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国家、省和梅州有关实施以工代赈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部署,兴宁市紧密结合实际,突出以典型镇村为重点和突破口,实施“三个准”推进以工代赈,取得了明显成效。
瞄准方向
确保以工代赈不走偏
为大力推广“以工代赈”在各类项目中实施,兴宁市紧紧抓住被列为广东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管理“集成式”改革试点的契机,从建立机制、项目谋划、项目推行等入手,及时下发各类文件政策、管理规定,确保以工代赈不走偏。
据介绍,该市由发改部门牵头,建立了兴宁市“以工代赈”工作部门协调机制和以工代赈项目工作指引。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方案、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方案。同时组织发改部门业务人员认真学习研究上级文件,加强对上沟通,力求更全面地熟悉、掌握“以工代赈”政策的要求内涵、实施流程和实施标准,为组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各镇(街道)、村(社区)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班子会议、镇村干部会议等方式,认真宣传贯彻国家、省和梅州有关实施以工代赈的政策文件和会议部署,统一各级思想。特别是作为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的叶塘镇、黄槐镇,把实施“以工代赈”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难得机遇,各自围绕自身特点开展“以工代赈”。
“我们组织力量深入调研,结合自身紧邻兴宁工业园、基础建设较多等特点,明确了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当中,瞄准基础建设和落户企业用工,作为实施以工代赈的重点方向和首选,并做了短中长规划。”叶塘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镇围绕拓宽群众收益渠道,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创新赈济模式,规范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出“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赈济”模式,持续促进本地低收入群众稳就业、有增收、能致富,
选准项目
确保以工代赈有抓手
选址于叶塘镇客运站的叶塘镇美丽圩镇客厅项目,是兴宁市以工代赈示范项目之一。
据了解,叶塘镇紧紧围绕 “百千万工程”,结合实际对当前正在实施和接下来要开展的项目进行了细致梳理,确定在推进典型镇建设中的“七个一” 建设项目,作为实施以工代赈的项目。“叶塘美丽圩镇客厅建设投资额大、用工需求量大、群众关注度高,是实施以工代赈的首选、示范项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在该项目上实施以工代赈措施,超过80名当地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到项目建设中,发放劳务报酬占项目总资金的比例达到17.1%,有60名农村低收入群众通过参与劳动和技能培训实现“既拿报酬、又长技能”。目前,该项目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预计7月底前全面建成开放使用。
叶塘镇美丽圩镇客厅项目中,超过80名当地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建设。(受访者供图)
结合兴宁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较多、就近就业机会较少的特点,兴宁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工作,切实做好项目谋划。据介绍,鉴于“以工代赈”项目工作程序较复杂、要求较多,兴宁市由发改部门统筹,在各部门筹划项目时,认真对照“以工代赈”的规定和条件,尽力引导项目单位,挑选较为适宜推行“以工代赈”的项目。至目前,兴宁市“以工代赈”的储备试点项目共有16个。其中已批复“以工代赈”项目16个,“以工代赈”项目总投资共8.4亿元,预计聘用当地农村劳动力521人,发放劳务报酬2164万元。
用准政策
确保以工代赈路子宽
在以工代赈建设美丽圩镇客厅中,叶塘镇充分利用梅州市发改局干部到镇挂职优势,摸清、完善以工代赈项目的各个流程、把握关键节点。
据介绍,对所有“以工代赈”项目,从项目立项开始,兴宁市就把项目人工成本计入项目设计中,尽可能提高使用人工的数量,提高劳动报酬比例,在项目施工合同中,明确聘用当地劳动力人数及劳务报酬发放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叶塘镇要求施工企业制定严密的工资支付方案,确保救助对象获得符合标准和规范的工资报酬,明确工作内容和工资标准。同时对工资支付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资支付的透明和公开。通过牢牢扭住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这个“牛鼻子”,叶塘镇按照“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要求,最大程度挖掘项目用工规模,最大可能吸纳本地群众参与建设,通过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安全培训强化施工工人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提高务工群众技能,强化“鱼渔双授”“志智双扶”,让低收入群众通过参与劳动和技能培训实现“既拿报酬、又长技能”。
此外,叶塘镇计划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更大力度、更广层面争取通过以工代赈方式,扩大劳务报酬发放规模,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的功能作用,推动叶塘投资、就业和群众收入增长良性互动。
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钟思婷
编辑:黄炜明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