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瑶寨
●陈云梅
瑶寨房屋都是依山傍坡而建。(刘建龙 摄)
一直想探寻千年瑶寨的民俗文化魅力。小长假,我们从兴宁出发,驱车约6个小时,终于踏上那片土地,兴奋自不必多说。
千年瑶寨,位于广东清远市连南县城西南27公里处,始建于宋代,有一千多年历史。它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堪称世界建筑奇观,人类群居风水宝地,拥有“世界第一瑶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十大最美村镇”等名片。
我们到达时已是傍晚,只见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向远方延伸,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瑶寨四周灯火通明,流光溢彩,如同在夜空撒下一颗颗闪烁的星星。
我们在客栈主人王老板的带路下,沿着登寨主路拾级而上,但见一路都是石板路,我们紧盯着路面,小心翼翼地跟在他后面。好一会儿工夫,才到达我们定的客栈——半山腰。幸亏王老板非常热情,不仅亲自下山来接我们,还帮我们挑行李,要不天黑提着行李走石阶路还真有点困难呢。
安顿下来后,我们在客栈旁边随意取了一条小巷,借着月光和灯光,顺着蜿蜒的小路,没有目的一直前行,竟无意中打卡了瑶王屋、古石棺、洪秀全传教屋、瑶老议事厅等古迹,为我们第二天的行程做好了功课。四周游客聚集的茶楼和酒吧中,不时传来阵阵歌声和欢笑声,置身其中,竟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惬意。因晚上看不清景点,我们匆匆领略了瑶寨夜晚的韵致就返回客栈了。
好不容易挨到天亮,终于能目睹千年瑶寨的真容。我们从半山腰沿着主干道往上走,古老而斑驳的石板路,见证着瑶寨的前世今生。房屋都是依山傍坡,密密匝匝,挤在一起,往往是前面房子的屋顶和后面房子的地面平高,其间有一条走廊过道,横街直巷,就地取材,以石块铺路,把各家各户串连起来,形成瑶排的格局。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架设着大大小小的竹槽,纵横交错,纯净的泉水像一条条洁白的飘带漫天飞舞,这是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们一边欣赏富有民族风情的建筑,一边“咔嚓”定格美丽画面。不经意间,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我们已来到有名的瑶寨豆腐坊。看店的是一位老奶奶,她家的豆腐花堪称一绝。选用的是无公害的有机大豆,采用传统手工艺做法,经大石磨盘磨砂而出,与当地的山泉水融合,做出来的豆腐、豆腐花香嫩可口。凡经过这里的游客,必定会尝一碗现磨的豆腐花,我们也不例外。
行至山顶,见有一座盘王古庙,位于古寨的“龙头”位置。庙里供奉的是盘古王和盘古王婆。相传,盘王是瑶族的创世祖先,所以瑶人无论到哪儿定居,都立庙供奉盘王,以祈求瑶民健康平安,保佑寨子繁荣昌盛。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要上香烧纸、鸣炮祈福。尤其是盘王节(农历十月十六)更是热闹非凡。这天,瑶民都会汇聚一起,举办盛大的“耍歌堂”来纪念盘古王,以此让瑶族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盘古王的功德。不过,现代的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青年男女则借此机会以歌道情,寻觅佳偶。因盘王节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集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一种增强民族向心力、维系民族团结的人文盛典,故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山顶原路折回,行至山脚主寨门,寨门上朱红色的“南岗”两字赫然醒目。寨墙高6米,宽1米,由巨大的石头筑成,非常坚固。据说,当时瑶民为了躲避战乱搬迁至此,寨门和寨墙是用来防范外人的侵犯。过去,不经允许,任何人都进不了山寨。如今,在寨门口,热情的瑶族阿妹在上寨的石板阶两旁分列开来,穿戴着瑶族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和头饰,每人手里捧着一碗酒,唱起敬酒歌。旁边的男青年则敲锣吹号,浓郁的瑶族风情让我们新奇感瞬间倍增。向前询问了瑶族妹子,才知道这是他们瑶族的待客礼节,前来的客人都得喝上一喝,那酒叫“拦门酒”呢!
