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兴宁市公安局径南派出所锚定创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目标,以擦亮忠诚的“本色”,平安、和谐的“底色”,爱民、法治的“特色”“三色”为思路引领,进一步夯实派出所基层基础工作根基,全力提升派出所警务工作效能。
上一期,我们以《红映“枫桥”入画来》为题,报道了径南派出所以红色基因淬炼爱民内核的忠诚故事。本期,我们来看看径南派出所从警29年的民警吴加元传承家风筑警魂的故事。
7月1日,周六,刚到上班时间,径南派出所的户政窗口就热闹起来了,民警吴加元一会儿指导同事在系统上录入信息,一会儿为前来办证的学生答疑解问,水杯里的水变凉了也顾不上喝上一口。
吴加元为同学们解答关于申办身份证的相关问题。(钟颖 摄)
当天是径南派出所为辖区初一、初二学生开设的身份证申办学生专场,一天下来,吴加元和同事就为80多名学生提交了申报资料。在不耽误学生正常学习的同时,学生专场活动极大便利了办证的同学,受到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吴加元在户政窗口为群众服务。(何志林 摄)
这一扇户政窗口,是吴加元脚踏实地坚守为民的一方天地。
在一次工作排查中,吴加元发现辖区有20名儿童没有按规定上户口。吴加元和同事加班加点,上门访问、填表,用最快的速度整理好材料并报上级部门审批。在一两个月内,这些孩子的户籍全部办好,曾经的“黑户儿童”终于得以背上书包,沐浴着阳光走进课堂。
扎根基层岗位服务群众29年,吴加元深有感触:“工作中,要把群众事当成自己的事。”这句话,是他29年的工作感悟,也是他的民警父亲对他的言传身教。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入警不久的吴加元主要负责外勤工作,在工作中不时遇见街上的流浪汉。一天,一户人家拿着一张照片挨家挨户找到了吴加元家,询问吴加元认不认识照片上的人,并称照片上的人是他们亲人,想找到他并带其回家。吴加元发现,此人正是他曾遇到过并安置妥当的其中一名流浪汉。随后,在吴加元的安排下,这户人家最终团圆。
儿子的一次无心之举,给了一个家庭重聚的希望。为此,已退休的吴加元父亲欣慰地说:“做得好!只要群众有困难,我们就要尽力帮忙!”这是父亲对吴加元的肯定,也是父亲对吴加元从警生涯的鞭策,“父亲用这么一句浅显的话告诉我,要时时刻刻为群众着想,办实事、做好事。”
家风传承中,红色警魂铸成。谨记父亲的教诲,29年来,吴加元深入与群众打交道,用脚步丈量着径南的每一寸土地,被同事称为径南镇的“活化石”;他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语、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融入方式,感受着径南的人情冷暖,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他的勤快、用心、真诚,被群众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群众路过派出所,都会进来找他唠一下嗑,有什么烦心事都会跟他说说,警民关系之融洽,可见一斑。
如今,在吴加元的影响下,刚刚大学毕业的儿子立志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派出所里的年轻民警,也视吴加元为榜样,在不忘初心中,稳稳接过群众工作的“接力棒”,让“枫桥”经验红映径南。
通讯员:谢瑜琳
编辑:罗欢欢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