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琐忆
●霞朵
在乡镇中学任教那会儿,圩镇上有个豆腐店,店里的豆腐颇受街坊青睐,豆腐一出往往两小时就能卖光,买他家豆腐要趁早。虽然用不着顶着星光去买,但早起是免不了的,我常提着豆腐回家时就想到张爱玲的那句名言“出名要趁早”。
自然“要排队抢”亦能激发一种兴奋,因而一段时间里,“去买豆腐”成了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情。平淡的日子流淌起了欢快的波尔卡,一帧帧活色生香的乡镇生活小画,亦被时光画师随意勾勒完成。
巷子里飘着干净纯粹的豆腐味道,那味道没有花香好闻,但充满节日的气息。我们小时候,只有逢年过节,家里才会弥漫这种味道。节日的欢乐从家长用清水浸泡黄豆就开始了,跟在大人屁股后面,看磨豆浆也是欢乐的。石磨转动,不仅将泡好的黄豆转成浆,还转出了孩童的七彩之梦。最喜欢的还是看祖母点浆,我坐在小板凳上,看她一手端着一只装了卤水的碗,一手拿着一只勺子,一边往煮好的豆浆里滴卤水,一边用勺子慢慢“游动”。我看得出神,眼睛都不眨一下。我曾问祖母,可否把卤水全倒进去,搅和几下就成,祖母答说“急不得,点浆就得慢,以后你过日子也一样,慢才能长情”。长大后在奔山赴海的热切中,总不自觉地放缓脚步,观观花开、赏赏蝶舞,不知是否有这童年的影响。
后来调到县城工作,下班时我很喜欢穿过一条小巷,去农民街买菜。从学校出来往左走,十米左右就有一条小巷,小巷里有一棵直达三层楼顶的三角梅,花开时节的气贯长虹,看一次就震撼一次、惊喜一次。可惜听说如今那楼宇换了主人,新主人已将那棵三角梅砍掉,全城最壮观的三角梅美景没有了。穿过小巷来到农民街,目之所及是一排溜的菜小贩、鱼档肉档、副食店包子铺,浓郁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职场再兵荒马乱,行走在菜市场,脚步也会变得淡定从容。
上班教书育人,下班买菜做饭,岁月深深浅浅,流年平静,不起波澜,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可以叙述,而路过我们生活的每处风景,都参与了我们的日子,并最终构成了我们的人生。人生苦短,春华秋实都难得,我们的每一天亦是难得,貌似复制的日子,或许有值得我们去记述的几寸光阴。
参与了我们日子的,又岂止路过的风景。日复一日的买卖过程中,几多熟悉的陌生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参与了我们的日子。都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但在回望的光影变幻中,她们的音容笑貌是那样清晰,连同吹过小巷的风,街上的叫卖声,轻轻淡淡的,呈现出我们当时生活的痕迹。
有一个卖菜的老婆婆,讲一口软糯的梅县客家话,她卖的菜,品相并不是最好的,品种也不多,但我喜欢买她的菜。她温和又坚忍,像我的祖母。日子久了,她一见我从巷口出来,老远就喊着“老师”,其实她喊不喊我,我都会光顾她的菜摊。常常老婆婆会往装好了菜的袋子里再塞一把葱或几棵芹菜,我也常常一毛两毛地不让她找零了。偶尔会看见她的老伴在一旁,帮着择菜、拿袋子。或许平日里干活少,老爷爷显得有些笨手笨脚,老婆婆就忍不住呵斥他,他却只是一味憨憨地笑。一个是“霸道”获得了满足,一个视“责备”为甘饴,看似矛盾却暗藏着恩爱和睦,一强一弱,相映成趣,感觉得出他们在艰难日子里的相依相扶。街头的一幕透着小幸福,是尘世的一缕暖色,是生活的随手相赠,我欣然接受,并顺势往私人订制的岁月锦囊里塞。
农民街中段有一个包子铺,老板娘是一位漂亮的福建女,面如满月,梳着一条又黑又亮的粗辫子,总是一脸笑容,热情爽朗,我悄悄称她“包子西施”。我喜欢她家的小笼包,就常去她那里买早点。买早点的次数多了,有时她会留我闲聊几句,当然我们用普通话交流。一次我们正聊着,一同事也来买包子,我就用家乡客家话与同事打招呼、唠家常。同事离开后,美女老板娘问我“阿姐,你的客家话咋讲得那么好,是怎么学的啊?可以教我吗?”我笑:“我是土生土长的兴宁人呀,客家话我从小会讲。”她一脸疑惑:“你一点都不像客家人,我一直以为你是四川的。”后来我也一直疑惑,我外表安静,哪里就像了人家辣妹子呢?而她将我误认作外省人,这件事怎么想都是怎么迷人,怎么想都是怎么好玩的。
