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是更好发挥人大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夯实地方人大基础、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抓手。
近年来,在大埔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大埔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省、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工作部署,精心谋划,勇于创新,致力于更好服务代表、联系群众、收集民意、解决民困,不断深化代表联络站建设,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大埔特色的联络站品牌。
高标谋划
全面建成代表中心联络站
围绕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大埔县人大常委会对全县14个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进行布局调整,规范提升软硬件设施,在做足做实省、市人大要求“六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创新自选动作,实现了“六个统一”:即机构设置统一、场地规划统一、制度上墙统一、人大标识统一、办公用具统一、档案管理统一,全面规范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建设。
此外,在“六个统一”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N”的工作思路,要求各镇创新工作思路举措,打造人大工作亮点。各镇人大纷纷响应,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如,各镇人大均建立了人大代表风采墙,充分展示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风采。枫朗、光德、桃源镇设立人大代表实业基地宣传牌,扩大企业影响力,帮助群众就业,助力脱贫奔康。
高陂、大麻镇打造“人大文化主题广场”,广泛宣传人大制度,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的知晓和参与。
因地制宜
创新设立村级片区代表联络站
围绕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大埔县人大常委会在认真总结代表中心联络站规范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实施《大埔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创立村级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工作方案》,整合相邻若干个行政村,在人口数和代表数相对集中的村(居)创立村级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人大代表联系服务选民群众向基层延伸。
村级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严格按照方案“五个规范”(规范站点设置、规范组织管理、规范活动内容、规范工作制度、规范意见处理)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建设,把人大代表工作平台设到选民群众的家门口,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选民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自2019年7月高陂镇古野片区代表联络站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大埔全县共有10个镇建成10个村级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并投入使用。此外,茶阳镇进一步创新、探索,在全县率先在街道社区设立了“代表小组活动室”,实行代表履职登记制度,延伸联系群众的触角,使代表活动更接地气。
激发活力
管好用好代表联络站。
首先在强化顶层制度设计上,大埔县统一制订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和村级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制度,从工作安排、接待公告、建议收集、交办反馈、资料归档等各方面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确保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代表接待群众活动,推动镇村两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真正成为群众联系代表、代表服务群众的“服务站”“连心桥”。
其次,有效开展代表主题活动。如2018年在“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期间,湖寮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们现场监督了湖寮镇政府依法强制拆除水库征地范围内一户房屋,在县城综局、县公证处配合见证下,阻碍水库施工的房屋被拆除完毕,有力地助推了全镇重点项目建设,提高了征拆工作质量。
在2019年“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期间,全县共有180名县人大代表、750多名镇人大代表参加活动,活动参加人数和活动质量明显提升。2019年以来至2020年5月底,全县共有 700名各级人大代表到联络站开展活动279场次,接待群众854名,收集意见建议280条均转交政府有关部门办理落实,有力推动一批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的解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在大埔县镇人大的共同努力下,代表担当作为、履职为民的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一年多来,全县共有135位代表捐资兴办公益事业合计3700多万元,其中全国人大代表邓振龙捐资3200万元用于扶贫济困、助残、疫情防控以及支持家乡建设;县人大代表陈衡礼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代表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踊跃捐款捐物,助推复工复产,先后有57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共捐款260多万元及防疫物资一大批。
本报记者:刘润涛
编辑:黄振韬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