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在兴宁市罗岗镇富强村,村党支部书记兼甘薯合作社社长杨新伟与社员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着给其它村送甘薯种苗,准备薯粉加工厂等事宜……
位于兴宁市北部山区罗岗镇的富强村,山地多,耕地少,外出务工人员多,这里曾经丟荒弃耕严重。从2019年7月开始,在兴宁市委市政府及当地镇政府的支持带动下,该村发展甘薯种植,如今全村甘薯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甘甜鲜香的小甘薯,让人尝出了耕地披绿,产业振兴双赢的两种好滋味。
下足“精”功夫 煤炭老板变甘薯专家
富强村的两委干部兼合作社社员黄灵至今仍记得,2019年6月30日,罗岗镇党委政府为推动绿色产业,实施乡村振兴,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到惠州市博罗县参观甘薯种植基地的情景。“没想到他们的甘薯种植得那么好看,一根根匀称毫无斑点,当然价格也就卖得好。”黄灵笑着说。
一根小甘薯,品出了生态经济双赢两种好滋味(钟思婷 摄)
“甘薯一年能种两造,亩产能达到4000斤,按2元每斤计算,每亩产值能达到8000元,远远高于原来种植水稻的产值,更何况我们还有那么多田地丟荒。”一笔账算下来,两委干部眼前一亮。原来富强村全村2600多人,常年居住的仅800多人,且多为留守老人儿童,耕地丟荒严重,早就成为困扰两委干部的问题之一。
2019年9月,罗岗镇政府邀请了广东省农科院甘薯研究所专家,对富强村是否适合发展甘薯种植进行了调研。经检测认定,富强村的沙质土壤、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甘薯生长,毗邻罗岗河又为灌溉提供了优质水源,且该村拥有罗岗难得的大面积平地,为其发展现代化甘薯种植提供了基础。
面对绿意葱茏的甘薯地,杨新伟一脸自豪(杨思苑 摄)
农科专家的肯定,增强了村两委的信心。发展机械化种植前期投入大,其他村民有犹豫,于是村两委干部先带头种起来。在杨新伟的带动下,村两委干部5人凑了30多万,加上跟镇里借的10万元,成立了雄德种养合作社。流转土地,购买种苗……他们就这样开始风风火火地干起来。
富强村甘薯即将迎来丰收(钟思婷 摄)
“我们种了一辈子的甘薯都面朝黄土背朝天,我们不信你这个煤炭老板还能将番薯变成金子了。”刚提出流转土地发展甘薯种植时,杨新伟及其社员受到了村里一些人的质疑。于是他们决定让结果来说话。要让甘薯种植摆脱传统土方法种植导致的产量低、品质不高等局面,就得下足“精”功夫。在专家指导下,甘薯种植从打泥、下苗、滴灌、施肥到收成,全部按规程操作,实现科学化精细种植。
“就拿打泥来说吧,我们现在按要求将泥土尽量打细小,这样甘薯种出来形状更美观匀称,还有利于导管导入农药打虫。”杨新伟说起甘薯种植来头头是道,曾经的煤炭老板在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后成为了带领村民种植甘薯的专家。
“风吹草地现黄土”变“绿意葱葱藏宝薯”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曾经的荒田变得绿意葱茏,田地里埋藏的“宝薯”让社员们喜上眉梢。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因为埋头苦干,缺乏宣传,甘薯堆在仓库卖不出去。
大小适宜、皮色鲜艳、甜度良好的罗岗甘薯打响了品牌(杨思苑 摄)
丰收的喜悦与甘薯卖不出去的现实冲击,压得社员们喘不过气来。12月份的寒冬,杨新伟对着满仓的甘薯正发愁,就在此时,镇政府送来了温暖。该镇出资5万元帮忙设计制作了包装盒,提升甘薯档次。积极发动镇村干部、在外乡贤品尝购买,并在广州市帮扶单位推荐下参加了天河区帮扶兴宁农特产品展销会。大小适宜、皮色鲜艳、甜度良好的罗岗甘薯打响了品牌,销售一空,合作社社员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场山雨过,清风阵阵袭来,掀起地里的绿浪。富强村的村民杨山特别喜欢雨后沿着村道去看看那田地里的一片绿色。“以前丟荒弃耕严重,到处都是荒草黄泥,现在种上番薯,环境美了,心情都舒畅了。”不仅如此,甘薯种植还解决了本村一部分劳动力,种植高峰期曾经一天雇佣50多名劳动力,去年仅工资就开出8万多元。
镇里提供设计包装,提高了甘薯档次(杨思苑 拍摄)
在罗岗镇,与富强村一样发展甘薯种植的还有高陂、源清、五福村。善于摸索总结经验的杨新伟,还在专家的指导下,于去年10月份开始了自主育苗的探索。如今3亩多的种苗基地实现了罗岗镇内4个村及贫困户甘薯种苗的自给自足,减少了运输成本,提高了成活率,品种更丰富。现在社员们个个都成了甘薯专家,为其他村村民及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
“再过十几天,富强村甘薯即将迎来丰收,我们将在去年卖鲜薯的基础上,发展加工薯粉、番薯粉丝,延长产品线及产品保质期,争取将甘薯成为‘一村一品’项目”杨新伟说。富强的甘薯,正在通过前期的积累,厚积薄发,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主导力量。小小一根甘薯,品出了生态经济双赢的两种好滋味。
本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钟思婷 刘海阳
通讯员:杨思苑
编辑:李子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