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好项目 拓宽增收路 | 五华县以项目为抓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五华多个镇村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产业项目,既扮靓乡村,又带动增收。(五华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去年以来,五华县通过出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攻坚行动方案》等政策,对全县229个年集体经济收入低于10万元的村,通过资金、资源、技术等多种扶持方式,助力其发展产业项目,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以更实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加大奖补扶持


助力项目起步


人才外流、产业薄弱、增收乏力……五华属于梅州山区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乡村产业发展基础更是薄弱。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初,五华全县仍有229个行政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低于10万元,约占全县所有行政村的一半。

壮大村集体经济,离不开项目支撑。针对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缺钱办事的窘境,五华着眼长效长远、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奖补扶持力度,千方百计助力一批好项目“上马”落地,持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去年,我们选取24个村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工作,纳入实施的村各级财政补助资金不低于50万元。”五华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合作经济指导股相关负责人温进威介绍说,在资金、技术等扶持指导下,24个村结合各自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优势,谋划了光伏、稻虾养殖、生猪养殖等产业项目,取得了良好的试点效果。

同年9月,五华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集中资源力量,印发出台了《五华县2022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对剩余229个“低收入”村进行集中攻坚。五华提出,在每个村扶持20万元财政资金的基础上,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撬动金融支持,扩大项目建设规模,增加收益;镇村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深入研究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的重难点,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及实施内容,确保项目财政资金能够产生最大的效益及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坚持自力更生与政策扶持相结合,以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为纽带,以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生产经营合作为主要经营形式,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办法。

与此同时,为了尽快推进项目实施,五华要求项目所在镇必须根据村级实际,切实负责协助村级做好项目规划设计立项等监督工作,确保项目加快完工产生效益。“至今年年底,我们将力争完成全县所有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目标任务。”五华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多种项目结合

增收更有保障

△长布镇太平村通过发展夏威夷坚果产业,每年可享受3万元分红。(五华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金秋时节,正是夏威夷坚果成熟上市时。在五华县长布镇太平村,一株株坚果树布满山头,枝繁叶茂,一串串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工人们分工合作采摘坚果,丰收场面欢快热闹。“我们在村里种植了1000多亩坚果,目前还是初产期,但产量和质量都很不错,预计今年可产坚果上百吨,产值500多万元。”基地负责人张福迅说。

早在2017年,太平村便瞄准附加值较高的坚果产业,积极引进五华县新谷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大力发展坚果种植产业,并以入股分红等形式持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每年的分红收益有3万元,公司还通过带动种植、吸纳用工等多种方式,帮助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太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赖国光介绍说,在上级部门奖补资金支持下,村里还发展了光伏、小型电站等多个项目,目前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

△五华各村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各种特色产业。(高讯 摄)

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才能特色鲜明、差异发展,效果也会更加明显、长久。棉洋镇新光村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近年来,该村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依托良好的茶产业基础,不断扩大茶叶种植面积、改良加工工艺、扩宽销售渠道,带动村民通过茶叶种植增收致富。据统计,目前新光村茶叶种植面积7000多亩,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相关行业的户数有200多户,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通过专心种茶制茶,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连年攀升,目前每年能达到近20万元。

△周江镇新良村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7万多元。(五华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除特色种养项目,五华不少村还“各显神通”,通过发展光伏产业、乡村车间等项目,让村集体实现稳定增收。在周江镇新良村,该村利用乡村振兴资金、奖补资金、政府贴息贷款等,投资新建了光伏发电项目,如今每年可为村里带来7万多元收益。“光伏产业项目收益比较稳定,也相对可观。接下来,我们还考虑利用收益资金,继续扩大光伏产业项目规模,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新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向宇说。

探索更多路径

助推镇村发展

五华农村点多面广,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历史欠账多,乡村振兴仍然任重道远。如何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结合县情农情,拉动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一直是五华在实践中努力探寻的课题。

今年以来,五华陆续推出“产业村长”、“1234”组合行动、成立强镇富村公司等系列举措,持续推动乡村实现更大发展。今年4月,五华针对村级产业薄弱、村“两委”发展产业力量单薄等问题,在全市率先推行“产业村长”工作政策,推动县镇村三级“产业村长”选聘覆盖,促进各村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五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71亿元,同比增长7.1%,排名全市第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五华乡村产业迅猛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日,转水镇枫林塘村俊丰园种植基地的60多亩高山红薯在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打理后,迎来了丰收,预计总产量可达30多万斤、总产值70多万元。基地负责人甘俊文是该村产业村长,其公司自去年8月在该村集约100多亩土地后,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种植产业,不仅解决了撂荒土地复耕复种问题,还促进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增收。

据悉,目前五华选聘的产业村长经营范围涵盖茶叶、柚子、水稻、特色水产、畜禽养殖等主要产业,今年以来累计带动农户数3070多户,带动村集体增收748万元。同时,五华把推进“产业村长”工作与“四上”企业、各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有机结合,不断加强要素保障和指导服务。

接下来,五华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认真做好各村产业项目谋划、实施工作,以项目实效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实现更多增收。

梅州日报记者:赖 锋

特约记者:张炳锋 曾文敏 曾晓彬

编辑:刘家豫(实习)林仪

审核:蔡颜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