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传统文脉 绽放非遗光彩!兴宁市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

天南一隅,粤东兴宁,自古崇文兴邑,素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竹板歌之乡”“杯花舞之乡”“客家山歌之乡”“版画之乡”“花灯之乡”“围龙屋之乡”之美誉。在这片文艺沃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繁多、内容丰富,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类别。

“赏灯”是兴宁传统习俗活动,因而花灯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吴腾江  摄)

近年来,兴宁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保护工作,特别是把传承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列为镇街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传承力。

非遗展演 精彩不断

杯花舞、竹板歌、李家教拳、刁家教拳、铙钹花……今年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日前,在兴宁市明珠文化广场,举行了一场以“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为主题的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通过“非遗墟市”让市民走近“非遗”,切身感受“非遗”文化魅力。

杯花舞表演者用手中杯子敲出清脆悦耳而富有节奏的声音。 (受访者供图)

随着表演者手中杯子敲击出清脆悦耳而富有节奏的声音,伴随着优美的舞姿,活动在省级非遗项目杯花舞表演中拉开了序幕。其次,国家级非遗项目竹板歌作为兴宁市最具代表的民间曲艺,竹板敲响,歌声悠扬,带动了现场的气氛。随后,省级非遗项目“李家教拳”、梅州市级非遗项目“刁家教拳”、梅州市级项目“铙钹花”等在活动中轮番上演。

活动还设置了非遗宣传移动展板、非遗墟市,有布骆包子豆腐、珍珠红酒、蓼花等非遗美食,让市民在观赏精彩的非遗节目展演之余还能一饱口福。整个活动有社区文艺骨干、各级传承人及徒弟、版画体验学生共350多人参加展演,展示了兴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代代相承 文脉长新

“四块竹板走天下,一张嘴巴唱古今。”近期,由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武汉开幕,兴宁市受邀组织竹板歌省级传承人钟柳红、市级传承人钟伟华及各自弟子共赴武汉参演,演出展示竹板歌曲目《老公老婆同夸赞》,让兴宁竹板歌再次登上全国舞台。活动期间,“非遗”传承人在主办方安排下进行曲艺驻场演出,曲艺进社区、进景区展演等曲艺惠民演出活动,让更多群众欣赏到精彩的竹板歌曲目。

竹板歌“非遗”传承人携徒弟进行展演。(受访者供图)

此次传承人携徒弟出演,是兴宁市加大对传承人的指导和培养力度的具体体现。“我们不断加大对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并鼓励支持传承人带徒授艺。目前已经组建了竹板歌、杯花舞和大声古3个非遗艺术团队,可以定期组织传授表演、演唱技巧、讲座交流研讨等活动。”兴宁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兴宁市目前还成立了竹板歌、兴宁罗家通书推算法研究会等,会定期邀请省、市各类专家、学者对传承人进行座谈及项目学术研讨,为传承人搭建有效的学习交流平台。此外兴宁市还出台了《兴宁市关于加快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列入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分别给予奖励,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

“我们还通过举办线上或线下讲座、培训、展览、展示展演等,组织传承人、文化志愿者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大力普及非遗知识,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传播。”兴宁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同时还特别注重非遗文史、文献资源建设,组织出版了《兴宁非遗》《客家山歌教材》《少儿客家山歌教材》《兴宁革命歌谣》等非遗系列丛书和教材8000多册,非遗书签一批,免费发送至学校、社区、分馆和外来调研人员、专家,不断扩大兴宁非遗文化宣传推广力度。

版画技艺走进小学校园。(吴腾江 摄)

兴宁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称“火笔画”“烫画”等。 (吴腾江  摄)

兴宁根雕技艺是岭南根艺的一个重要分支,蕴藏着深厚的客家民俗文化。(王丽莉 摄)

此外,兴宁市还在熙和湾客乡文化产业园建成了客家文化博物馆和花灯博物馆,在径南镇黄蜂窝旅游区建设珍珠红诚意酒城非遗乐园,在十大古民居之一磐安围设立版画项目传承基地,在新陂、叶塘两镇五村打造十里版画长廊。通过以“点”带 “线”,带动非遗与旅游、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推动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效连接。

梅州日报记者:陈思杰

编辑:杨乔颖

审核:李盈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