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种植青榄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梅州市青榄主产区,全县现有青榄面积近5万亩,其中“省级青榄专业镇”留隍镇占据一半。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青榄采摘期。1月底,记者来到留隍镇时,青榄正值丰产,上上下下采摘忙。
从无人机航拍鸟瞰留隍镇,各村山坡上,村道两侧,房前屋后,连片生长的橄榄树郁郁葱葱。置身橄榄丛林,记者环顾四周,满目青葱,却只见绿树不见其果。“小小橄榄果藏匿在茂密的枝叶间,在树下肉眼不易看见,爬上树才能看得清。”顺着倚靠树干的长梯,环市村村民杜子民提着竹篓,年过六旬的他依然身手矫健,迅速爬上了树。记者抬头望去,发现“潜”在绿叶间的不仅有橄榄,还有攀爬梯子采摘橄榄的村民们。“这棵橄榄树有20多米高,上百年的老树甚至有40多米高,14米长梯还远远不够,师傅们得梯上加梯才够得着。”留隍橄榄协会会长廖钦裕说。
年过六旬的村民杜子民提着竹篓迅速爬上近20米长的竹梯,这是采摘青榄的最基本操作。
小小橄榄果藏匿在茂密的枝叶间肉眼不易看见,爬到树上才能看得清,采摘姿势犹如高空杂技。
只见果农们两三架长竹梯子叠加,不时调整卡在树枝上的梯子,变换位置,伸长手臂将成熟的橄榄采摘进篓。树下的搭档接应,将满盛的橄榄装进竹筐。“当地村民大部分世代种植橄榄,橄榄采摘也是祖辈留下的技艺,老一辈建房子还会在最底层预留一米多高的储藏空间,用于存放摘橄榄的长竹梯子。”廖钦裕说,橄榄采摘不仅是高空作业,还要靠天吃饭,雨天橄榄被打湿容易烂果,为保证橄榄质量,即使市场供不应求,果农也不会上树采摘。“橄榄采摘是辛苦活,一进山就是一整天,年轻人外出务工做生意,都不愿意留下来种橄榄。”让廖钦裕感到欣慰的是,90后儿子廖嘉臣辞去广州工作,回到家乡潜心研究橄榄产业,为这传统农业带来新技术、新理念、新活力。
树下的人接应树上的人放下的装满青榄的小篓子。
满目青葱,只见绿树不见果。村民架着梯子爬上20至40米高的树上采摘。
树上惊险,树下忙碌。图为村民将刚下树的青榄装筐。
“去年年初霜冻严重,大部分橄榄树受影响减产,但橄榄果品质并未受到影响,潮汕和珠三角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一天最多时有上百位潮汕供应商进山提货,实在供不应求。”广东裕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嘉臣介绍,今年春节青榄市场行情好,优质青榄市场价一斤50元到80元,而“榄中精品”三棱榄在树上长着就已被200多元一斤的价格订购了。
2020年,留隍橄榄协会创立,100多家橄榄企业和农户加盟,留隍橄榄初步实现龙头带动、抱团发展的局势。“作为会长单位,我们与农科院等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指导改良土壤和果树矮化,建立标准化橄榄种植示范基地,提升产品品质和溢价水平,以实现产量的增长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廖嘉臣说,他正与多家大型线上销售平台洽谈合作,让这大山里的果子走上更广阔的平台,打响“留隍橄榄”牌子。
90后廖嘉臣辞去广州工作,回到家乡潜心研究橄榄产业。
村民在家中为橄榄果装箱,小朋友也来帮忙。
橄榄采摘的忙碌之余,廖嘉臣还在筹备着新年的另一桩大事。“目前,我们正在规划打造一个集产品交易、冷链存储、研发加工、技术培训、农资供应、科普传播及青年创业、品牌孵化和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橄榄产业新型科创发展中心,为留隍青榄提供一个‘展、销、研、游’的平台。”廖嘉臣说。
图、视频/摄影记者:吴腾江
文/梅州日报记者:林玉莹
视频剪辑:张开帆
编辑:黄振韬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