出了寨门,我们来到寨子对面的歌草坪——表演场。这里不是很大,大概只有9平方米。这是瑶民的活动中心,寨里的重大活动,比如过州、耍歌堂游神等,都在这里举行。这里还是瑶民打铜锣、吹牛角、唱瑶歌、跳长鼓舞尽情欢乐的地方。我们正赶上第二场歌舞表演,选择了舞台下正中央的位置,饶有兴致地欣赏瑶族歌舞。瑶族舞蹈都是以鼓为主要道具,有长鼓舞、短鼓舞、竹竿舞等,动作古朴,风格粗犷,舞姿矫健,开朗豪放。舞至酣处,游客们高声吹叫并与他们一起互动跳舞。主持人还特别邀请两位男女游客扮演瑶族阿贵哥和沙幺妹,重现瑶寨婚嫁的场面,好不热闹!
置身千年瑶寨,徜徉在瑶族独特绚烂的民族文化长河中,我们久久不舍离去。
陈跃君/绘
乡村生活体验营
●曾向红
假期,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爸爸妈妈们,带着孩子们回了老家,大大小小一共十五六个人。在老家的“小孩迷”阿民叔公的安排下,这帮孩子们组成了一个乡村生活体验营,天天有新奇的节目:除草、莳禾、喂鸡鸭、田间漫步、登山……
天气晴好的一天,大人们开着车,载着孩子们找水玩,大家从溪美到官庄,最终选定甘村河段——我孩提时的圣地。来到河面宽阔,中间有一大片沙洲的河段,此段靠西的水面有六七米宽,水流清澈,有缓有急;靠东的河堤边有几处小水池,可以看见一些小鱼小虾;再上一段是整个江面都有浅水覆盖。这弯弯曲曲的江面在夕阳的映照下格外美丽,这分分合合的水流对孩子们来说是个极大的诱惑,观景玩沙戏水抓鱼虾,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
带着孩子们重游故地,心情舒畅美妙。当西岸的桉树婆娑的身影为我们挡住了直射的太阳光时,我们放下伞、帽,腾出手来加入玩耍的行列,在美好的大自然面前,所有人都还是个孩子。
孩子们捡起沙滩上薄的石块、瓦片,低侧着头往河水劈去,看到石片成功地打起水漂,两叠、三叠,大家都拍手称快,接着就大显身手。一时间,潺潺的河面,飞石如雨点,小孩子不管捡到石子的大小厚薄,乱扔一通,由劈水变为比力气,看谁扔得远,立见高下,热闹非常。
不知谁第一个脱掉了鞋,一下子,大家都挽起裤管踏入河里,踩在沙子和鹅卵石之间,踩在柔柔招摇的穗形水藻上,用心地感受着流水淌过肌肤,带走热气;感受着脚底的沙子被水卷去,脚慢慢往下陷。河中间的水不深,齐到大人的膝下,因为小孩子不时弯腰撩水,早已弄湿整条裤腿,穿裙子的小贝、玥玥、晨妹在妈妈的默许下,整个身子泡在水里,嘻嘻哈哈的。六年级的宝哥哥也坐下去,半躺着身子,小姑娘让妈妈托着头,大家都抬起脚尽情地在水里漂着,任裤腿鼓起包包,裙摆在水里卷着。小孩子陶醉在水的世界里,大人们陶醉在轻松快乐的亲子陪伴里。
