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苜蓿情
●陈云梅
偶见乡间有一片绿茸茸的艾草,艾香浓浓,思绪不由地随风飘向遥远的新疆,仿佛看见一片片青青的苜蓿草。
第一次认识苜蓿草,是在新疆同事杨老师宴请我们几个援疆老师的餐桌上。当最后一道菜上汤苜蓿端上来时,杨老师特意对我们说一定要尝尝这道野菜。我们都没有客气连吃几大口,这味道淳朴、绵甜脆嫩的野菜迅速抓住了我的胃,我似乎还能感受到它弥漫的田园气息,真让人欲罢不能。
晚宴结束后,忙上网搜索苜蓿的相关知识。原来苜蓿草又称苜蓿、金花菜等,是豆科、苜蓿属植物,分布于新疆、甘肃、贵州、山西等地。它是我国古老的蔬菜之一,含有大量的铁、钙、钾、蛋白质和维生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素有“食物之父”美誉。而在西北、华北地区,因其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除了食用和饲养牲畜之外,还可用于水土保持、防沙固沙、护坡及绿化山区。
自此以后,我便开始留意这种生物,结果发现在疏附县郊外,随处都可见一些苜蓿。当我得知学校苹果园树下种有苜蓿后,几乎天天都会刻意在苹果园周围走一圈,期待它第一个看见的便是我。到了初春时节,苜蓿草便陆陆续续地冒出嫩芽,没过几天,就会长到十来寸长。于是,我和学校的老师都会去采些苜蓿,带回家做成凉拌苜蓿、上汤苜蓿或苜蓿饺子,尽情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同学们知道我喜欢吃苜蓿后,每次我在苹果园树下采摘苜蓿时,他们都会热情地跑过来帮我一起摘。同学们动作很麻利,往往一会儿工夫,就摘了一大袋,每次我都会分一些给其他援疆老师。更多的时候,我和同学们都是借摘苜蓿,一起聊天,一起说笑,分享彼此城市的风土人情,那是支教生活中最悠闲、最惬意的时刻。
那年肉孜节(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到了,因为疫情防控,同学们不能如期回家团聚,只能留在学校过节。看到同学们失望的表情,我决定给同学们一个惊喜。
那天下午放学后,我把同学们帮我摘的苜蓿清洗干净,用热水烫一下,剁成菜泥,然后加点牛肉末和鸡蛋搅拌成馅,再从店里买来现成的饺子皮,包苜蓿饺子。饺子包好后,我先放锅里煎一下,再隔水蒸熟。因我平时很少做饺子,所以动作缓慢,整整花了四个小时,才做成大小形状不一的苜蓿饺子,有些样子甚至还有点难看,真担心同学们会嫌弃。
当我提着热气腾腾的苜蓿饺子送到教室时,同学们高兴地欢呼起来,争先恐后地想来“抢”饺子吃,我连忙叫同学们坐在座位上,让班长一一分给他们,保证人人都能吃得上。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品尝着我做的饺子,还一个劲地说着“太好吃了”“我还要”……看着同学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心中满是欣慰!其实我对自己的手艺心中有数,大概是因为同学们第一次吃上广东老师做的不同风味的饺子吧!这真是令人难忘的时刻!
有一次,可能连续几天熬夜工作,我们夫妻没有一点食欲,而且有点消化不良。办公室的同事知道后,特意去采了苜蓿送给我们吃,结果第二天症状就消失了。我才知道苜蓿草还有恢复胃动力、改善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利五脏,轻身健人,洗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肠诸恶热毒,煮和酱食,亦可做羹。由此可见,中医使用苜蓿治疗胃肠道功能失调已历数百年之久。此后,凡听到有援疆老师消化不良时,我也会送一点苜蓿给他们吃,因此也收获了不少情谊。
到了盛夏时节,南疆的日照时间长,苜蓿生长得特别快,常常割掉没几天又长出十来寸长,这时的苜蓿就没有之前的鲜嫩爽口了,基本都用来喂养牲畜。但每当经过苹果园时,看到高高的苜蓿,眼前都会浮现与同学们一起摘苜蓿的情景。
现在,生活在梅州的我,对新疆的苜蓿只有垂涎的份儿。可静静地想想与苜蓿相约的过往,又何尝不是一种特别的思念?
