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结核病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致死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其中肺结核又是最常见的一种结核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70亿人口中,每四人中就有一个人的体内携带着结核菌,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人数约为86万人,而且结核病治疗时间长,还有可能终生携带。因此,结核病至今仍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
各种传染病一直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它们就像随时会爆炸的炸弹需要人类时刻警惕。目前,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国内从这次疫情中吸取了经验教训,既要提高对新发传染病的警觉性和应对能力,也要重视各种传染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同为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和新冠肺炎有哪些不同?为此记者采访了梅县区慢性病防治院副院长、结核病学副主任医师赖映君,请她来谈谈“肺结核遇上新冠肺炎”,该怎么办?
赖映君介绍,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另外,肺结核也是比较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从症状来看,肺结核常见是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这与新冠肺炎的某些症状也有些类似,但肺结核病一般情况下发热多为午后的低热,肺结核病的症状特征是咳嗽、咳痰一般都持续2周以上,或有痰中带血、咯血等症状。如果有上述症状者,应及时到肺结核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明确诊断。
赖映君表示,虽然肺结核和新冠肺炎都有发烧、乏力、咳嗽等类似的症状,但他们的病原体是不一样的。新冠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可以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检查做出鉴别诊断。一旦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清楚是什么疾病后,再对症治疗。
由于肺结核和新冠肺炎都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它们的预防方法也是比较相似的,赖映君建议:
1、控制传染
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并给予规范化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及早治疗对肺结核患者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肺结构破坏,减轻肺功能损害,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结核病对周围人群的传播。
2、降低细菌、病毒密度
比如做好开窗通风,让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可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3、及时隔离
一旦发现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实施隔离措施,并积极配合治疗。
4、增强免疫力
均衡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的摄入,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做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可以了解有没有感染过结核杆菌。若已经出现相关症状,则可以通过痰涂片或痰培养(耗时4-8周)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等进行病原学检测,以及通过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目前,新冠肺炎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核酸试剂检测、病毒基因测序、血清学检查,当然还要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辅助诊断。
此外,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需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一般情况下接受周期为6个月的药物治疗后就会痊愈,耐药结核需要再治疗18个月到24个月,甚至36个月。
尽管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努力研发,但目前还没有可以治疗新冠肺炎的疫苗。因此,目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最后,传染病虽可怕,但仍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携起手来团结一致对抗它们,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本报记者:江波
实习编辑:侯珍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