这边厢,曦妹和小睿哥,盯上了河东边的小水池,用自带的小网捞小鱼小虾,他们把水池的泥沙搅起来,很浑浊,惊喜地发现一只龙虾伸出钳子,但就是捞不到。在阿民叔公等几位大人的帮助下,动手用小桶戽水,准备把水戽干后再抓小龙虾。他们轮流往外戽水,浑浊的水流往下一个小水池,因为水池旁边都是沙子,虽然河东边的水池到河西边水流有隆起的沙滩,但沙滩下面的水是相通的,池的水面与河的水面是持平的。这下可好,一边戽水,一边又很快冒出清水来。后来实在汲不干净,阿民叔公提示小睿哥哥采用静观的办法,蹲在旁边,单等龙虾出动,时间一点点过去,大概有20分钟的样子,“抓到了,抓到了”小睿惊喜的喊声把大家吸引过去,岸边摘木薯叶做帽子装“侦察兵”的小伙伴也马上赶到。哇!好大一只龙虾!大家夸赞着,看到小睿脸上自豪的表情,我们知道这肯定是件令他终生难忘的事,这也是遇事要多想办法,攻守自由转换,最终取得成功的最好体验。
一群人玩到天黑,才各自坐上车,满心欢喜地回家。今晚饭桌上的话题,自然就是由我分享甘村河的回忆。回忆里,母亲河比现在开阔,河水更清澈更丰富,两岸都有闲耍的草地,有河边放牛、割鱼草、捉迷藏、追逐打闹、跳水戏水的场景,还有大家凑在一起与对岸小朋友隔河“开战”,对骂和扔石头的场景,当然都是不认识的,石头也最多只能扔到河中间;也有跟着大人在河里洗衣洗被褥,脚上不时有机灵的河帕撞到脚上又一闪而去的场景……印象最深的要数一首两岸小朋友对骂时的童谣:“河背人,冇人情,掇张凳子径(拦的意思)死人,腮(倒的意思)杯茶漉(烫的意思)死人,拿张刀麻斫死人,番薯昵哥(冇肉的小番薯)搭人情。”客家话多用“死”作补语表示程度深,童谣有点损,把“河背人”说得一无是处,做什么都不成,以致唱过之后自己都不太敢去对岸的外公家。现在想来,我们东边,可不也是西对岸那边人口中的“河背人”吗?那时的童年是多么任性,可以和玩伴热闹每一天,可以说傻话做傻事,可以无忧无虑无烦恼,是足以滋润一生的财富。
神光山故事
●黄思梅
我的家乡粤东兴宁城是客家人聚居地,民风淳朴,对读书人有天然的崇敬。兴宁城建制历史悠久,917年(南汉乾亨元年)设立齐昌府,是广东仅次于广州(兴王府)的首批设府地区。城内有条宁江河穿城而过,城西有座景色秀美的青山。此山海拔360米,高100米,占地10平方公里。山形俊美、树种繁多,是国家森林公园,也是粤东地区有名的宗教文化旅游胜地,有神光寺、祖师殿、墨池寺、探花书院、石古大王庙、望兴亭等景点。此山原名挂榜山,后来因罗孟郊改名为神光山。
罗孟郊的故事在兴宁代代相传。他是宋朝人,家住挂榜山下,年幼丧父,跟着寡母过日子。
传说有年冬天,天气寒冷,他母亲到屋背山上拾柴火,他一边在山脚放牛一边诵读诗书。临近中午,一个背着褡裢的跛足老道人向他问路。罗孟郊放下手中的书,耐心热情地把路指示给道人。道人见他小小年纪口齿伶俐、思路清晰,大大表扬了他一番,鼓励他认真读书,说神仙会保佑他学有所成。
道人刚走,罗孟郊的母亲在山上大声叫他。原来他母亲挑着一担柴火,下山时一脚踏空,摔了一跤,柴火压住了身子,无法起身。罗孟郊跑过去用吃奶的力气搬开柴火,把母亲拉起来。母亲的额头磕破了,他摘了把艾草嚼烂敷在伤口上。因为家里穷,没钱看医生,母亲的伤口发炎了,红肿出脓,罗孟郊很害怕着急。母亲听说吃鲶鱼可以疗伤,只可惜现在寒冬腊月,塘水冰冷,不能下塘抓鲶鱼。罗孟郊听了,忙跑到屋前的池塘边,跳进刺骨的水中摸鱼。能救母亲,上天没梯子他也愿意去尝试。很幸运,他摸到塘底的一根大竹筒,提上岸来,里面有条活蹦乱跳的鲶鱼。母亲吃了清炖鲶鱼,伤口慢慢结痂了。
