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坝战役微讲坛”特别报道丨精益求精!梅州报人日夜兼程采写摄制精品献礼建党百年华诞

峥嵘岁月百年史。战争的硝烟虽然远去,但我们永远铭记伟大斗争的历史。作为中共梅州市委机关报,《梅州日报》一直以来把红色文化作为彰显“苏区特色”的重要内容,进行全媒体挖掘推介,2019年,开设了“红色微讲坛”,今年恰逢建党百年,本报策划组织刊播《从三河坝到井冈山》系列微讲坛作品,让读者在文字与影像世界里,对三河坝战役的贡献和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领悟初心与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三河坝热血铸丰碑,井冈山会师创伟业。梅州报人日夜兼程,摄制精品献礼建党百年。(总策划:罗金良 黄山松 总统筹:张柏明 钟伟光 新媒体统筹:王磊 专题顾问:姚意军 朱立 刘南海 贺柏荣 特约主持:朱立 编导:朱立 丘儒 摄制:李龙)

梅州全域均属原中央苏区范围,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党媒,梅州日报社扛起主流媒体的作为和担当,发挥优势,依托全媒体矩阵,宣传党的历史、讲好红色故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特殊的历史节点,梅州日报社紧扣时代脉搏,推出红色微讲坛之《从三河坝到井冈山》,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勇于担当

打造系列红色精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说井冈山胜利会师是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出发点的话,那么,三河坝战役是这个出发点的重要源头之一。中央党史学家石仲泉把三河坝战役的意义概括为:“扼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军。存蓄革命种,共举井冈旗。”说明了三河坝战役在中共党史、军史、革命斗争史中的重大历史影响,被誉为“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2019年,梅州日报社精心策划全媒体微讲坛,首期聚焦三河坝战役,推出全媒体力作《三河坝战役》系列微讲坛,受到广大读者好评。

据了解,近年来,梅州日报社在坚守党报主阵地的同时,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形成了一报两刊一网两微一端三户外十公司传播格局,全媒体平台总粉丝达300万,生产制作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大批新媒体作品,推进“三好一正”工程。“组织拍摄制作微讲坛也是我们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积极尝试。”梅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钟伟光说,我市红色资源丰富,题材众多,三河坝战役系列聚焦结合了在我市发生的党史重要事件,通过“微讲坛”的方式,结合主持人的讲述和珍贵的史实呈现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广大新媒体粉丝用户更好地感知身边的故事。

“为了让大家更了解那段历史,凡是能查到的资料都看了,最终确定《三河坝战役》系列作品主线。”该系列微党课特约主持人朱立说。历时多年研究三河坝战役的他在开拍前细致推敲、打磨,用丰富史料论述了三河坝战役的历史地位、重要意义及与井冈山根据地建设的关联。

精益求精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这个字体换一种可能会更合适”“这两句之间的转折过渡可以稍微再拉大一点”……日前,《三河坝战役》的一众创作人员在一起掀起“头脑风暴”,对每一个画面每一组镜头都力求精益求精,让作品呈现得更完美。“琢”“磨”才会有“美玉”,而这也是系列作品创作背后的常态。

为了拍好一个镜头,在溪畔精心取景。(王磊 摄)

“一个只有几秒讲述的镜头背后,可能是七八遍的重复。”系列作品拍摄者、梅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丘儒说,拍摄《三河坝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时恰逢盛夏,拍摄时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导致衣服形成大片汗渍,在面向社会播放时,不少“细节党”会注意到这一细节,与广大党员在观看中分享这一细节。“今年3月到江西拍摄《三河坝战役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时又遇到了雨雾天气,不少镜头都是雨中作业。每当回到酒店,第一件事就是把摄影器材烘干,自己湿不湿都不是最重要的。”其间,为录好一个镜头重复八遍,当天午餐延迟至中午两点,这种拼命劲头也让随车导游竖起大拇指。

摄制组在江西。(王磊 供图)

《三河坝战役》微讲坛尽管时间不长,但内容却不“打折”,尤其是对应事件的影视化,让观众更了解事件背后的故事。“里面涉及了大量的历史资料,除了实景拍摄,我们要翻阅大量影视资料,在海量资料中搜寻符合事件的影视化材料。”系列作品拍摄者、梅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龙说,他快速看完了相关影视作品与数十个相关视频,一次次打磨对他而言也是一次党史学习教育,让他走进那段历史,感悟了先烈的初心。

用心呈现

讲好党史故事

梅州日报社的用心“烹饪”也让《三河坝战役》系列微讲坛受到广泛好评。其中,《三河坝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精品党课课件”,这是我市首次被中共中央组织部采用的党课课件。

“三河坝战役微党课内容详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姚意军说,怎么把党史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需要媒体从业人员共同努力。《三河坝战役》充满着深入的研究和通俗的表达,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管理处宣传讲解股股长刘南海在《从三河坝到井冈山》编审会上也表示,系列作品让大家对三河坝战役有更深的认识,也能对讲解进行有益补充。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梅州日报社将举行“红土地·颂党恩——梅州日报庆祝建党百年宣传周”活动。“下一步,我们将更多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制作丰富多彩的新媒体产品,通过形式多样的传播渠道,积极谱写‘三好一正’新篇章。”钟伟光说。

“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

——论三河坝战役在中共党史、军史、革命斗争史中的历史意义

□朱 立

“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三河坝战役保存了南昌起义军的火种,他们最后上了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南昌起义军三河坝分兵之后,主力继续南下,攻占潮汕。接着,他们又进军莲花山脉,6000多人与国民党王俊、薛岳、陈济棠部15000人殊死搏斗,结果遭受重创。“流沙会议”之后,约1000人冲出重围,与海陆丰农军会合。遗憾的是,随着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失败,这支队伍销声匿迹。而留在三河坝“监视敌人,掩护主力”的11军25师和9军教育团的3000多人,最终有800余人走上井冈山。中共历史学家石仲泉把三河坝战役的意义概括为:“扼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军。存蓄革命种,共举井冈旗。”说明了三河坝战役在中共党史、军史、革命斗争史中的重大历史影响,被誉为“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共和国开国上将萧克曾说:“没有井冈山会师,罗霄山脉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对南方游击战争的影响就不会有那么大。”

保存的南昌起义军火种是怎样走上井冈山的?

