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 为国奋斗——从诒德楼看平远大柘丰光村姚海珊家庭革命故事
最近,具有111年历史的平远县大柘镇超竹丰光村客家传统古建筑、名人故居“诒德楼”修缮完成并对外开放。近日,笔者来到修缮一新的诒德楼,探寻房屋建造者姚海珊家庭的革命故事。
建房取名暗含祖训
大柘镇丰光村位于平远县城最南端,村落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旧时称枫林冈、风仁冈。有一首山歌这样唱:“平远共有十五乡,乡乡唔当枫林冈……”说的是丰光村人才辈出,遐迩闻名。辛亥革命时期,小小的丰光村是中国同盟会会员的活动场所,有丰光籍同盟会会员十多人,涌现出姚海珊、姚万瑜、姚竹英、姚雨平等历史风云人物。
诒德楼位于平远县大柘镇丰光村206国道旁,面阔17.27米,进深28.36米,占地面积929.39米,为三堂二层小楼。诒德楼建于1913年,2012年被列入平远县不可移动名录,2023年底完成重修,修缮后共有30多个房间。诒德楼是革命遗址。1925年3月23日,粤军第二师师长张民达率东征军第三旅五、六团3000余人,追击陈炯明所部(一军林虎、四军李易标)到达平远,24日,击溃驻大柘陈军,取得辉煌战果,时张民达师部设在诒德楼。在主人姚海珊的鼎力协助下,粤军二师很快取得战斗胜利。
清宣统三年(1911年)9月,广东光复,姚雨平受命为广东北伐军总司令。1912年姚雨平解散粤军后,姚海珊返回平远,次年用遣散费修建了诒德楼,大门额“诒德楼”三字由大书法家于右任题写。
姚海珊为什么要将其命名为“诒德楼”?据记载:诒通“贻”,含遗留、赠给、传递的意思,也就是说,姚海珊把这栋楼作为传给子孙的财富,但要求子孙以德立志、以德立言、以德立行、以德修身、要天下为公,为国奋斗。
父子三人登上革命舞台
姚海珊(1858一1942),出身于农民家庭,自幼思维敏捷、聪颖过人,但因先世家道中落,生活贫困,14岁才拜附近车上村一小寺之寺僧为师,从读3年,屡应童子试而未能入学(即未能考取秀才)。后经族长推荐,到本村明新蒙馆授徒。
姚海珊所处的时代,正是清王朝江河日下、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之际。清光绪年间,平远华侨巨富姚德胜在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怡保埠经营锡矿业致巨富,在其故里大柘羊子甸创设芝兰学校以教育其子弟,并开设万和饷当,聘姚海珊为经理。此后,姚海珊亦经常至南洋马来西亚,帮助姚德胜经营企业。在姚德胜的影响之下,他在南洋加入“同盟会”,积极拥护孙中山革命。1905年,当姚海珊得知其弟子姚雨平、姚竹英及其子姚万瑜先后加入“同盟会”,并在省、港和家乡三地开展革命活动时,给予了大力支持。
姚海珊曾于民国九年(1920年)任平远县知事、民国14年(1925年)任平远县县长,至1926年卸任。他为人和易,慷慨好义,公正处世,廉以自奉。先是超竹姚、陈两大姓毗邻而居,因争村中庆云寺及其寺产,涉讼延绵,互相怨恨。姚海珊再任平远县县长时,乃要陈姓正绅陈吕堂为超竹保卫团团董,为乡里消弭纷争,众皆服其雅量。
姚海珊一生急公好义,孙中山曾亲笔署名特赠肖像一幅给他。1942年,姚海珊在家乡逝世,享年84岁。
姚万瑜(1884-1909),号碧楼,年少时随父亲姚海珊在德和商号学习经商,业余勤于阅读典籍及报章杂志,关心国家大事。弱冠之年受时代潮流之影响,痛惜祖国之濒危,决然弃商投学,到省城广州寻求革新之路,以报效国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姚万瑜在广州求学期间,即追随孙中山从事推翻清朝之革命活动,与赵声、姚雨平、朱执信、邹鲁等人志同道合,日夕往还,担任联络党人任务。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姚万瑜与邹鲁等人在广州创办潮嘉师范,发展革命党人力量。他还鼓励家乡青年到省城学习,并发动在省同乡集资在米市街购买房屋一座,成立平远留学公所,以解决本县赴省学生食宿困难。几年间,平远赴省学习的志士日增,秘密加入同盟会者达30多人。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相继离世。革命党人趁人心摇动,亟谋发难,乃定于20日为举义期。不料拟期发动时事泄,起义失败。姚万瑜与邹鲁走避香港,图谋联络党人,策动再次起义。到港后,姚万瑜因劳累过度发病,病势日重。在港党人强其返回广州,住潮嘉师范校舍治疗,因医治无效,于宣统元年(1909年)8月7日去世。民国元年(1912年)由粤稽助局具事迹,呈报大总统孙中山,追赠为“开国先烈”(丙等积劳病故首名)。