包子铺老板娘“误判”了我,我不但不恼,还暗自开心,日后还成为我的一种鞭策。被误认作外省人说明我有些“与众不同”,我每每要懈怠、要放弃阅读和写作之际,福建美女笑吟吟的样子就会在脑海闪现,我就对自己说,你是“与众不同”的啊……所以这是一份善缘,让人欢悦又能给人以激励的善缘。
那些年,孩子爸通常会在巷口那等我,等我买好了菜,就一起回家一起做饭。孩子爸没空等我的时候,我买了菜就坐三轮车回家,做好饭等家人回来。都说最美的时光就在生活里,在盼喜欢的人回家的等待里。往昔走过小巷的那些安暖日子,云知道,风亦懂。
摄像头下的母亲
●陈素兰
母亲为了父亲临终时的嘱托——“香呀!我走了以后,你要守住我一生的心血呀”,把老房子看得比生命还重。在父亲离开二十年后,年过花甲的母亲一次次拒绝儿女们为她安排的生活,坚持一个人守在父亲留下来的鼎世老房里。面对倔强的母亲,哥哥们也很无奈,为了能每天见到母亲的身影,只好在老房子的四周装上了摄像头。
摄像头下,两只灰猫正蹿到桌子上,用爪子掀起盖在剩饭上的餐盆,咣当咣当,没有成功,闻讯赶来的小白狗,急红了双眼摇晃着尾巴。正在此时,木门被推开,一股光照了进来,屋内的小白迎候向前,摇摆着尾巴,听着主人的呼唤“小白,饿了吧,快跟我来”。母亲顾不上摘下斗笠,便掀开餐盘端起桌子上的剩饭,吆喝着小白离开了屋子。
手机响起,是母亲,欲言又止。再三追问下,原来是母亲看着空荡荡的院子,不免想起热闹的春节。妈,还是跟我们一块住吧!我们真的不放心你呢,你辛苦了一辈子,为什么就不能放下负担,享受天伦之乐呢?
又一天,摄像头下,母亲站在院子中央,凝神地望着快要“霸占”上厅堂的茂林山竹,习惯性地拍拍衣袖。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母亲是个喜欢整洁的人,出生在县城的她,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要不是外公当官时染上了鸦片,早早撒手人寰,小小年纪的她,也不用捡煤渣、拾遗落在街头的报纸为生。她还跟随过文工团,担着热水穿街过巷,只为换点温饱。
这时,母亲用枯瘦的双手,拿起拐杖,推开木门,站在屋门口,眺望远方,仿佛在盼着熟悉的身影。年轻时百斤担子肩上挑的母亲,年复一年地,向满园蔬果浇灌,草地却不满母亲的偏袒,欲与绿叶争锋,它哪里知道步履蹒跚的母亲,已经力不从心呀!
雨后天晴,是母亲串门找人聊天的好日子。“当今的社会真好呀!不再是旧时的穷生活,人闲精神爽呀!只要健康别拖累儿女就好。”喜欢唠上几句的母亲,天真得像个孩子。也许我的女儿说得对,老人也有思想,想过自己的生活,我们要尊重她的选择,让她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强行安排她到新的环境,只会让她不安和没有存在感,会视生活如囚笼。
“大妞,你妈耳聪目明、良善积德,肯定能活到一百岁。”听着村里人的夸赞,我不由感恩大自然的馈赠,让母亲健康快乐。亲人每一天的问候足以让她开心,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儿女们,会让她惊喜地忙碌着整几个小菜,饭后再来个合照,母亲爽朗的笑声久久回荡在山间。
身后的陪伴
●三金
清晨的阳光终于从细密的枝叶挤出,轻柔地搭在我的脸上,很温暖,就像小时候被父亲厚实的大手抚摸着。不远处的风急切地从山野里蹦来,带来了秋日独有的气息,清清爽爽地包裹着我。
父亲在前面走着,我在后面跟着。沐浴在秋日阳光下的我,恍惚回到了小时候。
那时候的我还小,十岁左右,不同于其他同龄的小伙伴,可以东跑西蹿、抱团玩耍。我个子小,身体弱,父亲总是满怀怜爱地跟在我身后。
我在前面走着,父亲在后面小步跟着。我在前面跑着,父亲在后面大步跟着。父亲总是跟在我身后,我成了身边小伙伴笑话的对象。
“现在还要爸爸跟在屁股后面?”
