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和合主旋律 谱写和美新篇章!大埔县法院多措并举推动诉源治理走深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近年来,大埔县人民法院始终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不断加强诉源治理体制机制建设,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扛牢和美大埔建设司法责任。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大埔法院开展诉前调解案件2332件,调解成功1649件,逾七成纠纷止于诉前;新收案件数持续下降,特别是2023年1月至8月,民事一审收案数同比下降8.08%。

落好规划“先手棋”

共建源头解纷工作格局

从在人口较为密集的乡镇建设3个智慧法庭,到创建覆盖全域14个乡镇的诉讼服务站;从在法律资源薄弱的镇(场)、村及工业园区建立13个法官服务点,到选取6个“无讼村(社区)”作为巡回审判点……近年来,大埔法院不断优化“庭、站、点”布局,全力服务和美大埔建设。

“员额法官每月均会到站、到点、到基层,开展矛盾排查、纠纷调处、诉讼服务、法律咨询等司法服务工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群众提供前置化解服务,最大程度减少群众解决纠纷的成本。”大埔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院注重汇聚多方力量共建多元化解纠纷格局,先后与大埔县工商联、县妇联、县侨联等共建涉民商事、婚姻家庭、华侨等主题的多元化解中心。

三河镇五丰村召开推进“无讼村”创建商讨会。

2023年,大埔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大格局,推动把诉源治理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出台大埔法院《贯彻落实“1+6+N”工作体系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共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助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司法保障”的诉源治理大格局。落实《大埔县开展“无讼村(社区)”创建活动工作方案》,今年上半年已创建28个“无讼村(社区)”,驻村法官到所在村有序开展实质化运作,与当地政府、司法所等密切联动,开展矛盾纠纷协同共治,推动“多讼村变少讼村”“少讼村变无讼村”,力争将“无讼村(社区)”打造成司法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各村(社区)形成人人尊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浓厚法治氛围,实现诉源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以前群众遇上麻烦事了,才会来找我们寻求帮助。现在整合多方力量,汇聚了法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等各方力量,强化了矛盾纠纷的分析研判和超前干预,最大程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刚参加完大麻镇北埔村创建“无讼村”活动座谈会的大麻镇司法所所长房雁阳感慨道。

下好能动“关键棋”

创新源头解纷方法路径

在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的新实践中,如何实现“最优解”?“抓好‘三端’,‘源头端’抓预防、‘诉前端’促多元化解、‘诉讼端’寻求最优解。以能动司法为抓手,紧紧围绕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的主线,创新源头化解矛盾纠纷方法路径,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彰显法院担当。”大埔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工厂车间,普法宣传、现场调解、走访群众……依托“庭、站、点”和“无讼村(社区)”优势,大埔法院将司法资源延伸至基层治理的最末端,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

大埔法院青年干警在茶阳镇太宁村开展“周六普法”活动。

“张婆,现在骗子骗人花样可多了,既有可能冒充您儿子的朋友骗您说您儿子生病住院急需钱,也还可能冒充熟人,跟您聊天时套话。凡是涉及到身份证信息、财物等的,一定不要泄露,您要……”在丰溪林场溪上村,驻点法官张永光正带着助理与张阿婆拉家常,用这种方式向张阿婆普及预防养老诈骗相关知识。

从坐堂办案,到巡回审判,再到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志愿者;从每月定期到站到点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到为群众和企业提供“菜单式”司法服务,再到联合司法所、公安派出所、村干部等共同调解矛盾纠纷……像张永光一样的驻点法官是法官,是普法者,也是调解员。

2023年1月至8月,大埔各驻点法官到站、到点、到“无讼村(社区)”服务共计214次,开展诉前调解113次,成功调解纠纷81件,进行普法宣传48次,解答群众咨询近800人次,开展巡回审判8次。

若矛盾纠纷在诉前没有调解成功,进入诉讼程序后,该如何寻求解决矛盾纠纷的最佳方案?

“积极落实能动司法的理念,摆脱坐庭办案固有思维模式,积极走访当事人,把调解工作做到当事人家里、心里。在调解过程中,始终把案结事了、解决群众司法需求作为目标,积极回应群众的诉求,为群众办实事、办成事。”大埔法院相关负责人说。2023年1月至8月,大埔法院案件调解1172件,调解成功919件,其中诉中调解460件,调撤率为43.03%。

一本本诉讼服务站(点)台账,一页页受访企业困难情况及需求意见建议表,一件件诉前诉中被化解的纠纷,以及“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质效评估”全市法院靠前的排名,见证的是大埔法院不断创新探索诉源治理方法路径的决心和成效。

走好机制“制胜棋”

健全源头解纷工作机制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诉源治理不能仅靠法官的一腔热情,必须让诉源治理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建立常态化运行机制。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大埔法院深刻认识到健全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的重要性。

为保证诉源治理工作的实质化,大埔法院开出三张“方子”。

一张是做实“规定动作”,明确诉源治理“施工图”。大埔法院围绕全面建设“六先”法院总目标,系统推进综合提升审判质效和“三项工程”的“1+3”行动。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切入点,主动问需于企,推出“菜单式”、个性化司法服务项目;以优化“庭、站、点”三位一体融合共治为着力点,推动“庭、站、点”协同发力,提升“法院+”多元解纷效能;以年轻干部成长为关键点,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提高解纷、审判等业务能力。

大埔法院与大埔县妇联共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

此外,《大埔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规范(试行)》从诉讼服务区域、岗位纪律、岗位规范、管理等六个方面,对驻点法官、干警的职责进行了规范化。大埔法院按照该院《关于优化“庭、站、点”三位一体融合共治工程责任、任务分工表》,对“庭、站、点”布局、审判执行主责主业、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四大行动,细分15项42条任务,明晰“庭、站、点”功能定位,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形成“中心法庭+巡回审判点”工作格局,深入推进“走访百家企业”暖企活动,建立与辖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1+N”快速联动机制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埔县法官对接司法所、调解组织,开展常态化信息交流,做好台账,按月向大埔法院党组汇报到站、法官服务点、“无讼村(社区)”、调解平台情况。大埔法院党组以常态化不定期方式对各诉讼服务站、法官服务点、调解平台进行督察。

大埔法院法官在为大埔县第二小学学生上法治课。

一张是做精“自选动作”,激活诉源治理“一池水”。大埔法院各审判团队结合各自业务特点打造诉源治理品牌。刑庭法官组成普法小团队,法治教育从娃娃开始抓起,打造“党建+少年普法”品牌,加强与大埔县第二小学联动,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学生进法院”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提高自觉守法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发生,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民事审判部门法官组成5个解纷小团队,致力打造“多元化解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品牌,积极探索多元化方式解决纠纷,加强与基层治理单位的联动,充分发挥好诉讼服务站、法官服务点作用,不断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一张是禁做“负面动作”,发布诉源治理“预警图”。《大埔法院工作人员负面清单》列出司法便民设施、工作人员接人待物、审判执行流程等六大方面135条清单,对法院工作人员的行为边界作出了明确。

梅州日报记者:洪国栋

特约记者:罗文燕 刘文烽

通讯员:古俏聪

图片由大埔县法院提供

编辑:李舒宇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