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社区相融 治理与发展并进!五华“党建+产业社区”发展模式成效初显

2023年,五华把水寨镇、华城镇作为试点,大力探索“党建+产业社区”发展模式,从制度保障、党建赋能、产业村长、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多方面齐发力,致力打造“三生融合”的五华典范,助推“百千万工程”。在今年5月份公布的梅州市实施党建赋能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名单中,五华县乡村产业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案例——“产业与社区相融  治理与发展并进”榜上有名。经过这一年多来的实践探索,五华“党建+产业社区”试点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在坝心村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梅州市延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负责人,同时也是坝心村“产业村长”的张智波正深入田间,查看丝苗米长势。张智波告诉记者,这连片300亩的土地以前还是处于一种撂荒状态,现在则已经被一丛丛绿油油的禾苗所取代。基地通过采取水稻蔬菜轮作,充分发挥土地效益。

【梅州市延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负责人 张智波:通过精耕细作,扩大基地规模,不断延长产业链,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联农带农,(每年)给村里带来二三十万的收入,带动约100人就业。】

坝心村撂荒多年的土地被唤醒生金,是水寨镇先行先试“党建+产业社区”发展模式的其中一个成功典型例子。该镇结合梓皋片土地资源优势,以坝心、岗阳、善坑、榕树4个村为乡村产业社区主体,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了梓皋片乡村产业社区临时党支部。社区临时党支部以“盘活撂荒耕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连片打造农业示范基地”为主基调,通过出台相关系列配套措施、采取促成一场产业签约等“七个一”举措,集约撂荒耕地等共1000多亩,吸引广东悯农、梅州兆余、五华兆瑞等10多家优秀企业落户产业社区,成功引进五指毛桃、黑豆、丝苗米种植基地等10个多项目,摸索出了一条“党建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实干助创乡村产业社区”的产业发展之路,2023年全镇4个乡村产业社区31个基地年总收入达到约3000万元。

【水寨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刘伯强:在我们(产业社区)党支部的引领下做足“田山林水”文章,变撂荒地为金土地,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像坝心村通过企业带动一年可以增收一百万左右,其他村大概在二三十万到五十万之间。】

相较于水寨镇,华城镇产业社区则注重于积极引导在外乡贤回乡创业,大力发展茶树菇种植。华城镇除了以党建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外,还坚持以乡村产业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该镇黄埔村深入推进“党小组+村民理事会”模式,把党建引领全科网格管理工作融入其中,动员全村人民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过程中,营造“共谋共建共治共享共学”的基层治理格局,打造和美乡村。

【黄埔村党总支书记 叶丽青:选树和宣传一批事迹感染人、品质引领人的基层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动员辖区社会组织、党员、志愿者等各方资源力量,共同参与“三清三拆三整治”、乡村风貌提升等工作,积极倡导“百千万群众干‘百千万工程’”。】

出台相关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乡村产业社区建设方向,以“书记领航项目”为抓手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统筹、乡村主抓、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科学选配调度“产业村长”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和群众增收致富,大力推行乡贤兴村行动助力乡村建设……,五华通过这一项项有力的创新举措,正不断推动“党建+产业社区”试点工作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五华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杨炜宏: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五华范围内推广建设乡村产业社区,结合县“百千万工程”主要工作任务,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基础、特色资源禀赋,围绕“七个和美”的建设目标,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五华典范,形成“古镇与良田共存、乡村与产业共兴”的新貌。】

编辑:张晓珊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