“真是个长不大的小屁孩!”
小时候的我不喜欢被父亲跟着。一来,我想和小伙伴一起肆意玩耍,大人在身边总是有些放不开。二来,我想向小伙伴证明,我和他们一样,不是他们嘴里的“小屁孩”。虽然我们都是小屁孩。
我曾向母亲哭诉,母亲笑着摸摸我的头,说会帮我的。之后父亲就很少光明正大地跟在我身后了,小伙伴们也不再笑话我了。但我知道父亲还在跟着我,虽然很隐蔽,但我能感受到父亲关切的目光,我并不打算揭穿。
从山野里蹦出来的秋风总会将树叶吹落,阳光总是会提着一把大扫帚清扫着地面,之后摞起来的树叶又会被大风吹乱、阳光清扫……
我在风和光的掰扯中长大,从小屁孩成长为一个少年,而父亲的身影也不再那么高大挺拔。
后来,父亲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心病。一场变故,让父亲变得沉默寡言,意志消沉,整天整夜地失眠。那几个月,他吃不下,睡不着,足足瘦了十多斤。情绪压抑的时候,他会独自一人去公园转转,谁也不让陪。
每当那个时候,担忧不已的母亲会叫我悄悄地跟在父亲身后,就像小时候父亲跟在我身后一样。
父亲在前面慢慢走着,我也跟在父亲身后慢慢走着。父亲在前面快步走着,我也跟在父亲身后快步走着。但父亲并不喜欢我跟在他身后,就像小时候的我一样。他也朝母亲吐露了几句,母亲也笑着说会帮他的。
之后,我不再明目张胆地跟在父亲身后,而是隔着很长一段距离,隐藏在粗壮的枝干,躲避于高大的墙体,悄悄地跟着父亲。于是,父亲不会再转身叫我回去,不会再和母亲说这件事。
我们彼此心知肚明地走着,还是和小时候一样。
立秋那天,一股冒失的风将我撞回了当下。只见走在前面的父亲早已回身静静地望着我,就像小时候他跟在我身后时看向我的眼神。
父亲眨眨眼,朝我挥了挥手,示意我跟过来。我连忙小跑到父亲身边,正当我想说些什么时,父亲又迈起了新的步伐。我愣了一下,连忙大步走在父亲身边。在天高云淡的秋日,我走在父亲身边,父亲走在我身边。
和小时候一样,我们依旧默契得什么都没说。
和小时候不一样,我们会并肩同行地走下去。
无影灯下的生命“守护神”
●郭劭楷
在我的印象中,手术室是一个让人感到恐惧又神秘的地方。没想到,2023年7月,平生从未进入手术室的我,在省人民医院实习的第一个科室就是心手术室。我怀着激动、兴奋又忐忑的心情开始了实岗锻炼。
刚开始的几天,我的无菌观念不够强,带教老师严肃地批评了我。老师说:“对于健康人、普通人来说,细菌可能微不足道。但是在手术室,哪怕细微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菌,都有可能对患者造成致命的影响。医护人员必须时刻加强手术室的无菌管理,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这也是对自己和病人负责。”我意识到了无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快速熟悉了心手术室的环境,熟记各项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熟练掌握了铺无菌盘,打无菌包,叠手术衣,中单,包布,布巾,空巾……很多实操和学校老师教的不太一样,我感觉自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实战课堂”,一切从头学起。
在手术室实习过程中,术前实操训练是重要的一关。我学会了核对手术一览表及所在房间手术通知单病人的内容情况,保持一致性;领入房间手术通知单进入所在手术间,进行以下准备:保持手术间室温适宜(24℃~26℃),湿度适宜(50%~60%)。接着便是检测暖风机、中心负压吸引装置、电烙机、手术床、除颤仪等仪器。根据手术通知单,选择合理体位垫;书写护理记录单以及患者资料眉栏……这些手术前的准备既紧凑又必须非常严谨细致,让我的神经高度紧张,生怕自己做错一个环节。
