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坚守,绘就美丽乡村崭新画卷!他们是,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帮扶干部

2016年,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公司”)驻村第一书记傅永华、队长徐凯春踏上了兴宁市叶塘镇筠竹村的这片热土,开始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征途。8年来,他们为村子出点子、强产业、办实事,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2016年,广东公司接过了兴宁市叶塘镇筠竹村的扶贫接力棒,傅永华与徐凯春带着满腔热情与坚定信念,踏入了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

筠竹村是一个“藏”在兴宁、龙川、五华三县交界山坳里的贫困村。这里交通闭塞,产业单一,常住人口不足400人。傅永华和徐凯春,原本是与电厂管道设备“打交道”的工程师,驻村后面对破旧潮湿的宿舍、陌生的环境、语言的障碍,他们都没有退缩,而是迅速调整状态,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

他们深知,唯有深入群众,方能了解疾苦,找到破局之道。于是,刚驻村不久,筠竹村的田间地头经常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农户家中多了他们的问候。汗水浸湿了衣背,却浇不灭他们心中的热忱。

困境中的坚守与突破

扶贫工作,精准是关键。经过数月“5+2”“白+黑”连轴转的调研摸底,傅永华和徐凯春最终确定了53户贫困户。他们认真收集、核对、录入各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以及医保、社保、教育、低保等信息,形成了满满一个档案柜的资料。因病、因学、残疾、无劳力……种种不幸背后,是他们精准施策的起点。

针对筠竹村的实际情况,他们提出采取“因户施策、应保尽保”的方式,实施“光伏产业+家庭种养”长短结合的产业帮扶计划。他们先是为贫困户统一购买医保社保、发放教育补助并进行危房改造,确保大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随后,带领全镇6个省定贫困村共同投资建设1.8MW扶贫光伏项目,贫困户年人均收入增加约2000元,收益期长达20年。另外还通过发放鸡苗补助、种粮补助和务工补助,让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养鸡、种水稻、务工等方式,在短期内提高家庭收入,实现产业帮扶的“长短结合”。

在他们的帮扶下,贫困户李苑清新购置了腐竹加工设备,通过自己的独门手艺提高了家庭收入,李换新发挥养猪专长,李远忠则发挥了养鸡特长,甚至有几家贫困户到了镇上的工业园打工。一系列精准有效措施的落地生根,不仅为贫困户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更激发了他们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

2020年,随着扶贫工作的圆满收官,筠竹村53户贫困户都达到了“八有”脱贫标准,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八年时光的“新”“老”交替

在完成精准扶贫任务后,2021年,傅永华和徐凯春又继续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新热潮中。卫生站、党群服务中心、老人活动中心、自来水厂、卫生站等村级帮扶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昔日坑洼不平的泥巴路变成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太阳能LED路灯照亮了夜晚的村庄。村民们茶余饭后在村里散步聊天,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显著提升。更为重要的是,村民们主动脱贫的意识不断增强,昔日的贫困面貌一去不复返。

八年间,傅永华、徐凯春与村民们打成一片,他们对村里的农田、山地和林地情况,以及对狭窄而曲折的小巷和田间小路,甚至死胡同都了如指掌。每一个贫困户的家,他们都不需要当地人带路便直接找到。村民们见到他们,更是会热情地招呼到家里吃饭。

住在村口的张亚招,今年已经87岁高龄,走起路来颤颤巍巍。而她却总会在见到傅永华和徐凯春时努力竖起大拇指,不停地说:“你们两个‘后生仔’真是好人。”傅永华和徐凯春表示,这份来自村民最质朴的认可,比任何奖章都要珍贵。八年的时光,也让他们感觉这里是自己的另一个“家”。

2024年,傅永华和徐凯春结束了为期八年的扶贫、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他们付出的青春与汗水也没有被埋没。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2019-2020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省国资委授予的“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以及“国家电投集团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是他们一路走来的耀眼勋章。

如今,国家电投广东公司的另外5名驻镇帮镇扶村和纵向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干部已接过接力棒,再次投身于兴宁等地,把宝贵的青春和辛勤的汗水挥洒在田间地头,继续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扎实推进贡献着力量。

文/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图/通讯员:王迪

编辑:叶晓洋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