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借势启航,助力高质量发展

日前,在广州市番禺区举办的招商引资推进“百千万工程”·平远(广州)专场推介会上,现场签约7个项目,总投资58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2个,涵盖新材料、矿产资源开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这场活动是平远县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一步,折射出县域经济在区域协同、产业升级与政策驱动下的突围逻辑。

政策叠加优势:从“苏区振兴”到“湾区机遇”。平远县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先行区,依托“苏区+湾区”双重政策红利,构建起独特的招商竞争力。一方面,梅州作为原中央苏区,享有土地、财税等倾斜性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广州对口帮扶协作梅州指挥部的深度参与,推动穗梅两地产业资源双向流动。平远需“抢抓‘苏区+湾区’政策叠加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县域经济突破“边缘化”困境提供了方向。

产业链精准招商:从“资源驱动”到“生态赋能”。此次签约项目紧扣产业链短板,重点布局稀土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端领域。例如,稀土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此前已入选广东省县域招商项目机会清单,未来将联动广梅两地科研资源,推动稀土资源从“初级开采”向“高附加值制造”转型。此外,文旅融合成为另一亮点,平远以温泉、梯田、客家文化为核心卖点,推出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开发康养旅游、文化经济项目,形成“生态+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值得关注的是,平远在招商策略上已形成“以商引商”的良性循环。

区域协同逻辑:从“单向输血”到“双向共赢”。此次推介会的选址(广州番禺)与参与主体(广东省平远商会、大湾区企业)凸显了区域协同的深层逻辑。一方面,平远借助广州的资源、资金、技术外溢效应,加速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大湾区企业通过投资平远,可降低土地、人力成本,并开拓粤东北市场。这种协同效应在历史数据中已有印证:2021年平远招商交流会曾签约8个项目(总投资24.78亿元),涉及锂电、家居等产业,而此次签约规模翻倍,且项目技术含量显著提升,印证了区域协同的乘数效应。

在招商热潮中,当前粤东多个县市争相布局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若缺乏差异化定位,将会面临产业同质化风险、要素保障压力、政策可持续性等问题。平远可以纵向深挖产业链,依托稀土资源优势,联合湾区高校共建研发中心,推动新材料向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延伸;横向拓展生态价值,借鉴“千村增绿”经验,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碳汇交易、文旅IP等经济价值,打造绿色GDP增长极。

这场跨越400公里的招商会,本质上是一场发展权的再分配实验。当湾区企业在苏区土地上播下产业升级的种子,收获的不仅是GDP增长,更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其核心启示在于,县域发展需跳出“被动承接产业转移”的思维,通过政策创新、生态赋能与区域协同,构建“小而精、专而强”的产业生态。唯有如此,方能将“融湾”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撰文:芝远

编辑:黄炜明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