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兴宁·文峰

买窗帘的女人

○ 子蓝

“姐,你啥时在家?我想带个客户去你家看看我之前给你家做的窗帘,给她当参考。”窗帘店的王老板一大早给我打了通电话。

“好的,我今天都在家,你把客户带过来吧。”我撂下手机后,就去玩花草了。

王老板比我小几岁,跟他接触过几次,是个实在人。他父辈是经营窗帘布匹批发生意的,生意传到他手里之后,他看到当地的房地产生意越来越火爆,就把窗帘设计和安装也纳入了业务范围,不再是单一做批发生意了。王老板是个有商业头脑的精明人,做事认真又负责,生意自然也就被他做得风生水起。

一个小时后,王老板带着一个瘦小的女人来到了我家。这女人看起来弱不禁风,脸色有些暗黄,头发扎得凌乱,穿着很朴素,斜挎着一个早已变了形的帆布包,畏畏缩缩地跟在王老板后面。看到我家地板一尘不染,她紧张地脱下她那双带着些许尘土的休闲鞋。

“大姐,不用脱鞋,天气冷,你穿鞋直接进来就好了。”我赶紧让她穿上鞋子。女人见我很热情,就没有拒绝。

王老板笑着对我说:“你不要叫她大姐,我都叫你姐,她比我还小咧!你叫她小芳就可以了。”

听王老板这么一说,我顿时觉得自己好失态,把人家叫老了。

“小芳,你来看看姐家的窗帘,这都是我们给做的。不管是颜色还是款式,姐都很满意。我保证你看了也喜欢。”王老师带着这个叫“小芳”的女人在我家转了一圈,一边给她介绍窗帘的布料和颜色搭配,一边催她赶紧拿定主意。

小芳没有吭声,独自在房间里盯着窗帘,一会儿摸摸布料,一会儿给窗帘拍照,然后拨通了她老公的电话。

“你看你看,你又给你老公打电话了。你怎么就不能自己下决定呢?什么都要问你老公。”王老板很不耐烦地点燃了一支烟。

“她这也是尊重她老公,还是两个人商量一下比较好。”我笑着对王老板说。

“姐,你是不知道啊,我已经带她看了十几套房的窗帘样板了,到现在都还没定下来。为了做成她这单生意,我的车油费可花了不少。她是我一老哥们儿介绍过来的客户,要不是看在老哥们儿的面子上,我才不会那么用心地陪着她到处看样板。今天她要是再决定不了,这生意我就不做了。”王老板猛吸了一口烟。

“王老板,别着急,慢慢来。她可能是个比较谨慎稳妥的人,说不定这次就定下来了。”我连忙安慰王老板。

小芳一直站在客厅的窗帘边上,跟她老公视频通话,问他喜欢什么颜色,想做什么款式。最后只听她老公说了一句:“还是等我回家再说吧!”

“天啊!还要等她老公回来才能决定!这要等到猴年马月?她老公在S城打工呢,什么时候才能回老家呀?”王老板更加不耐烦了。

“小芳,你到底什么时候给我定下来?你去年到我店里让我给你做窗帘,我带你看了那么多样板,到现在应该有半年了吧?我可是做生意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你到处参观。你今天必须给我一个准话!要不然我不做你这单生意了,我花了那么多车油费,可还没赚你一分钱。”王老板怒道。

小芳显得有些为难,她好像真的拿不定主意,小声地对王老板说了一句:“我先回去了,迟点再答复你。”然后又怯懦地望了我一眼,离开了。

王老板又点了一支烟,猛吸了好几口:“每次都是这句话,她的生意我决定不做了。我见过那么多人,可我还真没见过像她这样一点主见都没有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也有些疑惑。

“姐,她什么都要听她老公的。每次看样板,都要跟她老公视频通话,可每次都决定不下来。只要她老公说一句不喜欢,她绝对不敢说第二句话。成天在她老公面前低声下气的,真窝囊!”听王老板的语气,不但不耐烦,还有一些气愤。

“那她为什么会这样呀?”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这就是女人的命啊!女人经济不独立,根本没有话事权。她就是一个家庭主妇,在家照看三个孩子、照顾老人,也没时间出去工作,一家人的开销就全靠她那在外打工的老公,好不容易买了一套房,现在正在装修。这窗帘想让我帮她做,才几千块钱的事,都拿不定主意,你看这都是什么事呀?”王老板越说越激动,“姐,我还是觉得女人就要像你这样,经济独不独立另说,至少有主见,做人做事爽快,我们做生意的人就喜欢跟你们这种人打交道,不费劲!”

“唉……女人还是要经济独立,什么都要依附男人怎么行?如果男人又强势,不尊重女人的话,女人自然也就渐渐失去了话语权。但是有没有主见这事,可能跟人的性格有关吧!”我也很感慨,小芳咋那么苦?

