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遇见知音实践团到大埔开展传统文化知识教学

掌上梅州讯 为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的号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今年暑假,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遇见知音实践团(以下简称为“实践团”)来到大埔县英雅家炳学校开展传统文化知识教学。

甲骨文是此次传统文化知识课程的重点之一。课堂上,实践团队员们通过形象举例、问答互动等,向学生们讲解甲骨文的起源、造字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为了让学生的文化体验更立体,实践团成员鲜嘉雯还结合甲骨文象形文字的特点,设计了“将甲骨文藏在画中”的环节。“简单的笔触里,藏着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对字形的种种系联,可以在无形中加强孩子们对古老文字的认知和对早期文明的了解。”鲜嘉雯说。

《论语》作为儒家文化的代表作品,经常被学校选为经典诵读的篇目之一。此次实践团节选《论语·季氏篇》的内容,结合日常“交友”话题进行情境导入,进一步引导学生产生“如何正确面对交友”的思考,帮助孩子们积累文言知识,以古鉴今培养高尚品格。“如何把一篇古文经典学透?”是实践团成员邓伊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遇到的挑战,“在面对‘便辟’‘便侫’等生僻字词时,我总会放慢讲课速度,耐心地倾听学生们的反馈。”邓伊岚表示,学习古文经典不仅要理解好文意,更要发掘好其蕴含的当代价值。

中国戏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为加深学生对戏曲的认识,实践团成员从戏曲发展历程出发,带着他们细心观察四大行当的装扮特点,逐步分辨不同角色。“面对数量繁多的剧种,实践团抓中心、选典型,从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这5大剧种中各截取了1至2段经典唱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为学生呈现精彩纷呈的艺术。”邓伊岚介绍。

文明“乡”火永相传,教育种子“萌”心间。实践团一行表示,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扎根乡村土地,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培养师范素养,争取为更多学生带去精彩的文化体验,让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梅州日报记者:赖运香

通讯员:梁宝盈 曾锦辉

编辑:黄炜明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