吕志先,姚海珊次子,原名姚琬卿。1927年11月,初小刚毕业的吕志先跟随父亲来到广州,开始新的求学生涯。先是在广州第二十四小学就读,后考入广州市执信女子中学附属小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吕志先参加广州抗日救亡的游行、宣传、请愿等活动。
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吕志先积极参加广州的“一二·一二”抗日救国运动。1936年7月,吕志先从中山大学附中高中毕业。后到陕北读陕北红军大学。1936年10月底,吕志先与11名进步学生在共产党的安排下到达北平。11月初,吕志先由中共北平秘密教委负责人张更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由姚琬卿改名为吕志先。
“西安事变”爆发后,吕志先被分配到东北军抗日先锋队二支队三大队九中队任政治指导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吕志先参加了江苏无锡市以南的抗击日寇战斗。1938年3月,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二师成立中共秘密工作委员会,吕志先在工委领导下工作。9月,吕志先奉党组织命令撤离五十七军一一二师,来到中共山东分局工作。1945年8月后,吕志先先后在中共华东局党委、济南市委、鲁南区党委、济宁市委,徐州市委等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吕志先曾任温州地委书记、金华第一书记、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等职。1962年4月,吕志先调离金华地委,任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校长、党委书记。
1965年,吕志先告别杭大校园,调到国务院外交部从事长达16年的外交工作。1965年至1982年,吕志先出任驻毛里塔尼亚、匈牙利、刚果(布)、朝鲜特命全权大使,其中驻朝鲜大使任期达5年。1982年2月,吕志先从朝鲜离任回国,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兼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在4年多时间里,他率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访问哥伦比亚、智利等36个国家,进一步加强政府和民间的文化交往,并与到访国签订文化交流及科学、教育合作计划,为促进中国和世界人民文化交流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6年10月31日,吕志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撰文:朱双玲
心牵家乡
●曹春青
6月16日,我的家乡平远县因突发强降雨引发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导致山区村镇道路阻断、水电通信中断,更有房屋被推平、掩埋——铺天盖地的灾情报道,让人揪心不已。
只有经历过这样的灾难,才知道有多恐惧。
我家在平远山区的小镇上,一条大河穿镇而过,流向老人们口中的“南洋”。镇上人口不多,街坊都是熟人。临街一排十来栋的骑楼老房子,父亲租下了中心位置的其中一间,方便母亲经营生意。房子是长方形的二层楼房,土砖结构,二楼是一块块木板搭建而成,走在二楼的每一步都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老房子的前半部分宽敞,父亲摆放了柜台、货架、货品用作商铺;中间部分形同天井——这是整个房子最亮堂的地方。后半部分是一扇墙隔开的厨房和饭厅,有客人进店购物时,透过厨房的小窗户也能一览无遗。房子虽老,却很舒适。
可是天灾无情。1993年6月1日,晨起小雨,午后闪电雷鸣,天像被捅破了窟窿般,倾盆大雨不间断地往下倒。
