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日报》创文特刊今日热点: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市发展新画卷

梅江区构建常态化长效机制打好创文持久战

精细化管理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梅江大道改造后富有客家元素的绿化带。(吴腾江 摄)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覆盖面广、涉及范围大、关联程度高的综合系统工程,也是持久工程,决不能抱着打“突击战”的心理,要构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作为梅州市创文的主战场,梅江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着力抓政治、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创文工作常态化。创文工作开展以来,城市“颜值”得到刷新,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市民出行文明有礼……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市发展画卷在“诗画梅江”继续舒展。

●本报记者 张爱飞

“网格化+街长制”助城市管理精细化

“梅城江北古洲路34号附近一排水管破损漏水,请相关部门协调处理”,“收到,已安排工作人员前往核查处理”。这是来自梅江区“网格化+街长制”相关微信工作群的一段对话。后经了解,市城市供排水中心工作人员在破损管道处做好警示后,当日下午便修复完毕。

记者了解到,“网格化+街长制”工作组整合了梅江区相关职能部门,包括交警部门、环卫部门、辖区城管中队、市供排水中心、市政维护中心等。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将问题反映至工作群,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看到后即核查跟进处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网格化+街长制”形成了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处置、反馈机制,以及部门联动、干群联动的工作格局。据了解,梅江区城市管理网格化以梅江区为一个管理网格,以各镇(街)为责任网格,以社区为单元网格,通过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常态管理和服务机制、联合执法机制、月考核督查机制,在网格内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方式,以靠前服务、全方位管理促使形成“网格管理,精细服务”,做到管理无死角、监管无盲区、责任无空白,全面提升梅江城区整洁、干净、优美、有序的形象。

华南大道进行铁皮瓦改造更换。 (吴腾江 摄)

志愿服务、公益宣传和环境整治常态化

大街小巷干净整洁,道路交通安全有序,文明标语随处可见……漫步在“诗画梅江”的大街小巷,阵阵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创文工作开展以来,梅江区着力补短板、筑基础、促提升,通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推进垃圾分类、培育文明风气、整治违规占道经营、加强车辆秩序管理、清理拆除违规广告等措施,大力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

在创文工作的持续推进下,梅江区志愿服务队伍得到迅速发展。据悉,截至今年8月,梅江区注册志愿者共50783名,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250个,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6000多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14万小时。梅江区通过开展多样的创文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营造“天天都是创文日,人人都是创文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记者了解到,不仅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公益宣传和环境整治也实现常态化。将宣传海报放置在显眼位置,及时更换破损、老旧的公益广告,在户外电子大屏滚动播放文明标语,营造文明氛围;积极对照标准,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改,进一步落实文明城市创建考核标准要求,结合精细化管理工作,组织好、动员好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从而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

想群众之所想   让环境更舒适

环境变好了,居民也更有主人翁意识。在创建工作中,老旧小区的硬件设施和居住环境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新中苑小区由于修建年代久远,存在路面坑洼、外墙破裂、管线交错等顽疾,化粪池堵塞导致的污水横流,更是让居民苦不堪言。小区改造后,昔日旧墙已穿上“新衣”,水电管网得到更新,路面也变成柏油路,从此住户有了出行方便,居住舒适的环境。

背街小巷铺设柏油路、打造主题文化墙、整治天空“蜘蛛网”……梅江区在整治提升人居环境过程中,聚焦地面、墙面、天面等“三面”工程,通过微改造、修旧如旧等方式,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以梅江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工程为例,工程启动以来,老街新貌每年都在“刷新”人们的印象,重新规划的公共停车线既方便了百姓,也让骑楼变得更加宽敞整洁。此外,根据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问题,住建部门将梅江大道周边人行道改造为花岗岩石板路面,包括主路面人行道挖补,更换花岗岩路缘石、井圈井盖,标志标线及其他附属设施等。“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菜市场变得整洁有序,老旧小区、破损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大有改观。”嘉应学院大四学生谢志杰坦言。


我市文旅部门多举措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打造多彩平台   培育时代新人


●本报记者  赖运香

近年来,我市文旅部门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坚持以文化阵地为依托,不断拓展途径,采取多种举措,打造品牌活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营造了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丰富未成年人文化活动载体

“不惧寒冬北风狂……”独具特色的梨园雅韵不时从校园舞台传出,精彩纷呈的剧情故事、专业演员的现场演绎、极富感染力的唱腔赢得师生的阵阵掌声……这样的场景在我市中小学校园里已逐渐成为常态,很多学生还能有模有样地学着唱几段唱词、表演几个戏曲动作。近年来,我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联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选派1000多人次业务骨干举办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据统计,2019年开展戏曲进农村、戏曲进校园活动共46场,受惠观众近10万人次。

除了戏曲文化活动逐渐走进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市剑英图书馆开展的丰富文娱活动也进一步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载体、搭建平台。自2015年以来,市剑英图书馆组织开展绘本故事分享会,结合手工、音乐、情境模拟等形式进行分级阅读,至今累计开展156期,服务未成年读者约6240人次;开展“走进国学,重温经典”公益阅读活动,结合听讲座、猜谜、互动游戏等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至今已举办118期,累计服务未成年读者约2950人次。

拓展未成年人文化服务阵地

“排排坐,唱山歌,你唱我唱大家唱……”2020年8月21日晚,梅州市文化馆群星舞台歌声嘹亮,第十届山歌幼苗培训班(一年制)结业汇报晚会正如火如荼地举行,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市民前来观看和喝彩。

