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兴宁·文峰

散文

梦里回回稻花香

◆琳琳

思绪就如王菲《不一样的精彩》的画面:一声“王菲”,就回到了童年。恍惚间,又回到了那片绿油油的稻田。一个瘦小的齐耳短发小女孩欢快地奔跑在田埂上,嘴里喊着:阿公,阿公……倏地,思念化作断线的泪珠落了下来。

也许,是外公多舛的命运让我伤感;或许,是对外公的思念让我动情。

我有一个幸福而美好的童年!

儿时,父母赶上了上山下乡的年代,我们姐弟三人都出生在遥远的异乡。父母既要忙繁重的工作,还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特别是我这个刚断奶的婴儿,实在是无暇顾及,唯有向家乡的亲人求助。在缺衣少粮、生活艰难的年月,外公在紧要关头把照顾我的任务担了下来。

抚养年幼的孩子,对于外公一个大老粗男人来说,不是一件易事,也并非外公的责任。可是那一年,外公看见年仅一岁的我在奶奶家的泥地上爬着,浑身脏兮兮的,奶奶还要照顾比我小几个月的堂弟,无暇细致地照顾我。外公便起了怜悯的心,主动把照顾我的重担要了过来。

外公年轻时勤劳勇敢却命运多舛。30多岁,外婆就去世了。外公只有两个女儿,女儿们都出嫁后,外公孑然一身。我的出现,给外公孤寂的生活带来了生气也带来了忙碌。多少个日日夜夜,外公一个从未照顾过婴儿的大老粗男人,给我喂着米汤、换着尿布、抱着我哄着我。在外公的精心照顾下,我一天天健康成长。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就能记事了,我突然就能记忆了,记忆一直牢牢地放在脑海里、心海里。是三岁了吗?我躺在外公的怀抱里咯吱咯吱地笑得像银铃一般响亮,我记得,我快乐地跟在外公的身边开心地玩耍……记忆里满是快乐,满是自由,满是自在,满是无穷无尽的幸福……

粤北山区的老家,在我的记忆里,因为有了外公,满是厚重的回忆,因为外公,我才记得我来自哪里。

外公的家,山清水秀,巍峨的群山环绕着人烟,房子依山而建,人就在群山的包围中,悠闲、惬意。站在门前一眼望去,是一片连一片一垄接一垄的稻田,满眼都是生机勃勃的绿意。我记得,外公的房子是古朴的客家老瓦屋:泥砌的灶台,柴草烧的火,生铁铸的锅。门前有一口双龙石雕古井,清冽的井水啊,我一生都记得它甘甜的滋味。清晨和傍晚,村里的人都挑着木桶,去古井打水,水哗啦哗啦地响着进了木桶。水,滋养着整个村庄的人。

记忆里,外公守护着我。清晨,天未亮,整个村庄还笼罩在乳白的雾气里,外公就起床了。他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拿着柴刀,轻声地对我说:阿妹,阿公上山砍柴了,你在家乖乖的啊。我就乖乖地说:嗯,阿公,要给我带野果回来。我起来,喝完外公用生铁锅熬煮的清甜的白米粥,就独自站在门前的石阶上,望着广阔的天空,望着无垠的稻田,思绪那么空那么远,像鸟儿一样在天空翱翔。

外公也经常外出劳作一天,出门之前他煲好清甜的白米粥,做好了菜,叮嘱我要记得吃饭。我还不满足,要阿公给我买白米糕吃,外公出门了。我一个人,望着天,望着绿油油的稻田,望着禾坪里晒着的黄澄澄金灿灿的稻谷……走街串巷卖白米糕的阿叔从村里走过,我拿着外公给我的半碗白米跟阿叔换来了一块甜甜的白米糕美滋滋地吃着,那时的吃食总是那么质朴和美味,美好的味道悠远隽永,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阿公上山砍柴割草回来,总不会空着手,不是带回酸甜的野果,就是圆溜溜的鸟蛋,都是些珍贵天然的食物。酸酸甜甜的野果,带着大自然野地里的气息;小巧又白皙的鸟蛋,香甜可口,它为儿时缺吃少穿的我补充了营养。

