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 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兴宁水口镇这样擂响乡村振兴战鼓...

   兴宁“南大门”水口镇,地处四县区交界地,地理位置优越,全域属红色革命老区,且自然资源丰富。境内的旅游胜地狮子岩风景区是兴宁的第二高峰,气势奇伟。立足“苏区名镇·多彩水口”的发展定位,该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并深挖产业潜力,用特色产业赋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河口村毛豆迎丰收,村民在采收成熟的毛豆。





河口村的网纹哈密瓜长势喜人。




       “琴怀柚”大数据中心为柚果管理带来便利。


盘活沉睡撂荒地

唤醒耕地新活力

走进水口镇洋新村,只见青稻翻涌,满目欣欣向荣之景。

“我们现在种植了500亩丝苗米,有‘象牙香占’‘美香粘’‘19香’等品种,还在平整待种植的水田有250亩。”兴宁市初心优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利霞告诉记者,去年11月,在广州市天河区驻水口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和镇村干部的支持下,该公司顺利流转洋新村750亩撂荒地,发展丝苗米种植产业。

新产业的进驻为乡村带来了新活力。洋新村村干部刘梅基笑着说:“看到以前杂草丛生的撂荒地现在重焕生机,我们非常欣慰。村里也努力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帮忙清理杂草、申请农业用电、积极推进水田抗旱灌溉项目落地等。”企业的进驻同时为该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很受村民欢迎。

“今年6月,我们将在水稻田里养殖稻花鱼,探索‘一田两制、稻鱼共养’绿色生态种养新模式。”廖利霞说,“稻鱼共生”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水田综合收益,又能利用生物共生互促原理,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平时,温队长常常来关心我公司发展有无遇到困难,还帮我们向镇里争取资金支持,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廖利霞口中的温队长正是工作队队长温宇澄。此时,她正在河口村的毛豆种植基地里了解毛豆收成情况。

“这里曾经种植过藿香,但收益不太乐观。后来因地制宜改种毛豆,现在正是丰收的时候。”看着毛豆采收的热闹场景,温宇澄笑着说。

在河口村的毛豆种植基地里,近70名村民热火朝天地采收着成熟的毛豆。“河口村目前种植新品‘翠绿宝’毛豆300亩,平均亩产约1300斤(带壳),很受市场欢迎。今年毛豆行情好,经济效益不错,亩产值能达到3500元。”广东天兴种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木火告诉记者,下半年该公司将继续流转荒地,扩大种植规模。

据了解,为了给企业提供轻松、便利的发展环境,镇村干部和工作队以最快速度完成三相电表安装手续,提供免费冻库保存毛豆种,寻找闲置房屋放置肥料及农用设施。河口村党支部书记杨新龙告诉记者,目前全村已有90%以上撂荒地完成复耕复种。

红绿交织兴产业

农旅融合旺乡村

在河口村的村道上,一辆观光电车载着游客迎面驶来。游客刚结束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参观学习,准备到河口村的农家乐饱餐一顿后体验田间采摘。这是今年3月进驻河口村的广东红色光夏文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色光夏文旅”)推进“红色+绿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场景。

“产业要发展,红色资源不能丢。如何有效推进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的有效融合发展也是工作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工作队队员、驻光夏村第一书记符英姿说。据了解,红色光夏文旅计划打造一条服务九年义务教育学生,集光夏村红色文化教育和河口村农耕、采摘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研学教育实践路线,丰富学生课外学习实践活动。

“我们和红色光夏文旅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利用现有的100亩基地发展绿色采摘经济。目前基地种植了良品西瓜、水果玉米、苹果丝瓜、樱桃番茄、苦瓜等作物。20个大棚里种植了网纹哈密瓜,亩产2200颗果,亩产值约4万元。”梅州市莲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青告诉记者,河口村党建文化园、文体广场、休闲公园等硬件设施完善后,客流量有了明显增多,节假日期间,基地客流量一天最多能达到200人次。此外,今年3-4月,该村种植的桑葚迎来丰收,慕名前来体验桑葚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水洋村的梅州市冠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千亩柚果种植基地,柚树枝繁叶茂,一个个柚果早已套上红色袋子,缀在枝头。总经理刘道怀告诉记者,目前基地“琴怀柚”每年柚果总产量可达120万斤。

