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梅州讯 近日,由兴宁市地方志办公室整理的《兴宁县山志校注》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兴宁县山志》由胡曔编纂,成书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纪兴宁县山14座:热水山、神光山、黄土岭、东文岭、灵泉岭、宝山、竹山、和山、龙归洞山、铁山、赤山、赤巷岭、大望山、揭阳岭,这是胡曔与其兄、兴宁著名考据家胡曦结合历代文献记载,梳理归纳具有历史人文的县境山脉的结晶。《兴宁县山志》仿照阮元《广东通志》体例进行编纂,多处直接采用胡曦《兴宁图志考》及其他著述的研究成果,是对已经残缺的兴宁珍贵地方文献《兴宁图志考》的有效补充。
《兴宁县山志》原书两卷,刻本久佚,今仅兴宁地方志办公室保存卷一部分翻印本。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未发现有《兴宁县山志》的任何相关记载,目前也未见有相关书目著录,仅罗香林教授《客家研究导论》与兴宁本地史志书籍偶有提及。1970年,台湾学生书局影印出版各省府州县志,客家学奠基人罗香林将其所藏《兴宁县山志》稿本手抄影印,列为《明清兴宁县志》之一进行出版,但该抄本只有前8山内容,共9.5万字。
《兴宁县山志》全景式地呈现兴宁境内的山川道里、风俗风貌,如远近、山形、高低、广狭、土色、草木、河流均有列论,与该山有关的庙宇碑碣及历代名流诗歌记序多有引述,并附作者生平履历以及所引书目,取材书目达150多种。本书所著录之经学、史学、宗教学、语言学、书画金石之学及当时社会、民俗等方面的资料,对了解和研究明清以来的兴宁社会历史、学术文化颇具参考价值。特别是对牧原和尚、汤贻汾等人的生平考证,足以弥补旧志所不详,对于各山相关艺文的采撷,尤有助于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馗博士称赞“《兴宁县山志》一书,对兴宁县属名山给予了详细的著录,尤以宗教碑刻和掌故、实物为多,对了解兴宁地区宗教信仰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兴宁县山志》版本稀缺,内容庞杂,整理工作历时五年有余,参与人员众多。此次整理以罗香林抄本为底本,以兴宁方志办残本进行对校,对志中的引文也进行了逐一校对,采取句读、繁简转换、校勘、注释等手段,实现对古籍一定程度的现代解读,以达到保存珍稀文献、传承历史文化、服务学术研究的旧志整理目的。《兴宁县山志校注》全书22万字,A4开本排版,精装封面,发行3000册。
梅州日报记者:林德培
通讯员:郑桂元
编辑:罗欢欢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