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兴城老街道
□ 曾向红
为满足外来返兴的亲人逛老街、买土特产的心愿,我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了解,选了一条最优路线:西河桥—金带街—石光街—北门古城墙—北街—南街,大家都很高兴。
首先,经过双向四车道,边沿高一个台阶还设有人行道的宽敞的西河桥,我们不由感慨,桥的变化也就是城市的变化,以前,西河桥桥面坑洼不平,两边堆满了货物,卖货的一人一个小板凳坐在旁边,下雨时依着桥栏支起塑料棚遮挡,车辆没法通过,其实也没有多少小车。连接桥两边的路也是窄小的老街,车子走在上面就塞住了路,似一顶大轿,感觉车旁边过的人就是抬轿子的人,真是滑稽。如今,桥边上豪华的灯饰、桥上穿梭的轿车,都让人以为是大城市的景观,兴宁,这块粤东宝地,亦被改革开放的春风滋润着。
走过新旧结合的金带街,走在老街道那柏油新路上,舒服顺畅,两边几间老旧小店,摆着生姜、鱼虾、挥丸、青菜,直至中山路口,望过去是闻名兴宁的石光街,曾学路蔬菜批发市场。大家都说,到了石光街,你就等于赴了兴宁的各个墟镇,你想要的都能买到。竹木家具、锅碗餐具、鱼虾海参、鸡鸭鸽子、猪牛羊肉、时鲜蔬菜、葱姜蒜等配菜、萝卜姜芋腌菜、各色水果、糖饼零食、番薯芋头、花果种苗、板栗干果,还有粟米、高粱、麦子、淮山等可现碾的粉店,更有木炭、祖传治病的草药和老牌火炙娘酒,真是应有尽有。如果家里来客人要办菜,来这一条街,准能采办齐全,亲人们边走边惊喜讨论,并顺手买了自己需要的浸芋荷、花豆子(儿时又叫“白鸽蛋”)、铁勺喇。这条商铺新旧不一的街道上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大家重温了儿时赴墟的感觉,亲人们感叹小城生活的便利,说这是采买美食的一条街,最有烟火气的一条街,也是最抚游子心的一条街。想来也是,在十多年前,家里人多,下班时我也会骑摩托特地绕来这里“搬货”,因为这里的果菜齐全且便宜,会过日子的兴宁人都知道买东西找批发市场最划算。
不觉间,一行人就到了兴宁古城墙打卡处。那青砖、灰瓦、垛口,给人以沧桑的年代感,配上门口街边一排垂柳样婀娜的红千层花树,真有西安古城一角的感觉。巍峨的城墙门楼上悬着“拱辰门”牌匾。据《论语·为政》篇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意思是说,为官为政,要以德为先。就像北极星,居其位,谋其政,才能众星拱之,后人用“拱辰”来比喻拱卫君王或四裔归附,“拱卫”意为环绕在周围保卫着。因此,旧时很多地方的北城门都命名为“拱辰门”。可见,官家自勉德为首,百姓归附政声留。
穿过城门,从北街到南街,走在两米多宽的街巷,掠过大巷里、容光巷、长春井,特地绕到堂皇的李氏祠堂门口看看,只见盘龙翔柱,雕梁画栋,很是气派,门口贴着李氏学子今天受奖的红榜,可见李氏后人对学习的重视。恰是今天,我们曾氏族人也举行了奖学的盛会,同行的侄女也是领了奖跟我们一起逛街。8月份,朋友圈可见梅州地区很多族氏都举行奖教奖学的盛会,也见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好传统。