晚饭,村里的人们极少坐在自家饭桌上吃,都是搬着小板凳,端着海碗在禾坪里聊着天、欢声笑语地吃着,这时,小孩们就会闹在一起,在田地里追着萤火虫,萤火虫尾巴上的萤光一闪一闪,像一盏盏小灯,奇幻得像童话里的梦境一般。

6岁时,父母从遥远他乡调回了广东工作,把我接了回去。从此,我远离了外公,远离了故乡。外公、故乡,就成了我抹也抹不去忘也忘不掉的乡愁。

偶尔,外公会坐上长途客车长路迢迢地来看我,我抓着外公的手耍着赖不让他离开我,外公说:妹妹,你去买一点东西给阿公。可我买回来后,外公却回了故乡。夜晚,我哭湿了枕头,只能越来越坚强地长大。长大后,我才知道,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接受失去的过程!

耳边响起陈琳怀念父亲的一首歌《抱紧我,别走!》,儿时,我就像依恋父亲一样地依恋着外公。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在心里喊着:外公,别走……

常常在午夜时分进入梦乡,梦里,我又回到了那片绿油油的稻田,正是稻谷收割的季节。一个瘦小的齐耳短发的小女孩欢快地奔跑在田埂上,嘴里喊着:阿公,阿公……外公用镰刀割下一把沉甸甸的稻谷,回头应着,微笑地看着我……

游记

巍巍兴宁文峰塔

◆图文/何日胜

某年盛夏,结友三人,参拜文峰塔。驱车至文星村,下得车来,抬首即见巍巍文峰塔。

文峰塔,坐落于宁新街道办文星村长陂岭上。文峰塔园占地10亩见方,山岭徐缓,绿草茵茵,坡无林木,植被似非人为所植,随意生长。岭顶突现一高塔,无旁物过渡,巍然屹立,似是天外飞来。立于塔下,抬首仰望,塔尖入云,人自觉渺小。塔下有半米高矮墙围护,塔座四周杂草丛生,似无人护理,景象有些破败,与刚正不屈之巍巍高塔反差甚大,给人以沧桑与遗憾。塔底有一门,登塔可尽观兴邑大地。



塔身处镶嵌石碑一块,刻有碑文,记述塔之概况。《兴宁县志(1992年版)》第723页载曰“文峰塔,初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光绪七年(1881)重建。文峰塔主塔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塔高11层、30余米,第一、二层为正方形,其余各层为八角形,塔顶火葫芦酷似饱蘸墨汁之笔。塔身全部以青砖砌成,各层均有瓦檐环抱。造型挺拔秀丽,建筑工艺精美。”1980年9月,文峰塔被兴宁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时邑人诗赞曰“玉笋排空插大罗,当年丞相此经过。月华彩映生花笔,岚气晴开拥髻螺。三鸟纵横霄汉路,星辰摇动海天波。峰高领得春风好,万木先沾雨露多。”

兴宁,我之家乡,晋置县,境内有宁江,因兴旺安宁而得名。据考,文峰塔建造源于兴宁“塔井锁金龟”之传说。自古至今,兴宁少有战乱,偏安一隅。清后期,文人、术士考究到兴宁地形乃“龟形”,主兴宁平安、出文人,有诗云:“铁网城头架,金龟水上浮。任尔天下乱,兴宁唔使愁!”为防金龟游走,术士们便在兴宁城内龟脚部位打井四口,意为钉住龟脚。在城外之东,建文峰塔,意为镇住龟尾。此后,果如预言,兴邑大地,人才辈出,商贸发达。兴宁曾是粤赣闽地区性商贸中心,素有“小南京”之称。

兴宁文风兴盛。据不完全统计,兴宁清代计考取进士、举人286人;现当代将军111人,两院院士5人,大学校长48人,博士289人,教授1300余人,有“一桌两院士,一家三清华,一腹四知县,一屋五将军,一县六国脚”被传为佳话。文天祥、祝枝山、周恩来、叶剑英、何香凝、柳亚子等众多名人、伟人曾驻足兴宁,留下史迹。

