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大动脉 畅通微循环:兴宁市以“一中心、两纽带、四示范”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

道路通,则百业兴。“四好农村路”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一直以来承载着百万兴宁人民的乡村振兴梦、共同富裕梦。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努力改变山区面貌、加快苏区振兴,打通交通“大动脉”、畅通交通“微循环”,已经成为兴宁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兴宁市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总要求,因地制宜、创新提出“一中心、两纽带、四示范”工作思路(“一中心”即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中心区域;“两纽带”即国道、省道主干线建设;“四示范”即全力打造党心民心路、平安便民路、产业致富路、美丽农村路四个特色示范路),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党心民心路 赋能苏区振兴发展

驾车从兴平高速公路大坪出口驶出,迎面可以看到一条崭新、平坦的乡村道路。这是高速出口通往大坪圩镇,把罗屏汉故居、黄文杰故居、南粤古驿道三个重要节点串珠成链、打造红色精品旅游路线的交通要道。

记者了解到,大坪镇原有的水巷街曾经由于路面狭窄,只能满足小车通行,再加上过往车辆多,特别是节假日期间频繁造成长时间大范围塞车,影响群众出行安全,这也是严重制约“红色大坪”发展的交通瓶颈。为此,当地积极实施大东村水巷街道路迁移改道工程,对该路段进行迁移改道。于是,一条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进行改造,长约350米、宽约20米的道路,连接了高速公路延伸线和坪洋桥,成为名副其实的民心路、致富路、小康路。

“兴宁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原中央苏区县,为改变革命老区苏区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的历史现状,我们把通村公路建设作为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龙头项目。”兴宁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兴宁走出了一条交通路网“高速度”和老区苏区振兴“高质量”协调并进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串联起罗屏汉故居、何子渊故居、何天炯故居、光夏村、狮子岩、李洁之将军府等许多革命教育基地,让老区精神、苏区精神在红色资源的保护活化利用中得到传承发扬。

平安便民路 筑起生命安全防线

“这条盘山公路仅3公里左右,但以前却有29个急弯,是典型的事故易发多发路段。”在县道014线梯子岭段,兴宁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省道225线经黄陂镇甘专段转入罗岗镇、罗浮镇的交通要道,由于盘山坡陡,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出行安全。为此,兴宁市投入3800多万元,将路面由7米扩宽至9米,急弯减至10个,降低了公路坡度。经过改造升级,盘山险路变得直缓,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惠及沿线周边20多万群众。

“兴宁地处重丘山区,农村公路临崖、临水,多急弯、陡坡,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公路养护升级改造尤为重要。”兴宁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市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来,完成隐患整治1796公里,“平安村口”建设改造295处,完成“畅返不畅”路段整治265公里,大中型危桥改造9座。如今已经完成农村公路由线到网、由窄到宽、由通向畅、由畅向美的转变,夯实群众出行的安全之基。

与此同时,兴宁市还提升养护能力,持续开展路政管理、超限治理、日常养护工程、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等工作,如今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养护质量达90%以上,自动化检测比例达50%,实现了县级有标准化养护中心、镇级有管养所、村级有养护室,优良路率稳步提升,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加安全、便利的出行条件。

产业致富路 助农增收百业兴旺

“以前运输李果要先用小车进村拉,然后再转到大车上。现在大货车可以直接开进来,为我们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兴宁市顺景种养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幸新萍说。

该合作社位于径南镇新洲村,在兴宁市建设径南镇“茶果飘香·醉美径南”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过程中,新洲村村道经过升级改造,由4.5米扩宽至6米,并进行了水泥硬底化工程和沥青铺设。如今的村道由原来会车不便,到现在收割机、大货车等大型车辆可以直达田间地头,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

来到径南镇东升村,沿线3公里的乡道柏油路面平坦宽阔,道路两旁风景秀丽,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当地的月形山旅游区相关负责人潘国强告诉记者,村里的道路经过升级改造,已经可供旅行社的大巴车通行。道路的畅通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也进一步带旺了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

“我们坚持‘因地制宜、融产入路’的发展思路,围绕‘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打造‘农村公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兴宁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全力打造“古镇与良田共存、产业与乡村共兴”的乡村新貌,先后完成农村公路拓宽128公里,完善路网改造265公里,让“产业路”串通起百镇千企、“致富路”连接起千家万户。

美丽农村路 连接城乡绿色出游

在叶塘镇河西村,麻岭旅游公路串起了“两镇五村”,也成了沿线村庄的标志性景色之一。这条靓丽便捷的农村公路作为串联美丽乡村的“珠链”,将散落的农村居民点、风景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有效串联起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

近年来,兴宁市积极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深入开展绿美兴宁生态建设,坚持以路为引,以景为介,通过“四好农村路”串联带动沿线温泉、花灯等特色小镇、旅游景区、美丽乡村等,让城乡各处越来越美,群众出行越来越便利,同时也成就了全域旅游、多彩乡村的红火事业。依托日益完善的交通路网,兴宁市还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打通城乡通行“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基本形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客运物流服务体系。

“我们始终坚持‘以路为媒、以路促游、以路兴业、以路富民’的发展思路,形成农村公路‘+党建’‘+产业’‘+旅游’‘+文化’‘+生态’‘+电商’等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兴宁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兴宁市将积极抢抓梅州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的历史性重大机遇,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以“四好农村路”连起乡村通向八方、跨越山海的纽带,架起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共同富裕的“金桥”。

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钟思婷

通讯员:杨凯波

摄影记者:吴腾江

编辑:刘凌(实习)罗欢欢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