这一点朱德功高至伟。撤出三河坝后,朱德在队伍面临崩溃的时候,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三河坝到井冈山的一路上,朱德坚持不懈地对这支军队进行改造。1927年10月中旬,起义军到达江西的安远县,朱德组织部队进行了整顿——着力解决信心问题;10月下旬,起义军到了江西的大庾县,朱德组织部队进行了整编——着力解决组织问题 ; 11月上旬,起义军队伍到了江西的崇义县,朱德组织部队进行了整训——着力解决作风问题。1928年初,朱德这支队伍到了湘南,在当地党组织的配合下,发动“年关暴动”,取得六个县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影响周边20多个县,100多万人。

朱德把这支队伍带上井冈山不是无缘无故。

1927年12月,党中央在写给朱德及全军官兵的信中,指示与湘赣边界的毛泽东联系,共同谋划,发动群众,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然而,1928年3月,声势浩大的“湘南暴动”被湖南省委、湘南特委少数人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断送了,起义军难以安身。毛泽东需要朱德——朱德带领着一支正规的军事力量;朱德也需要毛泽东——毛泽东开辟了一块革命根据地。于是,毛泽东派出何长工寻找朱德,朱德派出毛泽覃寻找毛泽东。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在宁冈的龙江书院与朱德相会。5月4日,朱德与毛泽东的队伍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25日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走上井冈山的南昌起义军火种发挥了什么作用?

秋收起义队伍和南昌起义余部两支铁流的聚合,不仅大大增强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并有力地推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而且对推动红军队伍的建设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对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夺取全国胜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使南昌起义军的火种得以保留

三河坝战役对于中国革命有怎样的意义呢?它使南昌起义军的火种得以保留,成为井冈山斗争的一把钢刀。

朱德与毛泽东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红四军,当时有6个团。这当中,29团、30 团、33团很快就溃散掉,32团在井冈山根据地丢失的时候损失了,31团战斗力有限,最有实力的是28团。28团就是三河坝战役之后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军的火种。

三河坝战役保留的火种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批栋梁。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有三块非常重要的基石,第一块便是南昌起义,然而这次起义的部队,如果没有三河坝战役时朱德的挺身而出和义无反顾地担当,结局难以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这样评价:“八一”南昌起义队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保存下来,朱德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军中有人甚至这样说过:“朱德做了这件事,即便是以后什么也不做,他也是谁都颠覆不了的人民军队的泰斗!”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出四个方面的野战军,其中:第三野战军的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是三河坝战役时的团指导员;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林彪,是三河坝战役时的连长。不仅如此,在人民军队的序列里面,从三河坝战役冲出来,然后又随朱德走上井冈山的干将屡见不鲜。

解放战争中,党中央、毛主席、朱德总司令,指挥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前线著名的指挥员中,林彪、陈毅都曾行进在从三河坝战役到井冈山的队伍中。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十位共和国元帅和十位大将中,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火种占到了四分之一。

开始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结合

中国革命是一条红线,三河坝战役是这条红线上很重要的一个点。

它是一个“节点”。南昌起义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遍及全国的条件下,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是,起义失败了。三河坝战役的余部撤出战斗后,在一个叫“茂芝”的地方得知主力溃散了。次日的会议,人心浮动,但朱德坚定地表示:南昌起义这面旗帜不能倒,武装斗争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会上确定了“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方针。一路上,朱德不失时机地对这支脱胎于旧军队的队伍进行改造,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露出端倪。1928年4月28日,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宁冈砻市会师。红四军的诞生,意味着参加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既有民族革命传统和正规作战经验,又有土地革命运动实践的两支队伍的融合,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横空出世。

它是一个“拐点”。三河坝战役之后,南昌起义部队开始了进攻大城市向去农村建立根据地的转变,开始了武装力量由单独作战向与工农相结合的转变,开始了部队由正规作战向游击作战的转变。1927年10月,起义军进入江西的大庾县后,以连排为单位分散活动,帮助农民群众劳动,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发动他们打土豪。这是人民军队头一回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结合起来。1928年1月,起义军到达湘南后,不仅把土地革命的口号付诸实施,而且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后来,朱德在编写红军一军团史座谈会上讲话说:“三河坝虽然失败,但没有被完全打垮。我们由福建退至江西,开始被迫进行游击战争,不是采取过去占领大城市的办法,而是实事求是,与群众结合,发动群众起义,创造革命根据地。”

它是一个“支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的开辟,既是毛泽东的卓越贡献,也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南昌起义余部在从三河坝走上井冈山的过程中,不仅探索和实践了这条道路,而且支持和佐证了这条道路。可以说,南昌起义、三河坝战役、井冈山斗争,贯穿着同样一条红线,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都是对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它是一个“基点”。南昌起义20000人左右,最后有800余人上了井冈山,与秋收起义的队伍会合,成为中国革命的种子。他们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埋葬蒋家王朝的基本班底。他们孕育了人民军队核心战斗力的源泉,他们塑造了解放军的英勇无畏的气概。毛主席曾经自豪地说:“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他要压倒一切敌人,而绝不被敌人所屈服!”


梅州日报记者:郑炜梅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