自古有言,有塔必有寺。文峰塔下有寺,为白云寺。白云寺,位于文峰塔北面百米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白云寺老址在百米外长陂岭文星小学校园内,原名白云庵,占地亩余,砖瓦房构筑,建有大雄宝殿。白云庵前为长陂学校(今长陂小学),后为罗氏探花祠。长陂学校右前方原有一古亭,为穿心亭结构。相传老师常带学子至亭中讲学,宋代邑人罗孟郊幼时于此放羊,常在亭外听课,得以蒙学,再经刻苦攻读,后高中探花。由此,后人将此亭改为古牧亭。古牧亭曾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年重修,并镶嵌“古牧亭”亭碑两块,其字由邑人罗玉亭所书。1958年该亭被拆,亭址用地扩建为校舍,原两块“古牧亭”亭碑现存于白云寺。白云寺与长陂小学相邻,因有忧学之虑,1998年迁至文峰塔北面山坡处,依原样重建。白云寺内存有一宝,为兴宁邑人、宋朝探花、大学士罗孟郊墓碑,长近2米,宽0.6米,厚0.1米,碑文中部模糊,隐约辨得“宋名贤学士罗孟郊之墓”字样,落款字迹更是模糊,中有“邑庠”两字,其余难考。白云寺建有大雄宝殿、斋堂、僧舍、客房及会客室等,供奉三宝、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呢罗笑佛、韦驮菩萨及十八罗汉等各路佛祖菩萨。寺有二联,其一为“白莲宝塔伴兰若;云霞甘露荫黎民”,其二为“白玉莲花菩提静坐佑百姓;云呈紫气佛光普照万民安”。

小说

卖花记

◆肖曙光

咖啡厅门前,有两个10来岁的小女孩在卖花。一个叫二娟,另一个叫姚小花。每个周末的晚上,她们斜挎着装有玫瑰、康乃馨、满天星之类鲜花的挎包,来这里卖花。

记得第一次,来这里卖花的时候,两人怯生生地对我说:“叔叔,可以在这里卖花吗?”

看见我在犹豫,二娟告诉我,她俩是同一个村的,父母在城里打工,但收入微薄。她俩来城里读书,由于没有城市户口,要交一笔金额不小的赞助费,两家的父母为此整天愁眉苦脸。

“我们想帮一帮爸爸妈妈。”两个女孩眼巴巴地看着我,生怕我不同意。

我暗暗叹了口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我答应了她们的请求。

二娟比姚小花胆子大,看见进进出出的人,会主动迎上去,细声细气地喊道:买朵花吧。

姚小花刚开始喊不出口,嗓子眼就像堵了一团棉絮。二娟鼓励她,怕啥?一边说一边把她推到客人面前。

有天晚上,11点钟了,姚小花的花还没有卖完,她靠在墙边,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二娟催促道:“还不赶紧点。”

姚小花揉了揉眼睛,一脸疲惫地说:“卖不完就算了。”

“莫偷懒。”二娟把她手里的花拿过来,跑到马路对面卖去了。

看得出来,二娟尽管比姚小花个头矮,却处处像姐姐一样照顾她。

卖完了花,她俩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零钱,就着咖啡厅门前的灯光,一张一张整理好,然后认真地数上好几遍。

“今晚赚了多少钱?”我笑着问道。

“三十块。”“三十五块。”她俩扬起手里的钱,开心地告诉我。

我听了一阵心酸,她俩赚的还不如我抽的一包烟的钱多。

情人节的晚上,咖啡厅里人头攒动。我忙着打理生意。好不容易歇口气,看见姚小花在卖花。今晚她竟然背了两个挎包,挎包里装满了鲜艳的玫瑰花。

她也会学做生意了。今晚的玫瑰花一定能让她赚上一笔的。

生意果然很好,姚小花忙得手忙脚乱,一边从挎包里拿出花给客人,一边接钱找零,满头汗水也顾不上擦。

送几位客人出门后,我看见一对年轻情侣走到姚小花面前,女的看中了她右边挎包里的一枝玫瑰花,“就这枝吧。”她满脸欢喜地对男友说。

男的掏出10元钱,递给姚小花,顺手拿起那枝玫瑰花。

没想到姚小花连声说道:“不行,不行。”一把抢过花,说:“这枝不能卖给你。”然后,把左边挎包伸到男的面前,“你买这边的花吧。”

“哎,我爱选哪枝就选哪枝,你管得了吗?”男的生气了,说完,就要去抢右边的花。

姚小花连忙躲闪着。男的大声嚷道:“怎么回事?还卖不卖?”

