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陂镇名片
黄陂镇位于兴宁市东北部,距离兴城36公里,总面积127.52平方公里,该镇是油茶种植大镇,辖区内种植油茶面积3万多亩,产值近亿元。
5月18日,夜幕初上,兴宁市黄陂镇忙活了一天的村民卸下满身疲惫来到黄陂河一河两岸休憩。一河两岸26公里碧道上,霓虹闪烁,流光溢彩的水面如一幅流动的画在夜色中演绎出万种风情。两岸广场上,群众唱歌跳舞好不热闹。“我们这里现在好比景区,每天我们都到河岸散步,很舒服”“村子变美,人气变旺,尤其是节假日人流量更大”……谈起镇子的变化,正在黄石村“云水谣”休闲娱乐的村民热烈讨论起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惠及百姓民生。近年来,黄陂镇立足生态功能镇发展定位,围绕“油茶之乡·绿色黄陂”目标,探索“碧道+乡村”“四村联动”等多元融合模式,大力推动乡村振兴。
以黄陂河为主轴打造的一河两岸碧道,多彩的生态河景观光带让人流连忘返。
油茶香飘 百花齐放
黄陂镇是省级油茶专业镇,全镇油茶种植面积3万多亩。“茶果是霜降时节采摘,当下主要是管理和嫁接。”梅州市瑞丰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练文光说。2009年起,练文光便致力于引进油茶良种,2015年,他在黄陂镇一处荒山建起油茶良种示范基地,种植岑软和粤华系列无性系嫁接油茶苗木。“现在基地种植面积3000多亩,基本都是改造后的油茶树,改造后的油茶树出油量高。”练文光说。数据显示,改造后油茶树与当地未经改造的老茶林产出产量相比,改造后的油茶树亩产高出4倍多。
除了练文光,其他油茶种植户也想方设法提升品质与产量。“油茶是我镇特色优势产业,我们将积极申报创建油茶产业园,扶持规模化油茶种植基地,打造黄陂特色油茶品牌,并通过‘线上+线下’,推动产品进商超、利用12个农电商平台,促进农特产品推广销售。”黄陂镇党委书记袁作胜说,茶油浑身都是宝,他们还准备引导企业延长产业链。
去年霜降时节,瑞丰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油茶种植基地里工人在采摘油茶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龙头产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也要兼顾其他特色优势产业。结合实际,该镇还大力发展芋荷、生姜、巴戟等种植,促进农特产品多元化发展。芋荷是黄陂镇传统的特色食品之一,虽然名声在外,但也存在家家户户自给自足,产业化不足的情况。2012年,陶古村的王斌富与妻子石春霞回到家乡投资近百万,建成了加工包装车间和冻库,并注册成立了梅州市客佳香食品有限公司,主要收购村民种植的芋荷,并加工制作成风味食品。“现在我租下了100亩地,可免费为村民提供芋荷种苗、肥料和技术指导,收成后也将由我们公司统一保价收购,全部收益联结村民,每亩可实现年收入1万至1.2万元。”王斌富说,经过多年探索开发、市场沉淀,现在“浸芋荷”“浸仔姜”等风味食品已销往全国各地。
村民在大一村南药巴戟种植基地采摘巴戟。
相较于油茶、芋荷等在当地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巴戟却是一颗茁壮成长的“新星”。近年,乡贤叶育恒回乡租赁山地种植巴戟,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共同种植,如今1000多亩的巴戟已然成为该镇一道风景线。
陶古村芋荷种植地,种植户正在采割芋荷。
立足特色,《兴宁市黄陂镇驻镇帮镇扶村五年规划(2021—2025年)》提出要“推动油茶、生姜、芋荷、丝苗米、柚果、南药等农特产品规模化种植,鼓励企业及农户延长产业链,扩宽增收渠道”。2021年6月30日,梅州市公安局、梅州市卫生健康局、广东金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派员组成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黄陂镇,为该镇乡村建设增添新动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介绍,组团结对各单位正在积极筹集资金,将引导推进农村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同时将依托科技特派员的技术力量,继续发展油茶、姜、芋荷、南药、丝苗米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近期,工作队还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梅州市伟丰生态油茶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试点在新种油茶间套种巴戟等南药,以此提升村民收益。
两岸新韵 联动振兴
乡道旁房屋错落有致,田野间种满各种农作物,清澈的河流上不时有飞鸟经过……沿着蜿蜒的黄陂河,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美景图。
