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健康更有“医”靠
“起初粤东医院没有胸外科,我到粤东后开始组建和培训医务人员,开展常规手术,通过一年左右的努力,胸外科正式成立。”安军说。
2018年12月,安军在组织的安排下,作为专家常驻粤东医院,支持胸外科的建设和发展。然而,派驻时间结束后,安军却舍不得走了。“当时包括我在内,胸外科一共才3个医生,而学科建设还在起步阶段。”思虑再三,安军决定留下。
安军,中山三院常驻专家、胸外科主任
“每次接诊,老百姓听说我们是广州过来的专家,都眼睛一亮,很是激动。”群众对“在家门口看上‘专家号’”的渴望深深打动了安军。在医、教、研各方面,安军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敬业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并努力为苏区人民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这一坚持就是5年。长期生活在梅州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客都,他经常说自己是一名新客家人。
除了临床医学,科研平台的建设也是安军的目标。2021年3月,粤东医院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医院加快打造中心实验室,强化科研建设。安军拥有深厚科研基础,除了负责胸外科日常医疗事务,还兼任起了中心实验室负责人。“希望把实验室建成开放的科研平台,集聚粤东地区的科研人员,推动粤东地区的医疗水平提档升级。”安军说。
至于何时正式回归中山三院,安军摆摆手说道:“不问归期。”谈起是什么促使他去做这些事?安军坦言,他想为山区群众做些事。如今,粤东医院的胸外科已经逐渐形成品牌,实验室也为粤东医院乃至梅州医疗事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安军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从临床、科研、教学等多方面持续夯实基础。“未来,我希望从多方面入手,提升医院整体水平,培养合理的人员梯队,对标学习广州的医疗技术,与广州同步实现最新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免去多地奔波之苦,在这里就能享受到同等的诊疗服务。我们的目标是以优质的治疗效果吸引患者、服务健康,打造一家让老百姓真正信任的医院。”
让康复项目发展成区域学科“桥头堡”
作为中山三院派驻粤东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常驻专家,唐志明在康复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2021年初刚来粤东医院时,唐志明调研了解到粤东医院康复医学的发展与院本部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他依托院本部康复医学科的优质资源,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技术,以“差异化、体系化”的方案打造粤东医院康复医学科发展新生态。
“我想把中山三院和自己的专业优势带到粤东医院,为梅州这个革命老区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唐志明说道。在他的带领下,粤东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综合实力飞速增强。在全面开展传统康复项目和内容的基础上,科室迅速确立了以“吞咽障碍”和“气管切开”为主要抓手的诊疗服务,并补全引进了相关技术体系。目前,科室已经能成熟开展吞咽障碍和气管切开等尖端技术,形成了“看吞咽到粤东”“拔气切到粤东”的群众口碑。此外,科室在科研项目申报和专利成果落地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唐志明,中山三院常驻专家、康复医学科主任
唐志明深知,只有真正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才有落脚点。“人才是最根本的,我们要为梅州培养更多康复领域的优秀人才。”他深耕基层,参与成立梅州市公立医院康复联盟,积极与周边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分享,帮助大埔县人民医院等县级医院提升康复医学的诊疗水平。他表示,希望通过粤东医院的平台和自己的力量,将先进技术传播出去,为更多人提供学习机会,起到辐射引领的作用。
谈到科室未来的规划,唐志明表示,要立足当地,基于医院发展目标,强化科室发展,并使之成为带动医院发展乃至区域内康复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高水平医院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我们要在疑难危重症的早期康复治疗领域树立标杆,并把吞咽等优势康复项目发展成区域学科重要的‘桥头堡’。”
用初心和坚守诠释大医精诚
他是一名普通医生,凭借31年如一日的踏实工作和执着的医者初心,架起了医患心灵相通的桥梁,诠释着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他就是岭南名医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骨外科主任医师廖瑛扬。
医者仁心,唯爱与责。1992年毕业后,廖瑛扬来到梅县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前身)工作。30多年来,医院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都有了极大提升,廖瑛扬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当时看病基本上都是依靠医生经验,辅助检查少,精准度不够高,难免有一些偏差。
廖瑛扬,骨科副主任、关节外科负责人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托管下,省内一流专家的优质医疗资源持续下沉,粤东医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2018年粤东医院晋升三级甲等医院后,软硬件设施进一步升级改造,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廖瑛扬说:“依靠高精尖的医疗设备,科室成功开展了脊柱微创手术、关节置换术甚至是危重创伤救治,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手术治疗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对病人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近1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中山三院的专家们到医院出诊、带教、开展手术等,通过培养本地人才和推广先进技术,让粤东山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只有让青年医生更快地成长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每一位患者。”作为学科带头人,廖瑛扬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始终坚持关心和培养年轻医生,毫无保留地分享他几十年感悟积累的经验,让年轻医生得到更加充分的指导和培养,医疗水平和技能持续提高,科室人才梯队建设逐步完善,可以为本地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演绎神经内科的医者精彩
