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系列报道丨兴宁市水口镇构建“一带五区”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江交汇地 扬帆启新程

晨光熹微,清风徐徐,梅江、琴江、宁江缓缓流淌,三江在此交汇,滋润着这里的万物生灵。水口镇作为兴宁市最南端的镇,素有兴宁“南大门”和“司城”之美誉,是梅县、兴宁、五华、丰顺四个县(市、区)的交界地,属原“四县八镇”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下辖3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面积约228平方公里,由原水口、下堡、宋声三镇合并而成,户籍人口约8.3万人,是梅州古镇之一、广东省技术创新专业镇(工艺品)、广东省首批规划的中心镇之一。

水口圩镇。

水口镇工贸经济发达,共有规上企业25家,其中水口圩镇及周边有新球、昌盛工艺等7家,广梅园水口行政区域有圣戈班、龙宇电子等18家。现已形成机械制造、工艺藤艺、油茶、梅州柚、丝苗米、蔬果等六大特色产业,年产值共约38亿元。

工艺藤艺享誉国内外

“藤编的家具比其他材料更具有轻巧、凉爽、耐用、环保等特点。”在位于水口镇松陂村的东云藤器厂,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东云一边仔细地用手工编织一张藤椅,一边向笔者介绍富有当地特色的藤编技艺。

兴宁藤编是以藤条、藤皮、树木为原料,加工编织出形态万千的生活用品、装饰品、艺术品等。这个技艺在明清时期由东南亚一带传进兴宁,距今至少有200年历史。 水口镇作为兴宁市藤编特色专业镇,还有一个藤编专业村松陂村,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家家户户都会一些藤编技艺。

近年来,一批藤编匠人在传统编织技巧中融入现代元素,出现了许多新颖的藤制用品,使藤编焕发了新活力。2020年,兴宁藤编技艺入选梅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水口镇现有大小工艺企业20多家,以生产藤、木、铁工艺品为主,产品远销美洲、欧洲等世界各地,深受客户青睐。新球、昌盛等5家工艺规上企业,年总产值1.39亿元、税收1230万元。藤艺企业主要生产藤椅、藤桌、藤床等,年总产值2000多万元。

特色农业欣欣向荣

在省道225线兴宁市水口镇盐米村段,一座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工厂引人注目。这是水口镇水东、邹洞、河口、盐米四村引入社会资金成立的客都绿享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开展专业化、社会化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不久前,该公司投资的水口镇农产品加工、展示、交易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其集烘干、仓储、冷链、加工、包装、电商销售等功能于一体,更是帮助农户走出新“稻”路。

洋新村千亩现代丝苗米产业园。

河口蔬果、东升蜜柚、水洋金柚、璜江油茶、彭洞蜜雪梨、大坑肉鸽、坪畲优质稻、狮子岩高山云雾茶……如今的水口镇,特色农业正在全面发展,“琴怀柚”“瑞福大米”“莲盛于篮”等品牌冠上“粤”字号,梅州柚千亩标准化连片示范基地、洋新村连片千亩现代丝苗米产业园等已初具规模。

河口村蔬果基地。

笔者了解到,水口镇共连片种植梅州柚约2500亩,年产值约750万元。丝苗米种植面积8200多亩,年总产值约3198万元。

红农旅业深度融合

水口镇属红色革命老区,成立了兴宁第一个区苏维埃政权,孕育了革命烈士刘光夏和开国中将邓逸凡等先辈,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兴宁市党史教育馆。

围绕红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水口镇重点打造了红色光夏、小丰、宋声和绿色河口。光夏村建有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兴宁市党史教育馆、宣誓广场、党史文化墙等,累计吸引5万人(次)参观学习;小丰村依托邓逸凡故居,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河口村打造农业观光、农耕体验、蔬果采摘、田园游玩、农家乐、研学教育,成为休闲度假打卡胜地。水口自然环境优美,境内有兴宁第二高峰宋声狮子岩、融合客家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风格的宋声书院、高寒景象茂兴村三县岽高山草甸等景区,风景如画、令人驻足。此外,水口特色美食众多,皮滑肉爽的盐蘸鸡、弹牙爽口的水口鱼生、脆香入味的白切鹅等均令人回味。

邓逸凡将军故居。

据了解,水口镇近年来立足兴宁县城副中心、“百千万工程”示范镇发展定位,在新一届党政班子带领下,高起点规划《兴宁市水口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22—2035)》,着力构建以“红色传承区、古镇宜居区、工业发展区、特色产业区、生态旅游区”为功能布局的“一带五区”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三江交汇·赤心流芳”乡村振兴示范带、“一堤一桥一路一社区”圩镇提质扩容“四个一”工程,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多彩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编辑:张晓珊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