“以前这里是杂草丛生的竹林,现在你看这一江两岸,有水车、六角亭、对唱山歌台、文化长廊等,已经成为不少村民每天休闲打卡点。”站在黄石村文化长廊旁,黄陂镇党委副书记练海峰说,以往每逢降雨量稍微大点,黄陂河河水就溢出,但经过近年来的河流治理,不仅解决了群众灌溉和防洪问题,而且还形成了一道美丽的自然景观——一河两岸碧道。“以黄陂河为主轴打造一河两岸碧道,现在一河两岸26公里已经贯通,未来还将继续推进。”练海峰说道。
黄陂河流经黄石村、甘专村、甘一村、径口村等,随着一河两岸景观带的建设,黄陂镇率先将黄石、甘一、甘专、径口联动打造,通过实施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完善路网,将散落在各村的休闲广场、特色民居等串联起来,让它们不再“各美其美”,加快把美丽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的步伐。
去年国庆,加满“美丽值”的黄陂镇迎来游客大爆发。看着陆续而来的游客,村民曾桂中在云水谣附近支起小摊卖小吃。“那个国庆我一天卖了近千条火腿肠,平时节假日也能卖几百条。”曾桂中说,现在节假日除了卖小吃的,还有游船等各项娱乐活动。
“未来,碧道还将继续向前推进,让更多特色乡村串联起来,‘美美与共’。”袁作胜说,今后该镇还将以创建卫生镇、平安乡镇等工作为抓手,在大力完善圩镇街道、农贸市场、公厕、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将以225省道、黄陂河沿线为重点,打造特色景观带,建设和谐美丽黄陂,释放“美丽潜能”。
善行成风 美丽共建
“原来这是一条断头路,在大家的支持下,捐地让路捐钱修路,黄石村这条断头路已经打通”“以前这是牛栏猪栏粪坑,听说要规划建设小广场,村民都非常支持”……在黄石村、径口村等地,谈起变化,村两委干部都对村民积极支持乡村建设深有感触。
在黄石村滨河广场上伫立的“黄石村修筑村道捐款芳名录”上记录了3个捐款集体、百名捐款人的姓名。“建设工程需要征地,涉及到的村民比较多,开始我们也担心工作做不通,没想到大家一听说要建设家园,都特别赞成!”黄石村党支部书记刘伟坤说,以前村里有些路是“羊肠小道”与“断头路”,为了方便村民出行,2020年,该村启动村道提升工程,在争取上级资金基础上,村民还筹资约35万元用于打通村内各处道路。“有部分村民拆除老房子、挡墙等,捐地让路。其中还有一名退休工人,听说我们要修路,他捐出了一年的退休工资支持建设。”刘伟坤说。
乡村建设涉及土地征拆是难题,但黄陂镇各村却涌现出村民支持建设,捐资捐地的场景。村民刘荣根是一名退役军人,在乡村建设中他积极响应号召,不仅捐土地修建滨河广场,而且还捐资修建村道。“村子建好,受益的是大家,换成其他人也都会这么做。”刘荣根说道。“我从小在这里长大,以前这里屎坑猪栏多环境差,现在建好了广场我天天来这里下象棋和散步。”在径口村“乡村大舞台”广场上,71岁的村民曾彩云自豪地说。
村民对乡村建设大力支持,与黄陂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选优配强乡村建设带头人息息相关。“伟坤书记很热心也有想法,大家都看得见村子变化,我们也信任他。”谈起村子变化时,黄石村村民曾辉芹首先是竖起大拇指点赞村两委干部。在刘伟坤看来,村里的变化与村民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以前我们是省定贫困村,在梅州市卫健局的大力帮扶下,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同时村容村貌、基础设施有了很大变化,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也都增加了,村民感受到了变化又得到了实惠,自然支持建设。”刘伟坤补充道。
【记者手记】
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在黄陂镇各村一路走一路看,呈现在笔者眼前的是一个产业兴旺、环境变化大的样貌。乡村振兴,不可一蹴而就,须久久为功,找准落脚点,从百姓关切出发。一河两岸26公里碧道、一条条环村路、一个个美丽村居……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背后凝结的是干群的努力,落脚点也正是百姓关心的细微处。
近年来,黄陂镇以“南靖云水谣”为蓝本,规划打造“兴宁云水谣”,沿着规划一步一脚印,逐步逐片推进,如今已成为市民节假日热门乡村打卡点之一。它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采访期间,村民们下意识地回答就能说明一切。当村民被问到为什么会支持乡村建设时,他们回答非常统一——看着村子变化有信心,也愿意继续支持建设。这种信心来自党建引领产生的向心力。党委政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让群众看到了家乡的变化,从而愿意出钱出力,为村里建设添砖加瓦。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当前,黄陂镇正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相信按照既绘蓝图,干群齐心,发扬务实作风,定会实现黄陂镇“黄陂发展气象新,乡村振兴春风劲”的美好愿景。
文/梅州日报记者:郑炜梅 黄钰然
航拍、图/梅州日报记者:高讯
视频拍摄:管燊 凌伟文
剪辑:管燊
审核:张贝婕
编辑:罗欢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