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产业兴、百姓甜!驻平远河头镇帮扶工作队倾情帮扶结硕果

“我这有上百瓶呢!”“这六筐都是我的成果。”“还继续收吗?我家里也还有存货……”在河头镇象牙村,梅州市粤思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收购现场热闹非凡,纷纷将自家制作的咸菜拿来售卖。近年来,驻河头镇帮扶工作队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帮扶工作,从党建引领到产业振兴,从防返贫监测到乡村建设,全面促进了镇域经济的繁荣和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

在河头镇象牙村,梅州市粤思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咸菜收购现场很是热闹。(吴辉燕 摄)

产业兴旺

激活镇域经济引擎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河头镇深化与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的合作,咸菜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然而,此前该镇的咸菜产量虽大,销量却较小。工作队得知这一情况后,便着手谋划如何将这些咸菜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工作队通过引进梅州市粤思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力打造河头咸菜的全产业链。这既能解决农户的销售难题,也能通过打通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提升咸菜的价值,实现农户增收、农业增效,推动河头农业的新发展。”驻河头镇帮扶工作队队员黄晓健介绍道。

“这些帮扶干部真不错,知道我们的咸菜难卖,还想办法帮我们找销路。”村民们对帮扶干部的工作纷纷表示肯定。

“今天我们已经收购了700多瓶咸菜,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销售。接下来,我们还会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采购计划。”梅州市粤思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廖美娜表示,公司一方面会加大向农户的采购力度,让农户安心种植;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土地流转自行种植,扩大生产规模。此外,他们还将紧跟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产品种类,并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进一步挖掘和提升河头咸菜的经济潜力。

在梅州市粤思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经过培训的工人们熟悉操作设备设施。咸菜经过清洗、切丝、配料、分装等工序后,被加工成香甜可口的河头酿粄。“河头的咸菜,品质非常好。我们现在不仅会直接出售,而且也会进行深加工,做成河头酿粄,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售。目前,河头酿粄的市场反应也是比较好,一天大概有2000只的销量。”廖美娜说。

接下来,驻河头镇帮扶工作队将积极推动咸菜产业提档升级和标准化研究,努力把咸菜产业打造成农户增收新渠道,将“小咸菜”转化为“大经济”。

“除咸菜产业外,河头镇的林下灵芝也逐步得到发展,本地企业积极创新,研发出灵芝肉丸,然而口感稍微偏苦。”驻河头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吴均祥说,为了让灵芝肉丸有更好的口感体验,工作队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为企业主对接专业的加工厂商。经过多方考察与筛选,最终确定了一家在食品加工领域经验丰富、拥有先进生产设备与严格质量管控体系的厂商,攻克了灵芝与肉丸融合的技术难题,提升灵芝肉丸的口感。工作队持续跟进,协调解决委托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原材料的采购筛选,到灵芝的精细处理,再到肉丸的制作成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遵循高标准的生产流程。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河头灵芝肉丸已注册商标,准备进行批量生产。

高位谋划

着力打造典型示范

典型村培育是河头镇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一环。驻河头镇帮扶工作队高度重视,主动出击,加速推进田心村典型村培育建设。工作队积极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深入群众,细致解释,汇聚众智,全面做好典型镇村培育,确保“百千万工程”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参与、支持、推动的良好局面。

在产业发展方面,驻河头镇帮扶工作队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动员引导企业在全镇范围内已集约380亩土地用于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做强产业基础。工作队还强化人居环境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做好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美丽圩镇建设等工作,让乡村更加宜居,治理更加有效,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下一步,驻河头镇帮扶工作队将紧扣产业与就业两大核心,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采用“烟·稻·蔬”轮耕轮作模式,发展富硒红米、黑米、航天米及咸菜产业,借助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力量精选芥菜品种,鼓励农业公司注册河头咸菜商标,建设深加工厂房,完善产业链。同时工作队将努力补齐河头三华李的产业短板,通过品牌打造,促进李子果脯的销售,抓好帮扶单位的消费帮扶工作。

撰文:吴辉燕 钟承志

编辑:黄炜明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