还惊喜发现门楣上用红纸贴有“佰权家塾”“五株书屋”的字样,许是屋主人学问渊博,当时就以开馆授徒或卖书为业。这地方,作为教学之所,是再恰当不过的。因为,隔一条巷子就是兴宁学宫,从棂星门进去后,经过泮池可见状元桥,戟门进去后就是春秋两考的场所了。想来,当时这两所私塾应该很有名气的,你看它开到离学宫最近的地方,有地利优势;当时能在南街占一席之地,肯定也有相当的实力。想到这,我仿佛看到了一群身穿长袍,梳着辫子的青年学生,一人一桌在私塾里勤学的样子。
好些老屋陈旧斑驳,唯有个别老屋的对联是今年贴的,偶有几间高大的门楼,有些贴着堂联,有些只见门顶两边的“福”“禄”刻字,想是当年的望族,而今了无人影,只见门墙边挂着“公产”的牌子。时代更迭,想是屋主的后人远走高飞,没法打理祖屋了。有一些老屋,还住着人,门窗都加固了,改大了,墙壁刷白了,外面还挂着空调。
来到老城保存最完好的南门,只见约一米厚的城墙筑成与街道差不多大的门,门洞上面横跨着一间灰瓦盖的木屋子,木屋的重量全靠七八根粗大的横梁支撑,屋子前后都有窗户和有菱形图案的窗格装饰着,这大概是守城将领的值班之所。大门往前又是一扇等高的拱门,门洞上是一个石屋子,屋子墙壁与城墙一样厚,原来这是外门,两门之间相隔七八米远,左右各有两间房子,使两门如果关起来的话形成一个封闭空间,这就是城墙建筑时特别建成的“瓮城”。宋曾公亮《武经总要·守城》:“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这是防止盗贼混入第一道城门后,城楼守卫之兵可居高临下用矢石打击,然后“瓮中捉鳖”。这不能不让人感叹古人的智慧。城门上,爬满青苔的墙砖到处是被岁月侵蚀过的痕迹,似乎在向行人诉说着无数雨打风吹的时光。
兴宁城几经扩建,变成现在我们满意的规模,特别是环城路的建设,越发四通八达。再加上城市的山与水,神光山是兴宁城的肺,古木森森,庙宇巍峨;宁江河是兴宁城干净的灵魂,润泽万物,蜿蜒流淌,更提升了城市的格局。
老街,是用城墙砖瓦写成的历史,新城,是穿着华丽衣裳的巨人,新城包围着老城,老城补益着新城。我们从老街到新城,如在时光里穿越,感受到时代变迁推动着城市、人文的变化。兴宁人的生活在新老城的滋润下,正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向前向好,走向真正的兴旺安宁。
薄荷在齐昌风味菜的运用
□ 郭华群
粤菜烹饪的配料食材(香辛料),口味重且地域性鲜明的,以紫苏、薄荷、金不换三种原料为代表。在梅州客家菜中,梅县师傅喜用金不换,兴宁师傅擅用薄荷,而紫苏,则常见于广府菜肴。均以去腥、提鲜、增香、除异、赋味著称,深得粤菜师傅喜爱。
笔者从事厨房工作二十余年,所接触的基本是金不换为主,对薄荷在菜肴制作的运用甚少。大概记忆是客家鱼生要用上薄荷,其有股难以名状的芳香,闻之令人愉悦。这几年在兴宁从事烹饪教学工作,发觉薄荷在齐昌菜肴烹制运用广泛,群众基础扎实,在烹饪班学生摸底调查,引起热烈反响。
坭陂的学生说,他们老家称薄荷为碧尘,家家户户都有,房前屋后田头地尾,有野生及零星种植。是日常烹饪的香料,用来炒石螺炒河蚌,再者是薄荷煎鸡蛋,嘎嘎香,还可治疗腰骨痛。当地老人还有偏方,家人不慎染上风寒感冒等,用新鲜或者干的薄荷煲水喝,有疏散风热、清心利目之功效。
大坪的学生说是土薄荷、田螺香、薄尘等,有正假之分。薄荷是大坪鱼生必不可少的配菜,家庭煮茄子也要用上。与甲鱼相冲相克,搭配做菜及同吃会中毒。炎炎夏日,泡水当凉茶喝,清热解毒、缓解喉咙肿痛。
黄陂的学生绘声绘色介绍,薄荷是该镇上的饭店的百搭菜。炸豆腐及豆腐煲配薄荷蘸料;生焗的肉类放薄荷胜过香菜葱花;炒米粉炒黄粄凉拌菜均放,薄荷炒青椒与清晨的白粥很搭配。水口的学生则说薄荷是食药兼用,炒花甲炒田螺放一撮,鲜香四溢;新鲜采摘搭配土鸡煲汤,全家吃了振食欲开胃口。还有学生补充说田螺汤要放,做碧尘醋、焗猪大肠、白斩鸡鸭的佐料等等。