“现在是什么社会了?不管男女,都要与时俱进吧?像小芳这种女人,我也同情她,她活得太卑微了……”

可是,这能怎么办呢?望着王老板吐出的那一股长长的烟雾,看到窗台上努力绽放的香槟玫瑰,我陷入了沉思……




拜谒鲁迅故里

○ 文/图 古红青

春日,我和家人一起前往浙江绍兴拜谒鲁迅故里,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代文豪笔下的景致。

鲁迅故里,位于绍兴市东昌坊口,现在是继杭州西湖后又一个5A级免费旅游景区。我们驱车从杭州出发,一个多小时就来到绍兴一条商业街上。这条铺着青石板的街道很具古色,其两旁是一间间蕴含乡土情韵的商店,店名醒目,酒旗飘扬,许多店名都借用了鲁迅作品中的典故,如咸亨酒店、孔乙己茴香豆、吴妈梅干菜等。在咸亨酒店门口,有一个孔乙己的塑像,他身着破旧长褂,孤苦伶仃地站在酒店门前,身前的小桌上摆着一盘赊来的茴香豆。店里柜台旁的木板上写着:“三月六日,孔乙己,欠十九钱。”这情境,让我感觉仿佛穿越到了小说所处时代,孔乙己的落魄形象,让人唏嘘。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前去瞻仰鲁迅故居。这是典型的清代建筑,为台门形式布局,新老台门前后共六进,占地50公顷。第一进为台门斗,斗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牌匾落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第二进为厅堂,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庆典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正中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左右两旁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平和。第三进楼下西侧为鲁迅在绍兴工作时的卧室。第四进为两开间楼房,楼下是用餐、会客的地方,及鲁迅母亲、祖母、继祖母各自的卧室。第五进为厨房,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的儿子章运水(“闰土”原型)常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好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现在厨房里有两个小孩的塑像。第六进为三开间平屋,中间有门通向百草园。

周家台门厅堂、客房、书房、卧室的摆设都具大家风范,在参观的时候,我眼前总是浮现出鲁迅先生不同时期的音容笑貌。斯人已逝,风骨犹存。那稍显残破的故居,也因鲁迅先生而有了精神,有了灵魂。

百草园在故居的后面。当我们从圆形的孔门进来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大菜园子。这个菜园,为当年周氏族人共有。当时园内种有桑树、皂荚树、覆盆子等,砌有矮墙,打有水井,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他常来这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现在那高大的皂荚树还在,整个园子种上了青菜。油菜花开得正盛,很多游客在刻有“百草园”三个大字的大石头旁照相留念。百草园的尽头有一座小门,门两侧有一副对联:仰视桑椹熟,俯听蟋蟀鸣。鲁迅十二岁时,告别了这个乐园,到三味书屋求学。后来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一蹶不振,病魔缠身,年仅36岁就去世了。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堕入困顿。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个百草园连同周家新台门卖给了东邻朱姓。

从百草园向东,穿过一个月亮门,我们来到鲁迅笔下的“风情园”。园子很大,内有一正方形的水池,池中有一亭子,亭的石柱上刻有楹联“地似三山春似海,花为四壁船为家”。亭北有石桥直通亭内,我们进来时,忽然听到锣鼓喧天,只见一女子身穿古装,在亭内咿咿呀呀地唱,就像迅哥儿当年看“社戏”的情景。风情园还设有“绍俗祝福”“越俗漫话”“迎神赛会”“男婚女嫁”等主题陈列馆。在“绍俗祝福”陈列馆里,祭品繁多摆放整齐,人物表情庄重而严肃,那森严的场面,让我们真正理解鲁四老爷为什么不让祥林嫂参与“祝福”了。

从风情园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小石板桥,来到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的私塾老师寿镜吾先生的故居。寿镜吾先生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鲁迅称赞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对鲁迅影响很大。书屋正中上方悬挂“三味书屋”匾额,两旁金柱上配了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有一次鲁迅为给父亲买药上学迟到,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警醒自己,就在书桌的右下角刻下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要“时时早,事事早”。鲁迅十二岁至十七岁在三味书屋读书,这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祖父入狱、父亲早逝等一系列家庭变故,又让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鲁迅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使他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革命道路。之后在“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漫长岁月里,他挺直腰杆,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精神,成为“中国的脊梁”。

走出三味书屋,我们来到鲁迅故里文化墙前。望着文化墙上蓄着隶体“一”字胡须的鲁迅画像,我不禁脱口吟诵“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喜欢鲁迅的作品,更敬佩鲁迅其人,他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它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永远指引后人前行。




△ 朝歌 书

路的变迁

○ 曾向红

身在山城,随意驱车兜风,离开县城,就能进入美丽乡村。一路接一路地前行,一村连一村地观景,导航无忧,随时都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有时间循着推介去寻找美景,走走未曾到过的村落,看看别处的田园,游游山,玩玩水,没有“此路不通”的顾虑,任情去留,真是太惬意了。