上午我冒着雨参加了学校组织游园活动、文艺表演,欢度了六一儿童节。傍晚,暴雨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我玩累了,回家洗头洗澡,洗去一身臭汗。我右手抓着湿漉漉的头发正要上二楼卧室擦干头发时,看见父亲正在客厅挪靠墙的沙发,好奇探头问道:“怎么了?”父亲头也没回,把沙发挪到楼梯下,说:“雨下得大,墙有些渗水,看来天晴要修了。”我甩甩湿漉漉的头发:“哦,那我上去把头发弄干,下来帮您打扫。”父亲说:“我去门口拿扫把,把渗水扫了。你弟弟又不知道跑哪里去了,你妈刚出去门口喊人。你抓紧时间弄干头发下来吃晚饭。今天你们过节,妈妈给你们加了菜。”
“好的!”我一边欢快地应声一边赶紧顺着客厅右侧长长的木楼梯噔噔噔跑上楼。二楼的前半部分是父母的卧室,后半部分是我和弟弟的卧室。到卧室我拿起毛巾胡乱擦着头发,忽然听到一阵沙沙声,好像很多沙子往下落的感觉。雨声重重地敲击着房顶的瓦,听不真切。我停下擦头发的手,竖着耳朵想听清哪来的声响。
突然身子一震,伴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我还没来得及喊一声“啊”,整个人不受控制地陷了下去,感觉粗实的木梁、泥砖、瓦片伴着豆大的雨往我头上砸。不知道过了多久,轰隆隆的声音停止了,只剩下噼里啪啦的暴雨声和漫天的灰尘。
我被卡在一堆废墟里不能动弹,宛如陷在噩梦中恐怖至极又不能抽身的感觉。又仿佛进入了《西游记》的幻境里,周围是漫天的黄雾。突然我在梦与醒之间感觉到右腿钻心的痛,努力定定神,脑袋晕乎乎的,眼睛睁不开,胸口喘不上气。我急得要哭起来,张嘴发不出一点声音,不知道是灰尘还是泥土,和着雨水和泪水流进我的嘴里,我的喉咙就像有把小刀不停地在割。在疼痛中仿佛熬过了一个世纪,我好像听到了许多嘈杂的说话声,夹杂着母亲的哭喊声,恍惚间听见父亲大声叫唤我的名字。“我在这里”——我想喊,嘴张不开。忽然,被黄泥掩埋的我从眼缝里看见父亲一下子爬到面前,一边焦急地扒拉着我身上的砖瓦泥土,一边喊我:阿妹,阿妹!别怕!——我不知道自己被卡在一楼还是二楼或者是一二楼的中间。父亲努力抓住我的胳膊,想把我从废墟中拉出来。他有力的大手颤抖着一再使劲,可是两根大梁结实地压在我的右小腿上,纹丝不动。后面爬过来几位邻居叔叔伯伯,有人徒手扒拉泥土,有人合力抬大梁,大梁稍微松动抬起,其他人帮着父亲迅速扯起我,等父亲用尽全力把我抱在怀里,一路跌跌撞撞冲到大门口,把满身泥土的我放在门口地上,焦急地检查我身上的伤时,我才哇地哭出来。
我就这样在鬼门关前走了一趟。31年过去了,现在我闭上眼睛,仍然能清晰地想起在那个暴雨中的六一儿童节,那个房子倒塌了一半的傍晚,父亲那对用尽全力要把我从废墟中拉出来时颤抖的双手——一个个场景历历在目。
在外面玩耍的弟弟,喊弟弟回家吃饭的母亲,还有在门口拿扫把的父亲,他们仨都非常幸运地逃过一劫,毫发无伤。经此一难母亲转行开了书店。因腿伤休学在家的我在漫长的寻医养伤时光里,常常窝在母亲书店看书。阅读,增添了我丰富的知识,让我忘记身体的疼痛,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而父亲则痛下决心,下海经商,在县城买了房,创下了一片新天地。没多久我们举家搬迁到县城,开启了新生活。
在这一方土地上,勤劳质朴的平远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洪水灾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传承。心牵家乡,社会各界人士、在外乡贤积极响应,施以援手。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家乡人民的众志成城,我们就有信心,就有力量创造更多可能,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
雨后释怀
●姚良明
俗语说,“冇个天晴五月节”。今年端午节亦然。一大早,天空便灰蒙蒙的,阴雨绵绵,我只得宅在家里,心境竟与窗外的天气一样阴郁。
和春节一样,端午是客家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常说的过年过节就是这两个节日。端午一直承载着我生命中的欢乐记忆。小时候农村生活困苦,总是盼望过节,等待节日餐桌上的荤腥,体验家人团圆的氛围,享受亲戚走动的愉悦。
门铃响了,朋友冒着雨送来粽子,而且是我喜欢的灰水粽,感觉端午节有了滋味。泡一壶客岁的“上锅叾”,两人饮茶品粽。有作家说过,文学是酒,历史是茶,我们在锅叾茶香里漫谈粽子的历史。
粽子是端午节的文化符号。吃过许多样式各异的粽子,最让我口齿留芳、味蕾存忆的还是家乡的灰水粽。记得一次在外地过端午,因垂涎家乡灰水粽的清香,味蕾间散发出淡淡的乡愁。
灰水粽个头不大,制作起来颇费工夫。大人们将牡荆树枝和稻草燃烧成灰,加水煮开过滤制成土碱。将糯米用碱水浸泡,后用箬竹叶包裹成粽子,再用铁锅蒸熟。碱水有中和酸性、防腐的作用,挂在通风处的灰水粽能保存一个多月。