综上所述,归纳起来,薄荷品种多样,叫法各地不一,采嫩叶入馔,成菜异常鲜美,各地都有独特的烹饪风味。农村常以大叶小叶、尖叶圆叶、绿色紫色之分,以色绿叶圆厚实味浓的品种视为正品。从菜肴烹制的运用上,兴宁全域的统一标准是薄荷配鱼生,田螺石螺河蚌河蚬配料缺其不可,与猪肉、鸡鸭、狗爪豆等偶有发生关系。烹制手法有炒、焗、蒸、煲、鱼生、凉拌等,用途与金不换、紫苏类似,但三者之间连近亲都算不上,关系是同科不同属。
闻名遐迩的大坪鱼生,是薄荷搭配出的经典齐昌名菜。薄荷自带清新,兼有杀菌之效,在众多配菜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鱼肉的鲜香,在薄荷的引领激发下,满口鲜、香、脆、清、甜、滑交织在一起,令人欲罢不能。
大家熟悉的宵夜炒石螺炒田螺,搭配的伴侣,姜糟蒜是不够的,还需薄荷去鲜领百味,这也诠释出为啥又名“田螺香”的最好答案。客家水产贝壳类,生长在池塘沼泽地,泥味重,性寒凉。炒制时投入薄荷,清香味提升了鲜香,乡土风味特色鲜明。
城里的餐厅,薄荷菜有焗猪大肠、蒸猪肚等。猪大肠洗干净飞水,吸干水分腌制,料头和薄荷投入沙煲爆香,均匀铺上猪大肠,加盖慢焗透焗入味即可。蒸猪肚,选取爽脆的肚尖部位,两面改十字花刀,拌上盐味粉及薄荷,猛火急蒸,出锅时再撒上薄荷,呛上滚烫的花生油,浓烈的薄荷味瞬间再次激发,香气逼人。
这两个菜肴的薄荷用量虽小,却可达四两拨千斤效果,其他辅料望尘莫及。用餐时薄荷味突出却不掩主味,与猪肠(猪肚)原味叠加一起,层次分明,清新爽脆香滑,难得的人间美味。
上举是个镇
□ 刘青青
虽常常与平远擦身而过,但距离上一次深入平远,已然是二十年前的事了。
二十年前去的地方,叫黄田水库,是去同学家做客,她的父母在水库工作,黄田风景与同学父母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在后来二十年漫长的岁月里,一直对平远的风土人情保持着美好的向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再次深入平远,来到了上举镇。这是一个位于平远县东北部闽粤交界处的森林小镇,它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9.82%。
正值盛夏七月,骄阳似火,但进入了相思谷林区,高山密林便把骄阳和炙热挡在林外,清凉舒适的山风迎面而来。这是属于上举镇境内的国家3A级景区,是粤闽赣三省交界处连片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区,是平远的“绿色心脏”。
春看瀑面夏迎竹,秋赏枫叶冬采豆,是相思谷内四季风景的亮点,瀑布群或如神来之笔天外飞仙或如青云之路扶摇之上,或如少女柔美秀发垂泄而下或如盖世英雄气势磅礴,各有风韵。在烦躁的夏日里到相思谷的竹林听风,让竹林山风洗涤尘世喧嚣,滋养心灵,何不快哉!而秋日里,层林尽染的枫叶与金色稻田共舞,自是另一番迷人景象。到了冬日,那相思湖畔的红豆熟了,寄予你心仪之人聊表心意,浪漫的表达不分古今。
