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我参加了一场潮客文化盛宴——走进潮州,体验潮客文化交流行活动。
在韩山师范学院,我们拉开了此次文化之旅的序幕,我们逛潮桥,食潮菜,品潮茗,听潮话,看尽潮州风景,既见识了潮州本土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潮州自然环境的特点,又感受到了潮州木雕、潮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和生命力。
在潮之洲,潮水悠悠,踏上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我仿佛领略到了“十八梭船廿四州”的繁华之景。在韩江畔,广济桥以其独特的构造和悠久的历史深深吸引着我。桥全长约518米,桥面宽约5米,由东西两段石桥和中间一段浮桥组成。东西两段为石梁桥,桥面由石板铺就,中间部分则是18艘木船连接而成的浮桥,可以根据需要开合,方便船只通行。这种“桥中有桥”的设计,既见证了潮州千年的历史变迁,又承载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夜幕降临,桥上灯光亮起,倒映在韩江水面,宛如一条璀璨的巨龙,展现出迷人的风采。
潮州人注重饮食的礼仪和传统,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潮州菜的制作过程也反映了潮州人勤劳、细致和创新的精神。无论是潮州卤鹅、牛肉丸还是潮州粿条,皆让我回味无穷。在潮客文化交流行中,我最喜欢的是亲手制作潮州粽子。开始包粽子了,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是终于可以亲手体验潮州美食的制作,紧张的是怕自己包不好,贻笑大方。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两片粽叶,我学着老师的样子,把粽叶折成一个小漏斗,接着,在中间放了一块香喷喷的肉,然后塞了一个鹌鹑蛋,最后把粽叶折成个三角形,一个潮州粽子就包好了。上锅一蒸,那色香味真真不比大厨师做的差,又是让我们大饱口福的一顿。
随后,在一声声潮州方言和客家方言的比拼交流中,此次的潮客文化交流行活动落下帷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好的学习永远在路上。此次潮州之行,让我收获颇丰,意犹未尽,愿相约梅州日报小记者,再次启程……
作者:邹梓玥(梅江区鸿都小学205班)
编辑:廖玉芳
审核:廖爱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