据了解,该公司与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进行新品种的培育培优,目前基地种有金柚、三红蜜柚、黄金蜜柚、水晶柚、青柚等多个品种。去年以来,该公司大力发展采摘经济,采取“包树”采摘的形式售卖柚果,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

“去年中秋节,工作队队员分别发动各自单位工会采购了不少‘琴怀柚’,评价都不错。接下来,我们计划利用‘琴怀柚’品牌,大力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打响水口镇的名气。”符英姿说。



水口镇掠影。




洋新村丝苗米种植基地唤醒“沉睡”撂荒地。



光夏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规模日渐拓展。



河口村蔬果种植基地果蔬种植规整有序。

规划先行谋发展

一带三区向未来

针对水口镇林地面积大,但林业经济欠发达的现状,工作队与华南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积极寻找适宜产业。“我们初步提出林下经济发展计划,计划推广林下种植巴戟天、五指毛桃、岗梅等中药材。”温宇澄说。

今年“五一”假期第一天,温宇澄在田间等来了华南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队伍。利用假期,华南农业大学驻镇科技特派员吴永彬举行了“水口镇科技引领产业振兴——巴戟天种植技术培训会”,来自37个村的125位村民和干部参与培训。为了及时帮助有技术需求的村民,团队还成立了“水口巴戟天种植技术咨询群”,培训后短短几小时内,群里就有几十条有关巴戟天种植技术的问答。

村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首要就是解决苗木培育和供给问题。“我们工作队早有筹备,除了帮忙联系苗商对接,还启动了‘南药苗木试验基地’建设,初步建设规模约30亩。”温宇澄告诉记者,南药种植是否切实可行,还需要时间验证,而如何解决药材的销路问题早已被工作队提上工作日程。

“工作队来到镇里不到一年的时间,对全镇39个村(居)的情况都有了基本了解,也提出了不少乡村振兴发展意见。我们结合工作队意见和镇情村情,制订了《兴宁市水口镇镇域乡村振兴规划(2022-2035)》。”水口镇副镇长余炬鹏说,接下来,水口镇将构建以种植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商贸物流为引领的现代农业体系,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

“下一步,我们计划构建‘一带三区’总体发展格局,‘一带’是依托宋声河形成的水宋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三区’是中部综合服务发展区、北部农业产业发展区、南部生态旅游发展区。”水口镇党委书记许杰浩表示,水口镇的未来将主要围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农业产业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美丽圩镇建设”“工业园扩容提质”等方面,着力打好“苏区、农业、古镇、旅游、支撑”牌,狠抓富民产业发展、公服设施提升、道路交通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特色风貌塑造、生态格局优化、历史文化传承、党建引领巩固等八大行动,全力推进水口镇乡村振兴。

记者手记 产业进大山 合力促“镇”兴

翻开厚厚的《兴宁市水口镇镇域乡村振兴规划(2022-2035)》,记者感受到了镇村干部和工作队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满满诚意。从现状分析到总体布局、振兴行动、建设计划,事无巨细,

全面规划。其中产业发展被安排在了首位。

产业如何走进大山?要想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农业种植不能落后,需要镇村干部、工作队、村民合力克难。

产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当下而言,水口镇的农业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可观规模:洋新村的丝苗米基地已初具规模,河口村毛豆迎来大丰收,水洋村的“琴怀柚”品牌已经打响,还有高山云雾茶、蜜雪梨种植基地、南药苗木试验基地等也已崭露头角……未来发展,前景可期。相信在镇党委政府、工作队、企业、村民的合力推动下,水口镇将走出一条崭新的“镇”兴路。

梅州日报记者:梁蕊

摄影记者:高讯

实习编辑:胡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