上举镇除了风景,还有特产。产物质粮食脐橙、烟叶、水稻、南药等农作物,产精神食粮近如诗人吴三立与国兰泰斗吴应祥,远至清朝五进士。坐在畲脑村新修缮的山瓦吴氏祖祠里,听吴氏宗长介绍他们的历史与新农村建设成效,堂内几明瓦亮,大门洞开,从大门远望而出,有一座像古人用的毛笔尖一样的山正对中门。原来,这竟是有名的东湖笔,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来自福建莆田的举人李允懋到平远任职,发现这座矗立于相思湖东面的山,根据它的外形给它取名东湖笔。祖祠外水塘两旁的楣杆石见证了畲脑村的光辉历史,亦劝诫后人,耕读传家,博学上进,不辱门楣。
在平远有秋日吃糍粑的习俗,农人们经过一年的劳作,到秋日前将晚稻作物收进粮仓,终于可以闲下来,便将自家种的糯米,用甑子装着放进大锅灶,用柴火蒸熟,再倒入石臼,经过碾压、捶打一系列手工操作,使糯米软糯,用白砂糖、花生碎、白芝麻和匀摊在托盘里,把经过千锤百炼的糯米粄搓成乒乓球大小的球形,在托盘里滚上一圈,白砂糖花生白芝麻附着在表面,一个手工糍粑就成功了。吃起来软糯香甜,口感丰富绵密,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不仅是对自家辛苦大半年的犒劳,更是走亲访友馈赠佳品。
既来平远,怎能不亲自体验一把打糍粑的乐趣!参观打糍粑的纯手工制作过程时,忍不住请求主人家让自己上手试试,看人操作易自己上手难,光是挥起木锤就一个倒仰踉跄,险些跌倒。更别说要将全身的力气压到同一个点,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无死角地反复捶打,上手一分钟,就花光了所有力气。
上举村,是上举镇新农村建设的新名片。车在山腰上的时候,远远就能望见连片的统一规划的客家特色民居,青山黛瓦白墙相映成趣,让人眼前一亮。山顶上居然还有风力发电机。到达上举村已是饭点,午饭是在上举吃的,但心思早已经不在饭桌上,只想快快吃完走进山里人家。于是,大家顶着中午一点毒辣的太阳漫步上举。上举村民居与农田,溪流与鱼塘交织,村道干净,村容整洁,几乎每户人家门前都有小溪流。
在上举村的乡贤诗词展亭里,爱上一首诗。“百丈瀑布生云烟,幽兰相思寂无言。共饮佳酿红岩寨,酒瓮石上斗十千。龙文徒步轻如燕,清新无浊气自闲。乡村振兴同勠力,美丽上举无穷篇。”中华诗词千年瑰宝经久不衰,不是没有道理的。短短几十个字,概括了上举的各大名胜和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文字的魅力,诗词的魅力,上举的魅力,一应俱全。
爱上平远,爱上上举,是件容易之事,如果你也热爱生活热爱青山绿水,来上举吧!
步韵《秋思》四首
原玉
□李小星
又是天高云淡时,梧桐叶落惹相思。
庭前赏菊吟清韵,水上横舟荡碧漪。
曲径栽花环古道,兰亭煮酒赋新诗。
听风琢玉怡情趣,柳岸流连只怨痴。
其一
□刘碧青
正是秋声萧瑟时,枫红菊艳惹遐思。
梧桐落叶情深恋,翠竹摇枝荡绿漪。
树上寒蝉鸣小曲,长空大雁唱新诗。
听风眺望丰收景,柳岸欢欣又醉痴。
其二
□曾汉权
又值丹霞染墨时,蝉鸣高树引幽思。
荷风浩荡千层锦,桐雨缠绵八尺漪。
漫步韶光欣择韵,舒怀岁月畅吟诗。
倾城美景浑添画,心恋秋芳作赋痴。
其三
□张展西
北国轻寒始袭时,丹枫染色惹情思。
陶园菊绽狂蜂引,渚泽舟横浅浪漪。
垄上高粱欢抢割,亭前老叟乐题诗。
听风仿佛琴声奏,柳岸逸闲垂钓痴。
其四
□黄尚欣
又是枫红菊艳时,既无雁信也无思。
云山万里留残梦,秋水一泓凝绿漪。
踏月放怀须饮酒,登高遣兴莫吟诗
岂堪回首相逢处,不见当年那片痴。
编辑:黄炜明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