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们村的变化真是大,修建了广场,路也硬化了,两旁也种上了花,大家对自家的环境卫生也讲究了不少,住在村里,感觉特别幸福。”大埔县湖寮镇莒村村村民陈伟英笑着说。
近年来,莒村村紧抓实施“百千万工程”机遇,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推出民生实事聚民意、积分考核聚民风、巾帼结对聚民力等措施,创新完善乡村治理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画卷。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添动能
村庄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树绿花艳,休闲长廊上村民纳凉谈笑,走进大埔县湖寮镇莒村村,映入眼帘的处处皆是这样环境秀美、民风纯朴的美丽景致。
谈起村里的变化,莒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增金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党支部每年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结合村民的要求和意见选出10件民生实事加以实施,同时在各片区设立党小组,给党员明岗定责,实行积分制,动员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今年农田水圳、村里部分凉亭等基础设施在党员、群众的齐心努力下顺利得到修补建造。”
随着积分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莒村村党员干部在积分获得渠道上有了更多的想法,推出了“莒村乡村治理积分”微信小程序,将村民好人好事和参与公共事业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树立典型榜样,催生争先创优的民风。
“在积分制的激励下,过去村里脏乱差的现象不复存在了,大家都自觉主动爱护环境、关心村里事情,就怕扣积分丢面子。”村民何巨林说。
近年来,莒村累计筹集各类资金近3000万元,先后推动莒溪河一河两岸提升改造、风貌提升、主村道提升改造、小公园、卫生公厕等50多个项目落地实施。
“我们坚持党群联动、共建共治,通过采取村民点单、组织派单、干部接单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党员、片区网格员参与村级事务服务管理的内生动力,引领村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湖寮镇党委书记邓瑜瑾说道。
共建共享 基层治理成效显
在莒村村,村民陈伟英的院门口挂着“洁美家庭”的示范牌,围墙上错落挂着一盆盆花草,整个院落整洁有序,窗明几净……这样的“洁美家庭”,该村已打造了418个。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点‘老家当’,有的村民喜欢宅房前屋后堆点东西,也不好看。一开始我们会主动入户帮着清洁整理,村民多少有点抵触情绪,时间久了,村民也意识到了变化,便会主动跟着养成了爱整洁的好习惯。”湖寮镇宣传委员、妇联主席古碧梅告诉记者,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时,镇村干部尽力让所有村民参与其中,让他们有参与感,进而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此,湖寮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妇女主体优势,在莒村开展“百名女干部结对千名女群众助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行动。全镇110多名女干部与全村1000多名女群众形成结对关系,通过走村入户宣传,引导村民参与到“百千万工作”建设中来,形成镇村主导、妇女参与的上下联动机制。
“聊天的时候,有村民说有种花意愿但缺少花盆,我们结合村民诉求,马上购买了400多个花盆免费发给村民扮靓房前屋后。”结对干部李钰说,他们一周至少入户一次,除动员村民参与家乡建设,还上门服务群众,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调节矛盾纠纷等,为群众解决了一系列的微实事。
党员群众齐心,形成干事合力,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共建共享的热情。在古碧梅看来,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对乡村治理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莒村坑尾潭片区有十几个废弃旱厕,在“三清三拆三整治”的过程中,村民自愿出让,最终蝶变成了小公园;在村道扩建项目中,村支书陈增金率先带头无偿拆除部分房屋,带动沿线50多户群众自愿无偿让出门坪、菜地等,或采取自掏腰包、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村庄建设。
2024年以来,莒村全村累计拆除废旧寮舍、房屋等149处,完成农房外立面改造208栋,投入资金69.49万元开展村庄绿化,共种植3698株树木和花草。
文/梅州日报记者:洪国栋
特约记者:罗文燕 刘文烽
图/梅州日报记者:连志城
通讯员:古碧梅
编辑:李子莹
审核:张英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