我的家乡是兴宁市罗岗镇甘村,过去,我们的出行大多是背个包袱两脚走天下。读四年级时,我跟着小伙伴走了六七公里,才第一次到圩镇;读初中时,跟着大嫂婶子们走七八公里,到大坪小姑的新家“查家门”走亲戚;几个姐姐曾走十五六公里山路,去爸爸的工作单位……如果办事要去县城,不管去东边坐“南山班车”,还是去北边坐“霞岚班车”,或是去西边坐“大坪班车”,均要走约六公里的路,所以,大家戏称我们这个村子是“中点”,也是偏点。如只用脚步丈量,可真是中点,旧时从兴宁到江西的驿道,我们的村子可是必经之路、兴旺之地。至今还流传着挑担阿哥住甘村“景昌隆客栈”的山歌:罗岗行下甘村街,十嘅鸡公九嘅啼。十嘅阿哥九嘅妹,可惜亏了小老弟(客家话“嘅”,量词“只”的意思)。但是,从村子出外办事,就很麻烦了。

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时,我们都有一个非常光荣且都乐意去做的任务,就是去县道霞岚段接叔叔一家回来过年。最初几年是帮忙提、扛东西,到后来叔叔有专车了,还是要去接。因为那个村道当时叫机耕道,只有人、牛、单车、拖拉机在路上走,坑坑洼洼,拖拉机轮辙碾出一条条凹槽,小汽车根本没有办法过去。姐姐们接人接出了经验,出发时挑上两把稻草,带上锄头,一遇到车轮将被困,立即往轮子下面塞稻草,或将那凹槽锄平,忙得汗流浃背,往往是家里中午的饭菜都凉了,接人的人和被接的人都未到家。这是怎样酸爽的体验!

更有件自己做主角的尬事,记忆犹新。20世纪90年代,山里人生孩子都是在家里的,很少要到医院去。当时,快到预产期的我,一直在娘家放心地住着。因为自己心里盘算,丈夫在县城上班,坐月子时不如由自己妈妈照顾。再者,这边的接生员又是很熟悉的婶婶。幸好,事情顺利进行,宝宝出生了。婆婆和大嫂走了五六公里,挑来酒和鸡,吃了午饭又走路回去了。在妈妈家住了二十多天,眼看孩子快满月了,丈夫利用周末回家,与一个开中巴车载客的村里人约好,租他的车一个小时,来妈妈家接我和孩子回去。好长时间,左等右等都不见车来,那时电话又不方便,无法联系。后来才知道,中巴车走到离妈妈家一公里远的地方,被路上的烂泥困住了,借来附近人家的锄头认真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济于事。车子再不敢往前走那一段烂泥巴路,脱身退回去载客了,还误了人家的班车时辰……丈夫心里很过意不去,付了原来讲定的300元,还一直觉得欠司机一个人情,六年后我们在城里买房子,了解到那位司机的妻子做窗帘生意,便主动打电话让他妻子帮忙做窗帘。说回当时,看着丈夫累得有点愠怒又不好发作的表情,我低下了头,并即刻与妈妈商量,请生产队的雄哥开拖拉机载我回婆家。妈妈在拖拉机货厢上放了一把稻草,让我抱着孩子坐在那里,我背靠着自己的衣服袋子,就这样一路颠簸着回家了。回到家,大嫂直惊呼,说我的眼神像受了惊吓似的。大概是被一路的颠簸和哐哐哐的拖拉机声吓得吧。我也一直戏称,我的孩子人生坐的第一辆车,是拖拉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出行条件也越来越好,这样泥泞不堪的路,再也没有了踪迹。每到年节,山区的路一样车水马龙,基本每家都有了小车,高速路修到了邻村,村道硬底化了,向外延伸、延伸,给百姓以绵延不断的希望、福气!




母亲,原来也叫公主

○ 黄锡锋

在还没成为母亲之前

母亲也是个快乐的人

白白净净、娇娇滴滴

偶尔也使小性子的人

那时大家都叫她公主

可自从做了母亲之后

母亲,就成了最小的

小人物,最卑微的人

下地挑水,种田种菜

侍奉公婆,相夫教子

为了给你看病

背着你,曾翻山越岭

走十几里山路赶往医院

都不觉得累

为了你的学费

跑到工棚找最苦最脏

的活,背过砂石

扛过钢筋水泥

当母亲想用粗糙的手

抚摸一下你的秀发时

请不要嫌她脏

因为她是你的母亲

当又老又土气的母亲

赶到学校,看望你时

请不要躲着她

因为她是你的母亲

母亲原来也是漂亮的

母亲原来也叫公主哦

○ 黄胜

也许人间没有天使

于是就有了您

全世界都在催我长大

您却心疼我飞不高的翅膀

我从未让您骄傲

而您始终待我如宝

偌大的世界

唯有您

包容我

万千任性的小脾气

我好像

一直跟您说“再见”

您却总是叮咛

路上小心

我是唯物主义者

因为您

我希望有来生

还从您身上

脱开肚脐带

念亲恩

○张小豪

自是萱花洒泪频,各家儿女共思亲。

千年不尽寒泉井,此日谁怜泣墓人。

更有菁莪堪再读,无须画荻老来春。

应知孝顺寻常事,莫把伤心付枕巾。


○陈庆怀

劳碌持家志脱贫,粗衫吃剩不辞辛。

培儿育女沥干血,戴月披星忘顾身。

时嘱妯娌须睦处,常叨兄弟骨筋亲。

每逢母节重回忆,憾报深恩无几春。



编辑:罗欢欢

审核:练海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