罗孟郊放下心来,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在宋朝,读书考取功名是客家人唯一的出路。罗孟郊勤学苦读,天天读至深夜。有天晚上,读书的灯盏暗了,他去添油发现油瓶里一滴油都没有了。家里没钱买油,罗孟郊想起问路道人的话,心想要是真有神仙就好了,神仙定会给我一大瓶油。他伏在桌子上睡着了。神仙听到了他的心声,果真站在他面前,就是那个向他问路的道人。他不再跛足,白衣白发白须白执拂,神态非凡。道人说,我是挂榜山的山神石古大王,特来帮你,跟我来。罗孟郊恍恍惚惚,跟着山神一直飞到山顶。山神用手里的拂尘轻轻一甩,只见眼前现出一道白光,四周立马五彩斑斓。山神说,我向玉帝报告了你的情况,玉帝准许我在此地为你立块五彩石,供你照明读书。罗孟郊向山神磕头谢恩,头碰到桌子上,醒了,原来是个梦。
五更不到,屋里屋外漆黑一片,他再睡不着。想起梦里的情景,他走出屋,爬上山顶,果然觅得一块白色大石头,比别处亮堂。他坐在大白石上开始晨读。此后每天天蒙蒙亮,他便到山顶读书。他不但勤读诗书,还苦练书法。他家门前有个山泉池,他每天在池里洗墨,日久池水变成墨色。
乡亲们见罗孟郊书读得好,都叫家里的小孩跟着他学习。跟随他读书的子弟进步都很大,乡亲们有米的给米,有钱的给钱,罗孟郊家的日子逐渐好起来。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罗孟郊32岁,考中举人,次年参加京试,喜获探花。
罗孟郊的成功让地处偏远山区的兴宁人民看到了希望,读书人多了起来。乡亲们将挂榜山改名为神光山,将罗孟郊洗墨的水池称为墨池。乡亲们希望子孙像罗孟郊那样孝顺,勤学苦读,功名远扬。直到现在,每年春天,兴宁的老师都会带学生到神光山踏青,重温罗孟郊的故事。
重阳拾句等
重阳拾句
□彭亮元
江湖浪迹走天涯,霜鬓秋来叹复加。
恍惚如年忧白日,蹉跎似梦对黄花。
酒醒犹忆陶翁句,雁过空留处士家。
不惯登临舒望眼,还邀三五品清茶。
寄意重阳
□张小豪
十载居闲逊一筹,何曾破壁自甘休。
常闻北阙开生面,只道南山好放牛。
篱菊初黄邻有约,乡心不尽月同愁。
可堪落帽惊归雁,顿觉清凉已半秋。
暮秋旅思
□廖佑浩
气爽云山好望乡,金风是否染秋黄。
牵情最是层林俏,入梦皆缘百果香。
唯憾此身无雁羽,那堪愁绪寄斜阳。
忽闻幽谷俚歌起,或有相怜可共觞。
鹧鸪天·暮秋
□谢惠芳
秋暮来临花正凋,池塘荷叶影飘飘。
青蛙缄口无言语,鸿雁思乡有目标。
霜夜近,露英邀。半楼残月止喧嚣。
污泥孕育莲心雅,等待来年韵更娇。
今又重阳
□王柳萍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沉淀着金秋的丰硕
抓一把唐诗里的风
放飞童话般的纸鹞
瘦了东篱墙外的影
醉了红枫桥上的梦
从阳关三叠的依恋眷念
婉约成二泉映月的轻吟
云中飘荡着一剪梅的独白
踩着葱郁过的生命历程
淡薄了红尘硝烟
斑斓成片片蝶叶
摇落一院月影花香
只剩下王维的诗李白的酒
依旧等着那束流浪的茱萸
编辑:李玉培(实习)罗欢欢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