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村联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兴宁水口镇积极培育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助力“百千万工程”

水口镇农产品加工、展示、交易综合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受访者供图)

在省道225线兴宁市水口镇盐米村段,一座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工厂引人注目。这是水口镇水东、邹洞、河口、盐米四村经联社通过与专业合作社合作,引入社会资金成立的广东省客都绿享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客都绿享公司”),专门开展专业化、社会化粮食生产加工销售。

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中,水口镇结合这四个村地缘紧密的实际,聚集县、镇、村三级力量,积极培育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联农带农富农效应明显。

四村联合成立公司

走好致富“稻”路

水口镇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聚集地。但由于劳动力大量外出,农产品缺乏品牌打造和深加工,当地丢荒弃耕的现象一度较为严重。

为解决撂荒土地复耕复种问题和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2021年,水东村在村党总支书记黄秋龙的带领下,成立了水东优质水稻种养专业合作社,采用“村联社出人、村合作社出地、社会资本出钱”三方股东入股模式,流转了全村300多亩撂荒耕地,其中150亩进行稻鱼共生模式的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村“两委”干部的努力,水东村的集体经济由一穷二白到突破10万元。

水东村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在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水东、邹洞、河口、盐米四村联合成立客都绿享公司,建立按股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据了解,客都绿享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盐米村建设占地约3000平方米,集烘干、仓储、冷链、加工、包装、电商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口镇农产品加工、展示、交易综合服务中心,帮助农户走好致富“稻”路。目前已投资600多万元,建成日烘干30吨粮食的烘干厂房,以及面积400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展示平台。今年7月,烘干厂房正式运营后,吸引了水口、新圩、坭陂、刁坊和梅县区畲江镇等周边镇(村)的粮食大户和散户前往交易,烘干量接近800吨。

打好农产品特色牌

优化产业布局

水口镇优质特色农产品众多,如丝苗米、茶油、茶叶、番薯、蜂蜜等。“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就必须充分挖掘水口独一无二的优势。同时,通过品牌化和专业化的打造,把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和产业的优势,我们的特色产业才能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水口镇副镇长余炬鹏说。

通过集思广益,客都绿享公司结合水口镇的地域特色,注册了“水舞苏乡”品牌,并加强了品牌打造和包装。同时,与各村农户建立农产品统一收购联结机制。统一的品牌培育和打造,增强了水口农产品品牌传播力和产品竞争力。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我们售出32吨丝苗米,按照每斤8元的价格计算,营业额达51.2万元。”客都绿享公司负责人黄秋龙高兴地说。“土特产”变身增收致富大产业,农民的“金扁担”越挑越稳。围绕农业质量效益提升和品牌竞争力增强,客都绿享公司在原有流转四村近2000亩土地复耕复种水稻的基础上,扩大社会化托管业务,在小丰、彭洞、双成、英勤、大坑、井下6个村的1800多亩水田,开展从水稻种子发放到粮食烘干包装的托管服务,推动了产业补链、延链、壮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主动对接争取支持

共促项目落地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诸多问题的前提。水口镇因地制宜聚力产业振兴,把建设大型粮食加工厂和现代化农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列为党建赋能“书记领航”项目,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并着力建设直播电商平台,让农产品产销对接更加顺畅。

为此,水口镇主要领导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争取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兴宁市农业农村局为该项目提供日烘干30吨粮食烘干机设备和600立方米冷链仓储设备支持;兴宁市科工商务局结合该项目电商平台建设,提供网红培训对接和技术支持,计划把加工厂建设列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中的食品加工项目并提供资金支持;兴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客都绿享公司建立退伍军人创业就业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不久前,黄秋龙获聘为县级“产业村长”,这让他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他认为,“四村联动”模式打开了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希望借助各方力量,长效解决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问题,让种粮的人尝到“甜头”,让发展农业更有“奔头”,真正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钟思婷

通讯员:罗鑫

编辑:罗欢欢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