的广东裕丰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工艺陶瓷生产、经营等工作,产品目前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公司副总经理郭锐说,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陶瓷技能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郭锐说:“单靠企业力量很难有效引才,梅州推出的一系列人才政策,有利于吸引年轻人回梅、留梅发展,丰富人才资源储备,也有利于提升技能人才的水平和创新能力,我们期待看到更多青年人才来梅发展,为陶瓷产业注入新鲜血液,焕发生机。”
裕丰陶瓷公司的画师正在瓷胚上描绘花纹。(高讯 摄)
高质量发展号角已吹响,人才振兴工作翻开新篇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黎红英表示,下来,市人社局将进一步细化完善各类服务事项申报指南,精简办事流程,及时兑现政策待遇。同时,推动更多人才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通过设置人才服务窗口、制定服务手册、配备服务专员、开通服务热线等方式,用心用情、做细做优各项人才服务,落实好各类补贴发放,推动政策取得更大实效,为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注入动力源泉。
梅州日报记者:王玉婷 江婵 刘巧 黄科 林婉萍
编辑:杨乔颖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