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项专利、14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绿园环保:用科技创新守护青山绿水

绿园环保为保护绿水青山净土作出努力。

近日,我市企业广东绿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种废气处理装置”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至此,该公司已拥有27项专利并研发出14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新产品。

先后承担6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其中1项为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高成长中小企业、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承建1000多个环境治理工程……在“6·5”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访该公司及其承建的多个项目现场,了解守护梅州青山绿水的“绿园力量”。

水变清环境变好

臭水塘变得像小公园

“生活污水经过这个污水处理站排放出来,没臭味了、水变清了、环境变好了。”梅县区南口镇仙湖村村民罗叔开心地说,以前这里是臭水塘,经过改造后变得像小公园。

南口镇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系统由绿园环保设计制造、安装并运营维护。记者看到,又脏又臭的生活污水经过预处理后,通过管网输送到景观式MBR膜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排出清水,现场闻不到一丝臭味。该镇党委委员黄浩强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50吨,节能高效,自2016年投入运营后出水水质优良,一直非常稳定,受到周围群众好评。

生活废水与经过污水处理系统的水对比。(严海苑  摄)

梅县区松源镇、桃尧镇、畲江镇、南口镇、程江镇,兴宁市合水镇,丰顺县黄金镇……这些镇的一些村子里都能看到绿园环保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身影”。记者了解到,成立于2000年的绿园环保坚持走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之路,依托绿色化学技术实现源头控制污染,提供低成本、可持续的技术解决方案和设备。早在东升工业园区实现废水集中处理之前,该园区60%的电路板企业的废水处理项目由绿园环保负责实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之时,该公司发挥环境治理保护的专业技术优势,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在我市重要场所设立“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医学观察室生活污水应急处理站”的建设工作。

绿园环保公司的研发工程师用设备进行废水处理试验。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在粤东、闽西和赣南等地区承建了涉及电镀、化工、制药、水泥、医院等行业的1000多项废水废气治理工程,用科技创新力量守护碧水蓝天净土。

“人才+研发”

保证创新发展技术领先

“这个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由绿园环保承建,使用十年来我们公司的废水排放一直稳定达标。”丰顺东达电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该系统公司耗电量降低20%、耗水量降低60%,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早在2011年,该系统在粤东地区率先被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评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

绿园环保技术走在行业前沿,获得环保业内人士好评。“绿园环保是梅州绿色化学理念的先行实践者。”梅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郑政伟博士说,绿色化学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源。绿园环保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源头治理为先导,末端治理为保障,从始端、终端和中间过程控制污染产生,实现控污减污、环境友好、低碳节能。比如,该公司的多项污水处理工艺,均采用从源头控制甲硫醇、硫化氢、氨等恶臭物质的形成从而防止废气臭气产生的创新技术,破解了行业内专家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一技术在省内甚至国内领先。该公司结合这一技术研发“太阳能微动力生态湿地法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已获实用新型专利。

重视人才、加强研发是该公司不断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我们的技术团队有9名高级工程师,其中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绿园环保董事长黄立新介绍,公司早在2006年便成立企业自有研发中心,2017年被评为梅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强科技人员的培养进修和职工技能培训,制订完善奖励机制并积极落实,有效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助力公司获得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奖项。记者了解到,至目前该公司获得专利27项,研发出14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产品。多年来公司建立和不断加强与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方工程设计院、中山大学等高校和机构合作,培养锻炼自身技术队伍,保证强有力的研发创新能力和领先的技术。如今,该公司在白渡工业园区设有环保设施研发生产基地,运用拥有的自主产权技术生产环保设备、环保材料配件、水处理剂余热回收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


梅州日报记者:严海苑

编辑:罗欢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