护士虽然只是给医生“打下手”,但是无影灯下,护士一样需要精通“十八般武艺”。一个星期后,我先后做了台上护士和巡回护士。台上护士主要给医生递器械。一台手术需要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手术器械,一刀一剪,一针一钳,递什么,什么时候递,怎么递,都有技巧和学问。做巡回护士时,则需要非常认真关注手术进展情况和医生、病患的实时状况,及时增添手术所需物品,并严格清点查对物品,督促保持手术间安静整洁环境。带教老师对我很耐心,一一指点我,当我顺利完成所有步骤,准确无误操作完所有指令后,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我切身体会到书本上所学的查对制度,在实际中工作中严格运用是多么的重要,务必要一丝不苟、一件不落地去执行啊!
从进入手术室的那一瞬间开始,我们就进入了全神贯注、全心投入的状态。待到手术开始时,更是要将身体和精神全都调动起来,做到眼疾手快、心细手稳。手术室内寂静无声,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为心脏病患者“重启”生命而争分夺秒。医护人员形成了“战友般”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秒懂”对方。几个小时的手术过程是常态,长时间站立,腰腿酸痛,汗流浃背,磨炼了医护人员钢铁般的意志。这种“生死时速”的并肩战斗氛围深深打动了我,是沉甸甸的使命感撑起了医护工作长年累月的辛苦和不容易。手术结束后,我们把患者送回心外重症病房,完成交接班,并确认一切生命体征都平稳后,才放心离开。手术室的工作超负荷、强度大,但是一台成功的手术,让患者看到健康的希望和康复的曙光,我们感觉再辛苦也值得。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在心手术室实习的这一段时间,知识渊博、医术精湛、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医护前辈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对我来说,每一天、每一个岗位的锻炼,都是一种身体耐力和心理素质的考验,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生命是脆弱的,健康是可贵的,救死扶伤的责任是重大的,团队协作的力量是强大的,手术室的实习经历,让我脱胎换骨,更加走向成熟和稳重。
秋分吟等
秋分吟
□张小豪
半山黄叶满城秋,莫向飘鸿问旧游。
晚岁行囊耽检点,闲云带雨未绸缪。
宜将月色高台老,但合江声故里愁。
寥落星辰平昼夜,烟波遥寄一轻舟。
□曾汉权
郊野流金天渐凉,秋分宵昼两均长。
菊黄绽蕊倾城艳,丹桂开花遍地香。
杨柳题诗清气畅,田园入画雅风扬。
芳菲满目怡骚客,唱和三千李杜章。
莳花
□雪棠
芭蕉枕上雨轻弹,香远吹花晓起看。
借与堂中宜澹菊,移将窗外是幽兰。
荷锄种月东篱事,寻竹深居落叶残。
红药紫藤时隐几,品茶弄蕊且穷欢。
三字令·双节吟
□王柳萍
枫似火,稻金黄。果飘香。
那菊桂,吐芬芳。凤翱翔,龙虎跃,党旗扬。
邀太白,赋诗章。醉星光。
千盏亮,万家祥。共婵娟,歌盛世,舜尧乡。
故乡,秋的颜色
□陈海奎
故乡,秋的颜色无限变换
在森林里散发出金黄色的光芒
叶尖上的晨曦 相互紧挨
多像尘世的我们
大山里的风景如童话村一般
携千万的山风
到秘境的原始森林
邀约柔风的抚摸
时光的隧道指向秋的到来
希望的种子正在结果
熟了 ,挂满山村的柿子
秋天馈赠的最暖心色彩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满了一地黄金
醉了故乡的风景
编辑:罗欢欢
审核:蔡颜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