“我们通过结合少儿身体、心理特点,组织专业人士精心编写教材,对学员们就唱腔、舞蹈、基本功训练等项目进行培训,同时融入客家民俗文化知识,用文艺的各种形式为未成年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0年市文化馆举办客家山歌幼苗班以来,通过免费培训的方式,已先后培训了1200多名学员,推出了客家童谣《月光光》、民俗舞蹈《杯花声声迎客来》、表演唱《客家山歌进校园》等优秀学业作品。

在我市像市文化馆一样以文化阵地为依托,进一步拓展未成年人校外活动空间的文旅部门还有很多。中国客家博物馆于2015年起推出的暑期“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其中一个靓丽的“风景线”。“我们每年招募20多名8至14周岁的义务讲解员在假期为游客提供解说服务,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成为客家文化宣传的小使者。”中国客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

整治提升校园周边文化环境

有学校的地方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随着各中小学校陆续开学,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经营日益活跃,每天上下学,孩子们都会背着书包经过校园附近,开启一天的学习或者是带着所学的知识回家。“校园周边是跟孩子们接触非常密切的环境,乱发的小广告、非正规出版的图书资料、网吧等都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孩子就读于梅县区丽群小学的温女士说,作为家长,当看到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整治提升,心里也会更加放心、安心。

“我们以净化环境为抓手,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重点清查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具店、书店违规经营行为,清理不健康少儿出版物,取缔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网吧。”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200人次,巡查文化出版市场经营单位830家次,查获各类非法出版物共120份(册),清理不健康少儿出版物353本,清理超范围经营图书的门店3家,引导办证1家,警告10家,进一步规范了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为未成年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梅县区建设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示范路口

设置太阳棚   为行人遮阴


●本报记者  王丽莉

本报讯   9月1日起,梅县区文明办、团区委联合交警部门在梅县区城区3个交通路口建设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示范路口,进一步优化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加强文明出行宣传,为我市创文添砖加瓦。

梅县区宪梓北路与嘉应西路交叉路口是这3个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示范路口之一,记者在该处看到,安全岛上贴心地设置了太阳棚,“这太阳棚能为等红绿灯的行人遮阳挡雨,很便民。”行人李先生说。太阳棚上的“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规安全行”等文明标语,以及文明交通志愿者现场的宣传劝导服务,进一步加强了文明出行宣传力度。

据了解,为营造良好的交通秩序,梅县区结合实际,拟在城区创建一批文明有序的志愿服务示范路口、路段,目前该区共有3个文明交通志愿服务示范路口,分别为梅县区广梅北路与梅塘西路交叉路口、梅县区宪梓中路与梅塘西路交叉路口、梅县区宪梓北路与嘉应西路交叉路口。自9月1日起,每天7∶45至8∶45,11∶15至12∶15,17∶15至18∶15,该3个示范路口有志愿者进行交通秩序维护。

五华一女子因家庭矛盾欲轻生

民警劝说开导抱离危险桥边

●本报记者  梁志航

本报讯 8月28日接近中午,烈日当空,五华县城五华大桥辅桥边缘坐着一名红衣女子,情绪激动,派出所民警接指令后赶到现场,经交谈了解到其疑因家庭矛盾而欲寻短见,对其劝说开导。最终,民警以一个温暖的“公主抱”,将其抱离了危险边缘。

这一个“公主抱”,正巧被市民拍下,引来众多市民“点赞”。这一“公主抱”的民警,是五华县水寨镇派出所民警邓海锋,他向记者回忆了当时情景。当日上午11点半左右,民警邓海锋及同事接到五华大桥有人欲轻生的指令后,赶往现场。“我们赶到后,看到她坐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的辅桥边缘,双腿悬空,情绪激动,既不让送水,也不让人靠近。”邓海锋向记者说道。经过深入劝说,接近12点半,女子终于有所动作,转身欲起来,几步之遥的民警邓海锋赶紧走上前去,顺利将其接住。“考虑到太阳这么晒,她滴水未进还坐了这么久,担心她晕过去掉下桥或又寻短见,我就把她抱了起来,离开了桥边。”邓海锋说道。

据了解,水寨镇派出所民警待女子情绪稳定后,将其送回了棉洋镇,并交由棉洋派出所处理。

穿山甲现路边警民助其回归

●本报记者 张爱飞

   通讯员黄粦锋

本报讯 近日,在丰顺县一深山里,一只穿山甲在救助人员的护送下缓缓爬向山林,重返大自然。

前不久,丰顺留隍镇村民郑先生在开车前往茶背村时偶遇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郑先生发现这只穿山甲一直横穿马路徘徊,不肯回到林区。郑先生立即打电话给丰顺县公安局森林分局。接报后,森林分局民警第一时间让郑先生检查穿山甲有无表面伤痕,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经初步检查,此幼年穿山甲状态良好,或因夜间觅食误闯出林区。由于天色已晚,为避免穿山甲遭受外界伤害,郑先生小心将其带回家中安置照料。

次日一早,郑先生在森林分局民警的协助指导下,在丛林茂密、水源充足和远离人群、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山岭,将穿山甲放生。9月1日下午,森林分局民警来到郑先生住所进行回访,对郑先生救助穿山甲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许。

见习编辑:杨乔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