神经科是揭开大脑奥秘的学科,“急、险、难”是很多老百姓对神经科的印象,而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它以突发发作、危急性而闻名,很多患者在家中跌倒后还没有及时送到医院,就失去了生命。
20 世纪 90 年代,面对脑卒中,很多时候医生往往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卒中患者去世,他们束手无策、痛心不已。当时神经内科就像一片暗黑的未知地,没有人能看清里面的道路,没有人知道前进的方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饶俊平谈起医院神经内科的创立,深有感触。
2014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陆正齐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医院成立神内中医康复科(神经内科的前身)。从无到有,再到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支架植入等技术的引进、开展,以及于2019年获评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科室不断完善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如今,他们致力于全力打造国家高级卒中中心,不断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救回。
饶俊平,神经内科主任
饶俊平胸前佩戴着一枚“中国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的徽章,这是一枚“医生通行证”,保障更多的脑卒中患者能得到及时救治,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对接。为缩短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待命,一旦接到疑似卒中患者抵达医院急诊脑卒中中心的信息,卒中团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评估患者情况,建立静脉通路,完善颅脑影像学检查……确保患者能被尽快送到急诊溶栓室接受溶栓治疗。
此外,为惠及更多山区患者,饶俊平每周都会到乡镇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交流,将好的经验、优秀的方法传授给基层医生。“除了和医生交流,我们还会给基层患者开展科普,例如告诉脑血管病患者必须坚持药物治疗,以防患于未然。”饶俊平如是说道。
做让“百姓认可”的好医生
2014 年至今,丘伟杰见证了粤东医院发展成为三甲医院、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医院的全过程。在多数人印象中,ICU 既神秘又让人敬畏,而对于从事重症医学工作十几年的丘伟杰来说,这里是故事的聚集地,也是修行的释道场。
作为重症医学科医生,丘伟杰切身感受到了医院危重症、高难度救治水平得到了巨大提升。“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下,科室发展也很快,医疗服务水平也节节高,许多危重症患者都能在我们这进行治疗,这也为梅州的百姓提供了便利。”
丘伟杰,门急诊党支部书记、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我们传承中大的文化,遵循中山三院‘医德至上,博积精勤’的院训精神,这是把医院办好、做出口碑的根本。”丘伟杰说道。他表示,近年来医院员工“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越发稳固,病人就诊体验有了显著提升。“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医生都是把病人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现在,员工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患者来看病的时间、费用都减少了。”并且,他近年来也感受到医院在教学、科研水平上的显著进步。医生自身技术日益精进的同时,医院还通过“帮、传、带”的形式,不断加强对本地医学专家的培养,以点带面,促进梅州地区医疗水平的发展。此外,粤东医院每年还承接了大量来自中山大学、嘉应学院等高校的实习生 。“教研水平得到广泛认可,而且教学和科研也是促进我们医疗水平发展的两大‘抓手’。”丘伟杰补充道。
医者仁心德为先,救死扶伤任重远。丘伟杰表示,未来,他将始终把病人的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用心呵护每一位患者,为他们带去健康与希望,做让“百姓认可”的医生。丘伟杰相信,只有持续不懈地追求卓越,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医学技术,才能在医疗事业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他坚定地将个人成长与医院的发展紧密结合,为健康梅州贡献自己的力量。
担责于身 履责于行
“担任党支部书记,对我来说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更是一份责任。”叶晓裕说道。
医院坚持以党建引领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把党建“第一责任”与推动业务发展“第一要务”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叶晓裕肩上的担子很重,但是他从未退缩,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党建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叶晓裕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骨干力量,医疗工作占据了他每天大量的时间,但是他坚持抓好支部的理论学习,充分利用零碎的学习时间,运用信息化平台,提高支部党员学习的效率、频率和质量。
叶晓裕,外科第二党支部书记
“保障和改善群众健康服务是我们医疗党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等,一方面是为了加强思想引领,厚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基础,引导党员、员工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医者担当,另一方面党建工作也是做到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抓好党建推动业务发展,在实践中务实,在务实中创新。”叶晓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支部党员,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发挥医疗专长,到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义诊、健康科普、技能培训……着力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双向融合和相互促进。
