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强 活力足 势头好!梅江区全力拼出高质量发展新成效

继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后,2月14日,梅江区召开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共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过去一年,梅江区全区上下坚定不移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在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发展实绩,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当前,梅江区的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全区上下正以“稳”筑基、以“进”破局、以“干”争先,全力拼出高质量发展新成效。

项目建设“满弦”发力 推动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在博敏电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扩建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新建厂房内,新设备已全部入场,工人们正对机器进行调试。与此同时,生产线上的工人们也在忙碌而有序地作业,确保订单如期完成。

近年来,博敏电子紧抓项目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新产品,布局全新生产线。同时,该公司还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以强大的人才力量支撑产业发展。

博敏电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扩建项目完工达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

博敏电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扩建项目建成并满产运营后,预计每年可生产360万平方米高多层和高阶数HDI类印制电路板,将广泛应用于5G通信、服务器、工控、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项目完工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50亿元,年税收1.6亿元,还将新增约4500个就业岗位。这不仅会大幅扩大博敏电子的产能规模,丰富现有产品结构,拓展产品应用领域,还将有力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接下来,我们将保持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工作状态,争取一期尽快达到设计产能。”博敏电子副总裁韩志伟表示。

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强引擎”。近年来,梅江区坚定不移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发展理念,将资源要素优先投入到能切实产生经济效益的“打粮食”项目上。同时,加快打造烟草、电力、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五大百亿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在质量和数量上实现双增长。

在长沙镇下罗村的鸿熙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一期1号厂房内,同样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各类设备高效运转,鱼苗在排列整齐的硕大养殖桶中欢快畅游,处处彰显着“智慧渔业”的高效与先进。

鸿熙智慧渔业产业园项目是梅江区的重点建设项目,由梅州市鸿熙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独资兴建,计划总投资5亿元,占地260亩。建成后,预计年产商品鳜鱼5000吨,总产值可达4.3亿元。“梅江区拥有丰富且优良的水资源,完全能够满足产业园大规模养殖与智慧养鱼对优质水源的严格需求。同时,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为项目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鸿熙公司总经理古志鸿表示,政府部门时刻跟进项目进展,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诉求,切实提供了坚实的要素保障。

在梅江区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上,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纷纷开启“加速模式”,以只争朝夕的拼搏劲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梅江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聚焦深化改革破题 激发动能释放新活力

近年来,梅江区坚持以改革破难题,进一步放活“权限”、激活“要素”、盘活“资源”,推动重点改革任务取得关键性突破,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在梅江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主战场”,城北镇积极探索建设用地腾挪路径。走进该镇扎上村,曾经零散的半撂荒地,经农用地整理后已变成70亩的连片大田,冬种油菜,开春种稻。扎上村党总支书记刘文经介绍,村里以农文旅产业为主,但建设用地有限、农用地零散,制约企业扩规模发展。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既破解了产业发展瓶颈,又能增加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

“结合辖区内产业用地需求,我们拟引入市场主体开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谋划了28亩的扎上村樱花谷文旅用地、30亩的玉西村仓储用地项目。”城北镇副镇长甘俊辉介绍,该镇以扎上村、玉西村为先行试点,通过拆除老旧房屋建筑,腾挪建设用地,将优质土地连片集约起来,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接下来,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将持续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并招引优质企业,促进土地高效利用。

为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梅江区建立“区级统筹、镇街推进、村社落实”三级联动机制,以镇(街)为单元,推动农村建设用地资源腾挪和农用地规模化流转,开展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及生态修复等工作,促进城乡要素流动。

同时,梅江区因地制宜组建强镇富村和强村富民公司,探索党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专业化运作、百姓受惠的经营机制,高效整合村集体资源,以多元化发展、合作共赢的方式激发乡村产业新活力。

日前,在青梅互联网创业产业园——北门集市,由周溪村以及梅州市金山周溪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承办的金山梅花节吸引了不少市民。举办此次活动是周溪村探索“多元化发展”、增强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的举措之一。

周溪村通过盘活资源美化环境,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此前,周溪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为破此局,周溪村通过与金山街道成立强镇富村公司——梅州市金山文旅发展有限公司,与梅州诸所有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梅州市金山周溪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除了利用好周溪河粤海水务水质净化厂和村委会楼顶发展光伏产业,该村还积极打造百岁山成功门春天驿站,对特产盐焗鸡、娘酒等外包装进行“周溪化”设计,推出“周溪手信”品牌、“周溪文创”产品等。2024年,该村村集体经济达69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约50万元。

对于接下来的规划,周溪村“产业村长”、梅州市金山周溪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燕表示,公司正制定文旅路线、盘活闲置资源,打造休闲场所和特色文旅产品,为周溪村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

“内外兼修”发挥特色 农文旅融合出新出彩

春节期间,梅江区迎来了旅游热潮,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感受这里独特的魅力。

在三角镇泮坑村,游客们或悠然漫步于泮坑旅游风景区,沉醉于山景水色之间,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或兴致勃勃走进草莓园,采摘新鲜的草莓,体验农事的乐趣。

泮坑村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核心驱动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

自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后,泮坑村精准定位为“郊野胜地·绿美泮坑”,充分发挥泮坑旅游风景区的资源优势,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核心驱动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同时,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引入精品民宿、共享茶室、小酒馆、汉服摄影等新兴业态,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

同样因农文旅融合而实现华丽转身的,还有西阳镇筀竹村。曾经,这里是乏人问津的省定贫困村,如今却焕然一新,成为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打卡的“网红村”。

近年来,筀竹村紧紧围绕全链条旅游发展理念,积极引进产业带头人和优质民宿企业,串联起村内品质民宿、农家乐、生态产品等多个产业环节,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精心打造“网红打卡点”、观景平台、休闲餐饮、儿童乐园等,以“整村运营”的创新思维,全力打造农文旅综合体,进一步丰富产业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里斯的家”主理人、筀竹村“产业村长”胡剑锋介绍:“通过丰富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村子的吸引力大幅提升。春节期间,客房全部满房,可乐主题店、里斯的家等场所也热闹非凡。”

除了乡村旅游路线备受青睐,经过改造提升的嘉应古城也成功“出圈”,成为热门打卡地。众多新入驻的商铺为老街注入了新的商业活力,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探店打卡。与此同时,“古韵嘉应·福满新春”新年潮玩节、“梅”好时光 万“巳”如意——“请到梅州过大年”系列活动之“嘉应古城闹元宵”等活动在嘉应古城精彩上演,这些活动集中展示了梅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拍照留念。游客吴婷婷感慨道:“如今的梅州烟火气息愈发浓郁,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自然风光也越发秀丽迷人。”

元宵节当晚,巡游队伍经过凌风东路,吸引许多市民驻足观看、拍照记录。

农文旅出新出彩的背后,是梅江区深入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资源,持续释放“旅游兴、百业旺”的综合带动效应,精心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项目和旅游产品,不断推动农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让更多游客领略到梅江大地的自然人文之美。

文/梅州日报记者:张莹娜

图/梅州日报记者:林翔

特约记者:钟戈 钟伟才 陈绮冰 陈鸿

编辑:张晓珊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