这些年,过端午节多了一个说法,说端午节祝福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据说起源于战国时期,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避邪的节日。后来逐渐加入了爱国诗人屈原、忠贞志士伍子胥、孝女曹娥等元素,增添了端午的文化内涵。端午又称端阳,南朝梁人宋懔在《荆楚岁时记》记载,农历五月是仲夏,是登高顺阳的节日。端午还称龙舟节,赛龙舟是端午期间赏心悦目的风俗活动。
我认为,每个节日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过节是一个传统,是一种纪念活动,是一种情怀,是人们慎终追远,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行为。我们怀念先辈,感恩前行,珍惜当下,不负流年,但不要因为一个传说将节日设计得云山雾罩,令人心情沉重,思绪纷乱。高尔基过说:“快乐,是人生中最伟大的事!”过节就得开心快乐,做自己高兴的事。
茶过三盏,心境得以释然,窗外的雨也停了,云层散射出一缕缕阳光。我建议上石龙寨景区游玩去,朋友欣然应允。于是,我们开始了端午节的快乐时光。
“七一”抒怀
□紫气东升
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
您经历了一百零三年的风风雨雨
潮涌东方起宏图
百年大党正青春
世界的东方
人类历史长河中
在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红船会议
开天辟地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她像旭日升腾在世界东方的上空
灿烂着神州大地上每一个日暮晨曦
一百零三年前的这一刻
鲜艳夺目的光辉旗帜
升起在世界的东方
从此中国巨龙在腾空起舞
在庆祝您一百零三年华诞的生辰里
一颗赤子的心啊沸腾着热血
日出东方
丰碑上不朽的英灵
托起了天安门城楼上血染的红旗
您是复兴中华国运昌盛的希望
您是中国梦坚强的脊梁
有了您 如北斗明方向
处处云光频发出
从贫困走上富庶
有了您 如星月红光艳
众仰齐心聚
从苦难走向辉煌
有了您 如火焰竞燎原
建百年功业
从挫折走向胜利
有了您 巨龙从此腾飞
有了您 永不迷失方向
一百多年 您一路披荆斩棘
栉风沐雨 惊心动魄
党旗迎风飘扬
您德泽恩施
您兴邦安国
您一诺千金
您纲举目张
冲锋号角在新时代又一次吹响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沃土里
点燃着理想信念的光芒
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正在实施
您续写着海晏河清壮丽的篇章
强军强国梦
梦想成真
跟着您 您的十四亿儿女永不迷航
跟着您 乘风破浪奔小康
您的灿烂光辉永远铭刻在
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人民的心上
千言万语道不尽
万语千言颂不完
党啊
伟大的母亲
您与日月兮齐辉
您与天地兮比寿
奏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乐章
是您的儿女真诚的礼物
写一首发自内心的小诗
是我真心的吟唱
献给您一百零三岁生日
伟大的母亲——中国共产党
思索的花瓣
□李永清
生活,鲜花、果实、荆棘、坎坷的合奏曲。
如果枫叶荻花萧瑟的深秋,无奈的忧伤孤寂走进你的诗行,远方的闪烁星辰带走你的梦幻,请不要徘徊,不要彷徨。如果童稚随烛光无言地消失,沙滩的贝壳无从寻找,山野的跫音已被湮没,请不要沮丧,不要惆怅。
仰视湛蓝的天空,你不要嗟怨云霞的缥缈;俯瞰宽阔的海洋,你不要羡慕帆船的飞逝。
总有一朵花,醉了春风,总有一壶酒,忘了归途。谁的时光里,没有深情回眸?谁的流年间,没有相思重逢?独立时光水岸,闲看云卷云舒,等来花谢花开。岁月缝花,流光煮酒,静赏那一抹落日的温柔。
用理智衡量挫折,用微笑取代泪珠,喜对善变的夏天,不怨阴晦的季节。用睿智的目光看待荒泽,用灵魂的自信驱逐昏聩。在广阔的人生舞台尽情挥舞自己的生活节奏,那一个飘逸的步伐,潇洒的风姿,都会在我们的胸中点燃熊熊的青春圣火。
聆听时光流逝,让那逝去的青春年华 ,亦如一季的落叶飞花,慢慢飘进记忆的长廊,幻化成此生永久的珍藏。
编辑:李舒宇
审核:练海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