旧衣裳
●朱湘晴
阿婆有一个爱好,凡是孩子们穿过的衣物,她总会精心挑选几样保存下来。在她的橱柜里,有父亲年轻时穿过的“的确凉”,有我两岁多时用过的小围裙,有弟弟小时候穿过的“开裆裤”,还有那些藏在旧衣裳里的旧时光。
每当家人团聚之时,阿婆便会打开她的柜子,拿出一件我小时候穿过的一件蓝色毛衣,絮絮地念叨着:“那一年,我带着你上街,你相中了这件衣服,一直闹着我买。”她将毛衣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着,眼里泛着晶莹的光亮,转头又说道:“你穿上可好看了,那时你才三岁多,小脸圆嘟嘟的,嘴巴又甜,我把你带到外面去玩的时候,大家都争着抢着抱你……”
听着阿婆零零碎碎的话语,指尖轻轻划过旧衣物,松软的触感勾起了绵长的思绪,记忆中的温暖仿佛通过这一件件旧衣奔涌而来,极近又极远……
初春,青翠的柳枝随风飘扬,应和着湖中的倒影,泛着流动的青绿光泽。阿婆那会儿很喜欢带我到湖边散步,一老一少,昏黄的夕阳将我俩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她牵着我,日日夜夜盼我长大。如今我长大了,阿婆却已经是满头白发。现在,当我牵着她的手散步时,夕阳还是那个夕阳,阿婆的影子却短了许多,弯弯的。
在阿婆收集的那些旧衣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我上学前班时穿的一件红色连衣裙。
那年儿童节,老师让我和几个小朋友排练了一支舞蹈,准备参加学校汇演。演出前夕,老师突然要求我们演出时要统一穿红色的服装,并强调红色喜庆,舞台效果更好。可那时我根本没有一件红色的衣服,阿婆赶忙带着我去街上买,但是一连跑了几家也没有找到。后来,阿婆又急匆匆地向邻居们借,可借来的裙子要么不合身,要么色彩不纯正。中午,炙热的太阳烤得人发昏,阿婆还在为我四处奔波,几个小时过后,终究一无所获。
眼看第二天早上就要参加汇演了,但是服装还没有准备好,我哭闹着不想参加表演了。情急之下,阿婆去商店买来红色布料和缝纫线,决定亲手为我赶制一件新连衣裙。夜里,昏黄的灯光下,阿婆戴起老花镜,一针一线之间,缝制着对我的爱。
清晨,我睁开惺忪睡眼,惊喜地发现,一件枣红色的连衣裙安静地躺在我的枕边。裙子正面绣着一幅月宫桂树图,树下还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它在云端,望着人世间,也望着我。
后来,我渐渐远离故乡,这件连衣裙也渐渐被我淡忘,但阿婆藏在每一个针脚里的宠爱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流星赶月,寒来暑往。我有了自己的小家,旧衣的故事在我家也有了延续。一日,在帮丈夫收拾衣物时,看到一件颜色泛白,衣领变形的衬衫,本想转身丢去,却被丈夫拦住去路。“这件衣服这么旧了,你还要再穿?穿出去不怕被人笑话吗?”在我一句句的反问中,这件衬衣仿佛已经被“判刑”。丈夫小心翼翼地从我手里接过它,仔细地端详着,给我讲述了关于它的故事。
丈夫出生在一个落后的山村,家四周除了大山,还是大山。山里的孩子想要走出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求学十二年,他凭借着持久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走出了大山。但大山外的世界,却让他这个山里人“格格不入”。
四年大学生涯,更加坚定了他的梦想。但现实却给了这个朴实的大男孩当头一棒,在他收到第一个面试邀请时,连一件像样的衬衣都拿不出来。不得已,他忍痛用兼职的收入买下这件衬衣。这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衬衣,不但见证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也陪伴着他度过了许许多多艰苦的岁月。
