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个中年男性挺着如同怀孕七个月大的肚子,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门诊就诊,接诊医生看着这不寻常的“肚腩”立马提高警惕,
患者李叔45岁,近一年来经常感到腹胀,且“肚腩”也是越来越大,近期更是腹胀得难受,于是便来到我院胃肠外科就诊。完善腹部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腹盆腔巨大肿物,大小约35*29*15cm,考虑间叶源性肿瘤性病变(脂肪肉瘤)。
考虑患者肿瘤巨大,与脾脏、结肠、左侧输尿管、左侧肾脏、腹主动脉等紧密相连,手术容易损伤临附近血管、组织及器官,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我院胃肠外科团队针对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困难及风险,立即织泌尿外科、麻醉科进行多学科MDT讨论制定手术方案。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后,手术如期举行。
手术当天,胃肠外科吕培标主任团队与泌尿外科、麻醉科共同协作,为患者施行手术。术中可见腹膜后肿瘤充满了近整个腹盆腔,紧紧压迫肝脏、右肾、双侧输尿管、膀胱、回盲部等重要脏器、血管。此外,因为肿瘤太大,腹腔内几乎没有操作空间,难以辨认正常的解剖间隙,手术难度升级。
面对手术的高难度,主刀医生吕培标主任医师在泌尿外科和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如履薄冰,像“扫雷”一样,有条不紊地拆除着这个“巨大肿瘤”周围的“障碍物”。随着一条条血管的结扎、一点点组织器官的分离,这个“巨无霸”终于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经过4小时的奋战,一个重约10.1kg的肿瘤被完整切除,术后称将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腹膜后脂肪肉瘤。一周后,李叔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吕培标主任医师表示,腹膜后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RPLS)源于腹膜后间隙脂肪组织,好发年龄为55-75岁,发病率较低,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无明显种族差异,RPLS在发生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体积不断增长,会伴随一系列占位及压迫症状,患者往往因为腹部肿物不断增大或者肿瘤占位影响饮食及排便就诊,病史结合症状、体征、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基本能够诊断RPLS,诊断金标准为术后病理检查。RPLS目前诊治方法单一,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主要为肿瘤根治性切除术、肿瘤姑息性切除术、肿瘤减瘤术及肿瘤活检,根治性切除效果良好。
专家简介
编辑:李舒宇
审核:张英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