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红根然综合楼落成,“组团式”帮扶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掌上梅州讯 8月20日,梅州市五华县省纵向组团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纵向工作队”)、乡村振兴驻安流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驻镇工作队”)等共同见证了红根然综合楼暨梅州五华红根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根然公司”)等多个基地教学点挂牌揭幕仪式,红根然综合楼落成标志着红山村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产学研合作等多个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发挥行业优势

筑牢企业发展根基

“加大培育推动梅州五华红根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升级,实现2024年‘四上’企业培育目标。”围绕《梅州市五华县省纵向组团帮扶工作方案(2023年—2026年)》,纵向工作队深入梳理省自然资源厅、省税务局、广晟集团3家帮扶单位在技术支持、优惠政策、项目建设,对照清单统筹整合资金、力量、政策各方面资源优势,推进“组团式”帮扶工作。

有“图”有“真像”,家底清则方向明。今年5月,纵向工作队联合省、市自然资源系统,五华县委、县政府等单位向全县450个村(居)开展“送图下乡”活动,活动第一站选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的安流镇红山村,工作人员现场指导镇村干部读图用图。地图为村庄精准画像,透过专题地图,全方位摸清土地资源“家底”,村里的土地使用、房屋建设和项目实施等有了指引。“本土企业规划有了依据,乡贤回乡兴业有了底气。”红山村党支部书记说。

“每年开春时节,税务部门都会来走访问计问需,十分暖人心。”张春梅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健康发展,少不了税务部门的指导服务,她的企业近两年就享受到减免销售额10万余元,涉农税费优惠政策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瞄准绿色产业

发展壮大镇域经济

一步一步,朝着既定目标迈进。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要求构建新型帮扶协作机制,增强县域造血功能。纵向工作队作为“先遣队”,把产业经济放在第一位,“到任”后立即组织开展调研,立足发展基础、资源禀赋,推动产业特色化发展。梅州五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现状格局,又处于粤东生态屏障,“绿色产业”成为他们的首选方案。

张春梅是安流镇红山村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扎根农村20余载,她利用红山村的资源优势发展种养业,让红山村一步步从贫困村蝶变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然而,养殖业的环保难题成为了红根然公司发展中的“拦路虎”。为此,纵向工作队联合驻镇工作队与省农科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进行产学研合作,以“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合作社”的模式,探索出“山上果药茶、山坡猪牛鸡、山下鱼鸭鹅”的生态种养“红山模式”。五华红山三黄鸡放养示范基地也成功打造出产地清洁、生产绿色、全程管控的科学放养模式,为养殖业洒上“绿色清新剂”。

2024年,红根然公司顺利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为三黄鸡飞进大湾区,打开了新的大门。

做实消费帮扶

推动产业发展升级

“省税务局发动税务系统采购我们的农副产品,上周就有一批农副产品完成供应。”红根然公司经理徐威虎告诉笔者。“省自然资源厅、广晟集团也积极协调对接系统内单位和企业,通过单位食堂、工会采购等多种方式助力消费帮扶行动”。

第一批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张志杭,在汇报中总结到,省自然资源厅共投入资金4582.2万元支持安流镇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消费帮扶890万元;协调市县自然资源局给予资金支持约50万元;协调组团单位中铁建发展集团投入资金347.2万元合力支撑重点帮扶工作见行见效,其中实施消费帮扶34万元;引进5家企业投入资金共约1660万元,推动安流本土产业发展;金融助理协调农业银行投放助农贷款1946万元,惠及安流镇45户种养户。

大楼新立,大势潮起。工作队也将立足当前,继续坚持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依托,聚焦创新创效、带动产业、人才培育三个关键,实施产业头雁工程,推动企业产业升级,携手畅通农产品出山渠道,引领带动农村农业发展,打造更多“红山模式”发展样板。

文/梅州日报记者:赖锋

通讯员:潘炜玲

图片:魏振鹏

编辑:黄炜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