后来,他闯出了一片天地,也有能力购买更多款式新颖价格不菲的衣服,但他却始终将这件旧衣带在身边,小心地珍藏着。他说:“每当遇到困境时,我总会看看它,好似在提醒着自己,当初那么艰难的岁月都熬过来了,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这些人生路上的旧物,不仅有着年岁晕染过的痕迹,更藏着一段段泛黄而珍贵的老故事。
大坪鱼生
●郭华群
每到夏季,鱼生随着气温一样,火热起来。这跟冬天的火锅相似,季节性强,炎炎夏日,啖一顿爽脆鲜香的鱼生宴,为味蕾带来 “脍”意。
鱼生,简意理解为鱼肉生吃。在梅州,主要在五华、兴宁流行,出品大同小异,是当地响当当的餐饮特色招牌。其中兴宁的鱼生,以大坪镇的风味为代表,兴城的鱼生专门店,往往都会冠名“大坪鱼生”。
大坪鱼生,是延续了上千年的食俗。食材、加工、配料、佐料均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客家鱼生界,自成一系。
食材选取水质良好无污染的水库鲩鱼,捕捞后放入山泉水“漂白净身”,近一个月的饥饿使其返璞鲜甜本味及紧实肉质。
宰杀加工,从鱼鳃处和鱼尾下刀,待
其血液流净。现多为砍鱼尾,放水里继续慢游自然失血,或用专业小水枪放血。唯有鱼血放干净,鱼肉才洁白鲜嫩。
开膛、去内脏、去鱼头、去脊椎骨、反手撕鱼皮一气呵成,速度、刀法、洁净缺一不可。有食客疑惑,不去鱼鳞为独家手艺?原因是刮鱼鳞会掀动、伤及紧贴的鱼肉,故鱼皮鱼鳞可一并撕开。取出两扇鱼腩肉后,轻手快刀剔除肋骨,剜除红色皮肉,剩两片洁白的鱼肉。活鱼三斤,只取九两。余下的附料可椒盐、滚汤、煲粥,提升鱼生的附加值。
加工后的鱼肉略带体温,要及时放置冰箱冷藏片刻。备好盛装的竹制筛子(现多用冰盆或鱼盘器皿),持锋利的刺身刀,横切成薄如蝉翼的鱼片,均匀铺在竹筛上,一片片鱼肉晶莹剔透,纹理细腻分明。
大坪鱼生配料“多”!比其他风味来得讲究,有炸花生、炸黄豆、浸泡的独蒜、洋葱丝、椒丝、姜丝、蒜蓉、金不换、香菜、菜脯粒、胡椒粒、炒芝麻等等,还有被大坪人称为鱼香菜、田螺香的薄荷,是必不可少的灵魂伴侣。
佐料为本地的高山茶油、酱油、麻油、娘醋等,大坪风味主打娘醋,为农家纯糯米酿造,色泽红润,微甜酸度低,相比其他米醋,更显甘醇柔和,齿颊生香。
鱼片、配料、佐料上桌,大坪鱼生正确的打开方式是:根据各人口味DIY组合配料放碗,想香口就多点豆类,想复合味就雨露均沾,唯独桀骜不驯的薄荷,不可缺。然后夹起鱼片,浸泡娘醋3-5秒捞起“过”高山茶油,放置碗内和配料拌匀即可。
鱼生入口,鲜、香、脆、清、甜、滑瞬间冲击味蕾,这是传统热菜给予不了的多维体验。如小酌上两杯烧酒,白酒配白肉,更是街边深夜食堂的标配。有数据显示,这几年餐饮行情不佳,鱼生专门店却越开越多,说明鱼生日益受到食客欢迎。
不喜欢鱼生的人,会罗列抵触的理由,如不符合卫生、安全没保障等。所以温馨提示,取材和加工要规范卫生,鱼生虽美,适可而止。
大坪罗岗采风两首
□李慎行
参观罗屏汉故居
粉饰清新古落村,英雄烈士旧家存。
翻开历史尘封事,入目遗踪客断魂。
政界畅怀恢大义,幽灵诚意挽乾坤。
久安围屋千年在,屹立巍然忠孝门。
参观桂山书院
山坳深沟出凤凰,著来学识报家乡。
宜将心血垒书院,尽教客人吟画堂。
架上藏书经万卷,笔间码字写千章,
芸窗静坐开心觉,回味当年田舍郎。
消夏吟
□张小豪
向晚蝉鸣夏日长,山霞犹是旧时妆。
烹茶最忆当阶雨,消暑偏宜老火汤。
因爱新荷空怅触,但怜残月共炎凉。
观云不觉韶光换,拾得清音入酒乡。
次韵小豪诗长《消夏吟》
□陈庆怀
暑气袭来日渐长,山间已褪艳春妆。
降温应避凌冰饮,膳食还须熟热汤。
一早邀朋搜快乐,三更觅句揭炎凉。
宜将趣事融为酒,呡口催眠入梦乡。
编辑:黄炜明 刘金鹏(实习)
审核:张英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