姚小花把左边的挎包伸过来,固执地说:“你选这边的吧。”

男的不肯,女的也很气愤:“哪有这样卖花的?”眼看就要起争执。我忙上前劝阻,“小花,卖哪边的花不都一样吗?”

“不一样。”姚小花说,“左边的花,我想先卖完。”

这个小花呀,哪能这样卖花?要是二娟在,肯定不同意这样做。对了,二娟呢?我看了看四周,不见二娟。

“她?”姚小花低声说,“生病了。”

“感冒了?”我问。

姚小花摇摇头:“不是的,得了重病,听说要动手术,得花好多钱。”

我心里一紧,随口说道:“那她以后不能卖花了。”

“能的。”姚小花拍了拍挎包,大声说,“我帮她卖啊。左边是她的,右边是我的。”

原来是这样。“你看。”姚小花天真地冲我笑了笑:“她的花都快卖完了。”

“你这样做,自己的花就卖不完了。不是很吃亏吗?”我问她。

“亏啥?”姚小花脑袋晃了晃,说:“二娟是我的好姐妹,我答应帮她,就不能说话不算数。”

刚才还气呼呼的那对情侣,听了事情的经过,眼眶都湿润了,女的拿起姚小花挎包里的玫瑰花说:“我们一起帮你卖,好吗?”

诗歌


那场风雨,下得如此急切(外一首)

◆黄柳军

五月的粽子,还没有包好

屈子的诗词,还没有沉入水底

汨罗江的石头,还没来得及打捞出来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这些完美的篇章

包裹成一颗爱国心,活出了民族气节

从两千多年前走来的历史烟尘

打开艾叶飘香的季节

恍似昨夜的那场风雨,下得如此急切

在雨声中,我看见

在雨声中,我看见

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站在汨罗江边

在雨声中,我听见

一颗猛醒的石头,拨响了两千多年历史

被流放的天空,并没有失去贞节

他和你一样

怀抱远大志向,书写不屈的诗词

被诽谤的真言,并没有失去操守

他和你一样

穿过悠长的日子,闪现万丈光芒

在雨声中,我看见

辟邪的艾草,还在为你的气节疯长

在雨声中,我听见

怀念的粽子,发出震天动地的呐喊


张小豪近体诗

(六首)

品茶听雨感怀

闲窗听雨抱春壶,犹似琵琶逐野凫。

夹岸原知蕉叶梦,重峦不见荔枝途。

燎庭莫令轻马骨,翰苑由来多犬儒。

别有飘萍归倦客,一池碎影入东垆。

咏凤凰树

名冠群芳不俗游,独燃焰火上高楼。

荼靡已向春花尽,菡萏方随日影浮。

欲剪红绫归梦阁,还将本色卧兰舟。

琴台引曲相如赋,化作残霞到九秋。

夏风吟

半掩柴扉竹满墙,一镰新月钓荷塘。

忽而波静浮云鹤,顿觉枝摇漫暗香。

除却青袍还鲁钝,但留瘦骨耐炎凉。

风流依旧池边柳,犹自纤纤画黛长。

咏文竹

秉性生来尚自由,何曾贫贱折清流。

只缘筋骨时人妒,片片青云落亶洲。

齐昌古南门怀想

苍茫暮色怕登楼,望断天南梦未休。

垣圮墙残斑血泪,山横水折写春秋。

衙斋远近弘文庙,杠盖高低过冕旒。

闻道前朝朱雀老,依然明月照城头。

田荒

初疑敕勒隐牛羊,却教江南似北疆。

不见桑麻三尺绿,岂唯蔓草十年荒。

时殇错谱神农曲,国稳宜书稻黍章。

短笛清风春梦了,白云何处是吾乡。

编辑:张晓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