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界丨匠心传于指间 光影流转百年

走马灯外形为宫灯状,原为宫廷专属,后流传到民间。

走马灯,又称“宫廷灯”,古时大多出现在宫廷。如今普通家庭随处可见,特别是在除夕、元宵、中秋等节日悬挂于家门口,用于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阖家平安,使节日的喜庆气氛更祥和。走马灯饱含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蕴藏深厚的传统文化,丰顺埔寨走马灯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20年被列入梅州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69岁的张仁顺是丰顺县埔寨镇走马灯第五代传承人。受祖辈影响,他从小就迷上走马灯的制作,一晃就是50多年。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上,犹可见一道道清晰的伤痕,就是他与走马灯朝夕相伴留下的痕迹。

从夜色倾城到晨光熹微,简陋的环境、喧嚣的尘世都不会让张仁顺对艺术的追求产生一丝动摇。

悬挂的花灯,夺目璀璨,毫无普通花灯的沉闷,轮轴上张贴古代武将骑马的剪纸,灯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燃灯后热气上熏,轮轴不停地转动,灯屏上出现人马追逐的影像,活灵活现,意趣盎然。走马灯最特别的地方就是用电来发热转动。埔寨走马灯过去用煤油发电,随着时代的发展,张仁顺开始寻找更安全更绿色的能源去代替煤油灯。通过反复实践,张仁顺为走马灯内置了25瓦灯泡,改进内外旋转系统,大大提高旋转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制作工序繁复,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

下刀的深浅,打磨的粗细,都影响着龙头的“灵性”。

走马灯由骨架、旋转轴、转轮等零部件构成,需要雕刻、剪纸、绘画、油漆等诸多工艺。仅骨架部分就要经过开锯、拉花、雕刻、打磨、上漆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张仁顺对传统美学的表达。制作走马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用针线将牛皮纸缝至灯部顶端,细小的针线穿梭在牛皮纸间,一针一线彰显手艺人的功力。只见张仁顺在灯部内层勾勒出具有当地元素的山水画,四周贴上恭喜发财、财丁两旺、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字贴等吉祥寓意的花纸,然后再进行组装。这样纯手工制作一盏走马灯大约需要一周时间。“每一个步骤看似简单,却很精细,制作过程完全没有图纸,全凭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张仁顺如是说。

张仁顺组装调试好走马灯后,整盏灯立即“鲜活”起来。

近年来,张仁顺坚持老一辈慢工出细活的技法追求,吸收传统民间文化元素精华,在图案、造型设计和材质上进行改良创新,让其焕发新魅力。由于走马灯不失传统又具有特色,融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直到现在,都不时有揭阳、广州、深圳和海内外华人华侨来电定制。

走马灯参加丰顺“村晚”展示,受到广大市民关注。

“把制作走马灯当做一辈子的事业,推动走马灯产业化发展,让非遗永葆生命力。”张仁顺坦言,未来将继续秉承祖传的匠心,收集学习更多传统文化精粹,让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相融合,把走马灯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代际的良好传承,让走马灯永葆生命力。

扫码欣赏会“走”的走马灯

图/文:张佳胜 冯锦坤

编辑:刘家豫(实习)黄炜明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