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产业“大舞台” 架起富民“连心桥”!五华这样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近年来,五华县坚持党建引领,把“产业富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好撂荒地 一地生“三金”

开春以来,五华县把推进撂荒耕地专项整治行动作为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动员党员、群众复耕复垦、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确保撂荒耕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

近日,年产量30万斤丝苗米的基地落户五华县棉洋镇黎洞村,而该基地用地,是今年该村联合开垦的撂荒耕地。“由于劳动力大多外出,村里荒掉了近600亩田地,村民既痛惜又无奈。”黎洞村党支部书记张爱发介绍说,在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号召带动下,大家想出了“合伙开荒”的主意,所有人把撂荒耕地先免费“让”出来,并采取“合作社+股份制”的模式进行垦荒复耕。

五华县大力发展丝苗米产业,既扮靓乡村,又促农增收。(张炳锋 摄)

据介绍,这些荒地集约起来后,由村里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社统一规划,同时通过发行“1500股、每股1000元”的股份,解决撂荒耕地整治的启动资金和持续耕种问题。通过合作社种植丝苗米,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工人,打造“打工挣薪金、经营赚现金、入股得股金”的“一地生三金”模式,实现了集体收益与村民收入互促互进、共同提升。

在水寨镇,该镇则通过政企联合的方式,成立了4个由镇村党员干部、企业党员组成的联合党支部,以撂荒复耕地流转经营为抓手,创建了4个产业社区。“目前,我们已与8家农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利用盘活撂荒耕地探索发展丝苗米、黑豆、稻虾共作等特色农业发展模式,让撂荒耕地真正变身百姓‘致富田’。”水寨镇副镇长刘伯强说。

记者了解到,在春耕生产中,五华县各镇各村坚持党建引领,结合资金、资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探索创新撂荒复耕机制,“蹚”出了不少可圈可点的经验做法。数据显示,今年五华县计划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5.4万亩,截至4月19日,该县已完成约4.6万亩。

建好“三大园” 产出大效益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丰收的好时节。五华县各大小茶园呈现一派繁忙景象,茶企和茶农纷纷抢抓农时采摘春茶。据介绍,今年该县春茶产量预计可达3800吨,产值超6亿元,一片小茶叶成功撬动起一个富民大产业。

这主要得益于五华县近年来坚持将茶叶产业作为绿色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脱贫致富主导产业来发展,以茶兴农、以茶惠农。尤其是随着2019年五华县茶叶产业园成功入选省级现代产业园建设名单,该县茶叶产业迎来大好发展时机。

五华县茶叶产业园参建企业完善提升了制茶车间,效率大幅提升。(高讯 摄)

“产业园项目建设总投资达2亿多元,各茶园在种植水平、加工能力、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极大提升,联农带农效益也更加明显。”五华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蓝春松介绍说,随着产业园建设,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至6.94万亩,并促进健全了一系列联农带农和利益联结机制。至去年底,全县68家茶叶企业(合作社)累计带动3650户农户发展茶叶种植,平均每户年增收3600多元,同时吸纳周边大量村民以长期工、零工等方式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好消息不止于此。去年,五华县蔬菜产业园亦成功入选省级现代产业园建设名单。至此,该县共有茶叶产业园、丝苗米产业园、蔬菜产业园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梳理3个产业园配套资金分布情况发现,省财政资金有效发挥了引领、集聚作用,带动地方财政、引导金融资本、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园建设,有效集聚了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关键要素,为当地茶叶、丝苗米、蔬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持续增添动力,带动了越来越多农民增收致富。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五华县还成立全省首个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基金,短时间内便获捐金额超2000万元。据介绍,该基金成立旨在进一步撬动社会资金力量,全面投向“三农”领域,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带动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加快推进乡村共同富裕。

乡村稳就业 特色产业起

促进就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走进位于安流镇龙中村的宏安制衣厂,只见几十名工人各司其职,熟练地操作缝纫机等设备进行剪裁、缝纫、检验……一件件服饰从她们手中有序产出,整个制衣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五华县安流镇龙中村宏安制衣厂吸纳70余名员工,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张炳锋 摄)

据介绍,该制衣厂创办于2014年,是龙中村通过引进外地优质企业在村里开办的加工厂,让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目前制衣厂已吸纳70余名村民群众进入车间工作,员工月平均工资达3000元以上。”制衣厂负责人陈庆杭说。龙中村村民蔡燕妮已经在该厂工作8年,现在月工资4000元左右。“收入不错,还能照顾家里,很满足。”蔡燕妮说。

而落户该镇福江村的梅州市安茂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同样是一幅忙碌的生产景象。据了解,除了集中式生产车间,该公司还结合地方实际和村民需求,设置了“家庭式”就业车间,通过外发手工加工产品,群众利用家中场地进行产品加工,让群众实现了居家就业,形成“企业+乡村振兴车间+农户”的劳务合作模式。

据了解,近年来五华县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帮扶车间的建设和发展,将车间建到家门口,把生产线搬到村里,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近期,该县积极对现有乡村车间数进行摸底,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打造乡村振兴产业社区示范车间,进一步带动群众就业。

今年来,五华县还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拓展绿色食品业发展新赛道,助力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在位于五华县工业园区内的汉光超顺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园预制菜中央厨房,工作人员正在赶制预制菜,菜品包括梅菜扣肉、客家盐焗鸡、猪肉丸、开锅肉丸、大盆菜等。

五华县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赖锋 摄)

“我们研发了100个菜品,产品上线当天便接到了价值600多万元的订单,非常火爆。此外公司还发展了团餐、净菜加工等业务。”企业相关负责人赵小龙介绍说,在足量订单支撑下,企业在联农带农方面也跑出了加速度和效益,目前已经带动8家企业、7000多户农户通过提供预制菜原材料实现持续增收。

梅州日报记者:赖锋

特约记者:张炳锋

编辑:黄振韬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