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宁市宁中镇努力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与调解工作相互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党员在调解纠纷矛盾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今年7月,宁中镇大茔村调解了一起邻里因为一方房屋重建导致双方对排水位产生纠纷的问题,在调解时邀请了一名老党员参与人民调解(如图,受访者供)。老党员对矛盾纠纷情况“人熟、地熟、情况熟”,在村里具有较高威信,更能让双方当事人信服。最终在老党员的参与下,不到半个小时双方当事人便达成了一致意见。
“人民调解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老党员’的作用,借助‘老党员’在村(居)民群体中的信任优势,在农村开展调解工作。”宁中镇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镇积极邀请各村德高望重、热心为民、具有较高威信的“老党员”参与人民调解,让“老党员”化身为“和事佬”,以“会讲本地话、了解本地事、掌握本地情、知晓本地俗”的优势贯穿到人民调解工作中,织好“本土化”调解网络结点,以点拓面,以“熟”人网络带动建立基层人民调解体系,实现群众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同时,宁中镇把村(社区)党员干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等纳入网格员队伍,以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为基点,以网格为抓手,日常巡查为契机,坚持常规排查、重点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该镇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独特功能与作用,实现矛盾排查“预见性、主动性、精准性”,矛盾调解“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通过划分网格片区、“雪亮工程”摄像头实时监控、数据定期上报、纠纷及时调解等方式,如今已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
在阵地搭建方面,宁中镇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宁中司法所分别与镇综治中心、宁中法庭、宁中派出所建立“访调对接”机制、“诉调对接”机制、“警调对接”机制。联合开展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对于适宜非诉讼调解的民事案件,联合进行诉前调解。针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共同参与调处。
“我们还设立了宁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炽昌工作室’和村级调解室,由镇村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为主要调解员。”宁中镇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群众反映的疑难、复杂和需要跨行业、跨区域调处的矛盾纠纷,根据矛盾纠纷性质、类别、领域、地域及复杂程度,调解团队专题、专项、专事研究调处方案,搭建起联动联调联处新格局。围绕形成矛盾纠纷“发现—研判—流转—处置—反馈”工作闭环,做到“矛盾纠纷多源收集、各调委会一站受理、专业队伍多元调处、工作流程闭环管理”,最大限度将各类矛盾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记者了解到,2021年以来,宁中镇共调解矛盾纠纷174件,调解成功172件,调解成功率99%,排查纠纷95次,预防纠纷10件,没有矛盾激化情况,没有因受疫情影响引起的突出矛盾纠纷。
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通讯员:吴宇戈 刘炉慎
编辑:李玉培(实习)黄炜明
审核:张英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