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南口镇:复耕撂荒土地 将“沉睡地”变成“粮袋子”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近年来,梅县区南口镇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大力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农业产业发展,让“沉睡”资源“活”起来,把撂荒地变成“致富田”,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一场关于撂荒耕地蝶变换装的热潮正在南口镇展开。

暖和的阳光洒落在田野上,绿油油的禾苗随风飘扬,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重新孕育出丰收的喜悦,这是记者在南口镇南龙村看到的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据了解,为了让这片500多亩的撂荒土地“活”起来,2022年,南龙村积极动员村民流转土地进行整合,并投入500多万元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和提升,推动“小块田”变“大块田”、“农田”变“良田”。

南龙村党支部书记 吴志强:“土地不可撂荒,这就是一开始的初衷。后面就跟村民做工作,讲政策、讲道理,三四百户人最终把(土地)连起来了,‘小块田’变‘大块田’,一是便于耕作,二是增加了产量。”同时,南龙村还引进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业,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让撂荒地变“致富田”。

广东客家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龙村水稻种植基地负责人 余斌:“一方面是积极响应政府的‘百千万工程’号召,发挥企业优势为当地建设添砖加瓦,另一方面是结合我们自身发展需求,采取立体化种养,提升原材料大米的品质和产量。我们将南龙村的水稻种植基地打造为高标准稻渔种养基地,使土地资源得到了优化(布局)和合理利用,基本实现四季轮作不闲田。”

就这样,南龙村通过“公司+村委会+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企业联农带农,既“唤醒”了土地,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

南龙村村民 刘秋珍:“我们的田全部租给企业,我们又在农田里干活,多一份收入,我们(还可以)在家门口工作。”南龙村党支部书记吴志强:“下一步我们就想依托区农科所(试验基地)落户到南龙,依托农科所的技术力量、种植经验,(发展)农业研学项目,带动旅游。”

在侨乡村丝苗米种植基地,曾经的撂荒耕地也“满绿复活”,村民们正插下一列列秧苗,为田地播种新的“希望”。据了解,2021年以前,这片基地小而散,不利于复耕复种和引进企业发展产业。为此,侨乡村探索推动农用地集中连片开发,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侨乡村党总支部书记 潘增明:“‘小块田’耕作比较辛苦,现在换成‘大块田’,机械好进场,成效也比较高。以前的土质比较差,现在垦造过了,加了肥料,改良了土质,每年的产量也增加了好多。(现在)把村民的土地集约过来,引进公司来整体运营,(发展)现代农业,主要就是种植水稻,我们还利用冬闲的时间种油菜花,给大家观赏。”产业要发展,还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强有力支撑。南口镇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灌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为稳粮增产,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口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张运安:“南口镇积极争取区农业农村局和区水务局等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对农业灌溉水圳、山塘、河流等水利设施的清理、维护、维修等,进一步完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各村也是积极筹集资金约300多万元,对农田水利、机耕路、产业道路(进行)拓宽,为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积极开展南口镇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以来共完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约5000多亩。”

通过复耕复种,一批昔日的抛荒地如今重现生机,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劳作的身影。截至目前,南口镇已完成复耕复种9408.73亩,全面完成了区下达该镇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接下来,南口镇将全面推动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工作,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撂荒耕地动态监测和管理长效机制,全力保障粮食生产,让昔日的撂荒地重新披上“绿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高歌前进。

编辑:黄炜明

审核:张英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