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梅州讯 “不外出务工就没有更多的收入,出去了家里老人小孩又没人照顾。我现在一出家门就进厂门,赚钱顾家两不误。”日前,丰顺县潘田镇填江村村民杨翠翠进到村里新开工的“扶贫车间”上班,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帮她化解了“两难矛盾”。
填江村巧媳妇们手脚麻利地缝制着衣服,车间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
填江村是省定贫困村。2016年以来,广州环投集团对口帮扶填江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夯实基层党建、谋划扶贫项目、扶持就业创业,精准打响脱贫攻坚战。2018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212人全部脱贫。今年3月24日,由村活动中心升级改造的党建扶贫车间正式运营,驻村工作队把车间搬到村里头,将岗位设到家门口,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激发造血新动能。
填江村党建扶贫车间。
记者走进填江村党建扶贫车间,“哒、哒、哒”的缝纫机响声在车间内此起彼伏,裁减布料、穿针引线、钩边缝纫……填江村巧媳妇们手脚麻利地缝制着衣服,车间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我忙完家务活,一有时间就过来车间,在这里有劳有得,真要感谢驻村工作队。”建档立卡贫困户刘灵芝开心地说道。车间开工的第一天,刘灵芝就积极培训上岗。瘦弱娇小的她,干起活来却精气神十足,记账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她每天的劳动成果。“灵芝手巧学得快,这样下来一个月拿两千多元没问题。”一旁的服装加工厂负责人谭曼莉一边收验货件一边夸奖道。
填江村巧媳妇们手脚麻利地缝制着衣服,车间呈现出一片忙碌景象。
与杨翠翠和刘灵芝一同做事都是村里的家庭主妇,她们忙完家务,在田间地头闲暇时,就过来车间当“上班一族”。“村里青壮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留下家庭主妇等闲散劳动力留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孩子。如果他们也能利用空闲时间赚钱补贴家用,可以增收不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罗宇峰告诉记者,为了找到合适的长期输血产业,他和村“两委”干部们提前半年时间谋划准备,多方调研走访,到全县各地寻找合适厂家,一家家上门寻求合作。
本报驻丰顺县记者林玉莹采访贫困户。
展示精心制作的儿童礼服。
“我们几乎跑遍了整个丰顺县,才‘跑’出这个扶贫车间,最后选定服装加工,还是因为技术含量低、工作时间灵活,妇女们上手也快。”罗宇峰说。邻镇丰良镇服装加工厂老板谭曼莉被罗宇峰多次登门洽谈合作的诚意打动,答应到填江村协助开办扶贫车间,并共享货源订单。扶贫工作队利用产业帮扶资金首期购置了15台缝纫机,供开工使用。为保障扶贫车间正常运营,目前扶贫车间暂由村支部负责运作,驻村工作队还积极联系了珠三角和丰顺当地的服装厂,争取对接更多的订单。
“村里开办车间,解决了村民务工和顾家之间的矛盾,盘活了农村劳动力的闲散时间,既不耽误农活,又增加村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潘田镇党委书记杨昆表示。下一步,该镇还将视运作情况支持填江村党建扶贫车间扩大规模,添置机器设备,最多可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让潘田镇的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本报记者:林玉莹
摄影记者:钟小丰
编辑:丘琼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