2022 年,叶晓裕被评为“南粤青年好医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医务工作者,他时刻牢记着职业赋予的使命。在中山三院专家教授的“真输出”“真支持”下,医院耳鼻咽喉科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叶晓裕积极主动与中山三院的专家教授建立紧密联系,引进开展更多新技术,让患者实现就近诊疗,不出市就能解决各种疑难杂症,避免了奔波之苦,极大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推动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更上新的台阶。
用心用情践行护理使命
自1995年毕业走上“医路”,29年来,她始终以微笑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兢兢业业地在临床一线从事复杂烦琐的护理工作,是患者的“贴心人”,也是科室的“定心丸”。她就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普通外科二区护士长朱文英。
“不干则已,干则一流。”这是朱文英工作中坚守的信条。近30年的时间里,她见证了医院每一阶段的升级与发展。“医院的环境、诊疗技术都发生巨变,以前的病房和公共环境相对简陋,开展的医疗技术、提供的医疗服务比较有限。如今在中山三院的带领下,实现了‘家门口’享受‘广州医院’级别的医疗与服务。”朱文英回忆道。如今,粤东医院的技术水平更是发生质的飞跃,中山三院派驻了许多知名专家到医院开展、指导工作。以肝胆外科为例,依托院本部肝脏外科、血管介入科的强大支持,在肝癌综合治疗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肝胆胰良恶性肿瘤、复杂结石性疾病、门静脉高压症等疾病诊治水平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医院各项服务也有显著变化,专业的工作人员和先进的设备,都大大方便了群众。”朱文英说。
朱文英,广东省优秀护士 普通外科二区护士长
粤东医院,已经成了朱文英第二个“家”。“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医院都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关怀,给我们创造个人发展提升的条件,领导经常与一线医务人员谈心交心,了解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朱文英说,医院从细微之处着手,让作为员工的我们感到温暖,让奋战在医疗一线的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跟病人沟通交流,与病患关系特别融洽。不少病人出院后还会送来锦旗、感谢信,特别暖心,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职业存在的价值。朱文英表示,他们每个月都会对出院的病患进行随访,仔细交代他们复查事宜,并做好记录。
朱文英表示,今后,她将继续在粤东医院这个温暖大家庭中,不断践行提灯女神誓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在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用心用情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敬业奉献绽芳华
“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普通外科一区护士长温志英的肺腑之言。
“我曾在广州的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因为家庭原因回到梅州。当时梅县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的前身)还是个二甲医院。刚回来工作时觉得有一些差距感,也有一些失落感。”温志英如是说。但是,温志英见证了医院的“蝶变”,特别是中山三院托管后,医院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速道。
温志英,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普通外科一区护士长
讲起医院创“三甲”的情景,温志英很感慨。“当时培训强度很大,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但是大家没有怨言,都希望能尽一份微薄之力,因为大家对医院有一种归属感,都希望让这个‘家’越来越好,能服务更多的群众。”
“如今,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大家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我们很自豪,也有满满的成就感。无论是就医环境,还是医疗技术、护理服务方面都有很大改善。一步步走来挺不容易的,这与医院领导带着我们一起向前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温志英说。
温志英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有大局观,重视整体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挥带头作用。2020 年,温志英主动参加了第一批支援武汉抗疫医疗队,她在第一线更深刻感受到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勇挑重担的精神,更加坚定了入党信念,并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入党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今后我更要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更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温志英表示,作为医院的一分子,她将与医院共同成长,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发自内心的职业热爱,让她仍具备长久坚持的动力。特别是在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之后,她更感到责任重大。她强调,医疗工作是一份神圣而辛苦的职业,但心怀一份爱和感恩,就能够在付出中获得成长和满足。她期待着医院、科室和自身未来的发展,也期待着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温暖。
图片:梅州日报记者 吴腾江
编辑:李舒宇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