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司法局:科技赋能服务延伸 智慧司法高效便民

近年来,兴宁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共享、共治、慧治”的理念,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交换机制、打通共享通道、搭建大数据支撑平台,不断提升综合智慧化管理水平,实现兴宁市司法行政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智能共享、综合治理、智慧分析,司法行政工作质效大幅提升,“大数据、高共享、智能化”的“智慧司法”行政工作新格局形成。

“智慧司法云”补齐法治服务短板

“如何签订租赁合同才合法合规,能够保障好自身权益?”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正通过智慧司法云与身处异地的律师进行法律咨询。

“智慧司法云配备了网络电话和远程视频,以更丰富的内容、更广阔的范围、更及时的速度、更便捷的方式为群众提供综合集成的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兴宁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智慧司法云采用智能法律服务与人工法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将线上平台与线下实体服务平台衔接,实现了人民调解、公证业务、律师服务、行政复议、法律援助等全业务在线申请,全流程在线追踪,开启从“群众跑腿”到互联网“数据跑腿”的服务新模式,达到由“政府端菜”向“群众点餐”的转变。目前,兴宁市司法局在全市建设128个智慧司法云端口点位的安装工作,其中乡镇(街道)20个、村(社区)级101个,提供“查、问、办、学、用”5个方面全业务、全流程、全周期的法律服务,通过“1个平台+N个工具”的云端组合模式,将智能法律服务与人工法律服务相结合,让城乡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与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等进行法律服务咨询。

在径南镇陂蓬村村居微型调解庭里,当事人双方相对而坐,现场不仅有调解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法律明白人”作线下调解,还有“智慧司法云”平台、“法律机器人”和专业律师供线上咨询。专业、公正、入情入理的调解,很快将一起土地纠纷化解。

“智慧司法云”为群众提供综合集成的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黄伟金 摄)

“智慧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依托前方‘智慧司法云’和后方专业律师团队,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远程调解等法律服务,并通过让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参与进来,发挥法律明白人‘人熟、地熟、业务熟、情况熟’的优势,织好‘本土化’的智慧司法云结点,有效弥补农村法律资源欠缺等‘法治短板’。”兴宁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智慧司法云”按下为民服务“快进键”。(兴宁市司法局供图)

聚焦基层打好纠纷化解组合拳

长治久安,才能百业兴旺。兴宁以“1+6+N”工作体系为重要抓手,聚焦镇(街道)村(社区)矛盾风险排查、就地矛盾化解、强化诉源治理、促进讲信修睦等四个方面,结合兴宁市网格化管理工作,做到矛盾纠纷多源收集、各司法所一站受理、专业队伍多元调处、工作流程闭环管理,最大限度将各类矛盾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努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兴宁样板。

“最近生活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难处?”在城南社区,时常有党员、社区干部入户了解群众情况,以唠家常的形式贴近群众,明晰群众的真正需求。“我们将辖区范围按片区划分,再细化为各物业小区、居民小组甚至楼长,形成能够提供精准服务的职责分工制。”城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钟国红表示,网格员不定期走访网格内的住户,做好住户的信息归纳整理,并倾听住户的诉求,分轻重缓急进行处理,尽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兴宁市将各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与“雪亮工程”摄像头实时监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紧密结合,让矛盾纠纷排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实现矛盾调解“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同时,通过完善工作体系,依托村网格化管理平台,将调解职能责任具体化,确保措施到位、落实到岗、责任到人,并优化服务体系,打造线上和线下、横向和纵向、优质和高效的调解服务。

“我们实行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让‘法律明白人’‘五老’等人群直接参与到网格化管理中来,以此壮大矛盾纠纷的排查队伍,拓宽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尽早发现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形成全民参与矛盾纠纷排查的社会氛围,提高人民调解的预见性、主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做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格局。”兴宁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智慧社区矫正筑牢管理“防护墙”

在兴宁市社区矫正中心,只见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就能对矫正对象的相关信息、动态等情况一目了然。

“我们使用梅州首家‘天翼云呼’系统,实现‘天翼云呼’终端全覆盖、通话过程全录音。同时,结合‘司法E通’实时报到定位功能,形成‘工作在掌上、管理在指尖’的移动管控模式。”兴宁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兴宁市司法局紧扣“智慧矫正”目标导向,在实践中探索出社区矫正“五个一”工作理念,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一张网、一个数据库、一幅电子地图、一个管理系统、一个执法监督系统”的工作管理格局,实现社区矫正对象“可查、可管、可控”。

通过“云计算”对社区矫正对象信息精准分析,定制个性化社区矫正方案,建立社区矫正对象量化考核制度;通过系统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对其进行抽查;通过警报提醒,更及时发现社区矫正对象越界情况;通过智慧矫正心理自主测试,更准确分析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状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智慧社区矫正工作采取全程电子信息化模式,日常工作线上流转、线上处理,事项进度时时提醒,每一项工作处理完成后自动生成电子档案,确保了社区矫正各环节工作的准确、透明、无缝、高效衔接,降低了后续档案工作整理的复杂性。“我们积极探索建立检司协调配合机制,着重加强检司间个案沟通、案件报备、重大事项通报,推动检司由传统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转向共同推进全程规范化社区矫正工作的协同关系。”兴宁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普法宣传多元化,法律法规入民心。(黄伟金 摄)

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普法渠道

打开微信公众号“兴宁普法”,只见里面设置了普法资讯、便民服务及相关法治活动通道3个子栏目,为社会公众全方位提供了便捷的学法用法渠道。

“‘兴宁普法’微信公众号积极探索栏目设置最优化,不断增强内容的可读性、生动性和实效性。通过借助微信平台和手机传播载体,及时向社会公众传播国内法治新闻、普法宣传活动,并适时推送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兴宁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积极顺应信息网络发展步伐,还通过制作“亻厓来说法”微视频、普法动漫等方式,不断拓宽普法宣传载体和渠道,着力打造普法新媒体矩阵。记者看到,视频选题包括“邻里土地纠纷”“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校园暴力”等社会关注度高、日常实用性强的法律问题,着力宣传贴近百姓生活的法律知识。以“情景剧演绎+律师普法”的形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互动解读,从普法供给侧根治了部分传统普法形式中法律条文宏观概括生硬难懂、活动开展形式单一枯燥冗长等惯性症结,使普法宣传形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便于为人民群众答疑解惑,提升社会公众对法治的认同感、对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法治文化宣传进校园。(黄伟金 摄)

图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黄伟金 摄)

除了深化线上宣传,兴宁市司法局还不断创新线下宣传模式,在兴宁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设立智慧普法体验区。法治宣传结合了VR技术的交互特性,更大程度上使得普法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文字和影像的层面,以VR视角让受普法人能切实体验到其中的内容,身临其境与场景中的事物产生互动,强化印象,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法治意识。

梅州日报记者:王丽莉

通讯员:吴宇戈

编辑:罗欢欢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