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梅州大地处处激荡着春日乐章。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当前全国上下落实统筹推进新冠肺炎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时期,做好农业生产工作,意义尤为凸显。
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更是我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在疫情防控与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叠加期内,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及早部署、及时行动,为稳住农业生产,保障市民“菜篮子”、“米袋子”供应充足,贡献了产业力量,并继续朝着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迈出坚定步伐。
产业园数量全省第一 主导产业产值破百亿
走进梅州市乐得鲜(梅江)蔬菜产业园,一个个现代化大棚,隔绝了虫害侵袭。各类无公害蔬果在此无忧生长,水肥通过滴灌和喷灌系统每日定时定量浇灌作物,工人们埋头采摘成熟的蔬果。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快速普及,得益于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梅州市乐得鲜蔬菜基地蔬菜进入采收期,菜农们正抢抓晴好天气,采收蔬菜,外运销售。 (钟小丰 摄)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梅州农业基础深厚,资源禀赋突出。自2018年我省启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以来,梅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列为重点工作,全市上下抢抓发展机遇,先后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量位居全省第一,累计获得7亿元建设资金,并率先实现省级产业园全市全覆盖。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部门获悉,目前,全市12个产业园共吸引136家实施主体参与产业园建设,规划建设项目达到369个,计划总投资达到24.26亿元。截至2019年底,2018年创建的5个省级产业园已投入省级补助资金2.5亿元,占省级补助资金总额的100%;规划建设项目数为139个,已完工133个,完工率为95.68%,比全省平均值高出19.14%。其中,大埔县蜜柚产业园、平远县脐橙产业园项目完工率均达到100%。2019年创建的7个产业园各个建设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抓好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就牵住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牛鼻子”。至目前,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共涵盖了64个乡镇,带动农户8.49万户,其中贫困户10625户。数据显示,2019年,产业园内农业总产值达到171亿元,其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102亿元。产业园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1.4万元至2.32万元之间,真正实现了广大 农民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守护“米袋子”“菜篮子” 产业园复工复产全面铺开
最浓春意在田间。在蕉岭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良种繁育、有机示范种植基地,工人们正驾驶着插秧机,在高标准农田里留下一行行嫩绿的秧苗。当春耕春种遭遇突发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切看似寻常的背后,却是诸多努力的成果。
蕉岭县蕉城镇龙安村的丝苗米基地,工人正在驾驶农机插秧。(高讯 摄)
1月26日,调货电话持续不断涌入手机,梅州市建丰粮业负责人温崇文感受到疫情给市场带来的恐慌。当天,他通知全体员工返岗加班,次日旗下所有门店开业,生产线恢复生产,全力保障当地客户和消费者需求。作为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企业,建丰粮业是蕉岭唯一一家国家级的重点保供给企业。“那一天,我们所有门店前后被抢空8轮货、我们补了8轮货,后来老百姓看到米确实不缺,心态就稳下来了。”
“五谷杂粮,谷子为首”。大米贵不仅影响群众生活,还有可能动摇战疫信心。“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保供稳价,承诺在3000吨库存消耗完之前绝不涨价。”温崇文告诉记者。尽管原材料价格不变,但由于人力成本、防疫物资成本上涨,使得企业经营压力陡增,但并未传导至消费者,而是由企业“吸收”。
在全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涉及“菜篮子”、“米袋子”产业园数量占据1/3。在疫情防控期间,相关产业园及实施主体企业积极作为、服务大局,全力保障市民“米袋子”、托好群众“菜篮子”。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园企业不仅履行了保供应的义务,更扛起了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彰显了企业应有的担当。
梅州市乐得鲜(梅江)蔬菜产业园是我市目前唯一蔬菜产业园。受疫情影响,2月上旬、中旬,蔬菜产业园内的实施主体企业基本关闭了线下实体店销售。为保障市场需求,梅州市乐得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批发业务一直开放。“我们发现起初蔬菜批发量每天只有4-5吨,不到日常的1/10,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线上买菜需求旺盛。” 企业负责人郭洛先告诉记者,随即企业改变计划,为消费者增设蔬菜订购配送服务,并提供不同价位、多品类套餐,业务范围更是辐射到珠三角。园区实施主体企业纷纷改为线上销售,并提供零接触配送服务,不仅解决了蔬果产品滞留田间的问题, 还有效保障了城区“菜篮子”等农产品的稳定供给。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保供稳价同时,我市各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开展春季农业生产,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一线指导农业企业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协助解决复工复产难题。截至目前,我市各产业园大部分实施主体已复工复产,春耕春种等春季作业如期开展,为今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产业园内工程建设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
补短板强“链条” 产业园助力产业升级
早春是柚花飘香的季节,农户们忙着疏花授粉,为提高金柚座果率努力。位于大黄村的梅县金柚产业园回到一年中难得的静谧时刻,但并未按下“暂停键”。
梅县金柚产业园内实现全自动运行。(连志城 摄)
众信水果专业合作社硕大厂房内,前不久刚运抵的套袋原材料占据了厂房近一半空间,五条生产线等待随时开工的指令。“去年,我们收购了2000万斤沙田柚和蜜柚。通过引进和更新相关设备,实现柚果从清洗、称重、分级分拣,整个过程可以做到全自动。”合作社负责人古东胜介绍道。而就在几年前,该合作社一年柚果收购量不过200万斤。
曾经没仓储、缺设备的窘境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得益于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支持,古东胜和他的合伙人谋划着引进无损测糖设备,朝现代化农业再迈进一步。这一设备正因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和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实践后,引起了众多柚果企业及合作社的兴趣。“过去我们挑选果子是看外形看重量,但通过这个设备可以实现‘内外兼测’,真正把好吃又好看的精品果选出来。”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精准筛选,实现柚果商品价值再提升。企业下一步计划提供无损测糖及包装等社会化服务,让产业园内柚果企业、农户一同品尝技术革新带来的“甜头”。
在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柚苷提取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戴着口罩、手套,穿着鞋套投入到柚苷提炼工作中。柚苷是一种存在于植物材料中的类黄酮天然成分,可应用于生物药品、食品和日化中。“经过一年多的试验,我们柚苷提取物纯度已经从87%提升至95%,今年能提升至98%即可投入市场。”企业负责人李永生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与多家上市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柚苷提取也为企业自身进军生物医药、食品领域打下基础。
回看梅县金柚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果,梅县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利云感触良多,“借助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东风,梅县金柚产业实现从种植生产、加工流通、品牌营销等全链条的延长和完善,近年又引进顺丰、中化、绿盟等大企业参与,借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度、产业科技含量大幅提升。"2019年,梅县金柚产业园内农业总产值近55.2亿元,约占全区的70%,产业园区域内金柚(主导产业)一二三产业总产值达到38.29亿元,占69.36%。
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推进种植标准化、三产融合同时,也着手布局核心品种、优势品种选育和推广。
农产品竞争的根本是种子的竞争。蕉城镇龙安村位于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核心区。今春,“客都寿乡1号”将在这片农田开展首次早稻种植及大田种植试验。温崇文表示,此次种植旨在试验该品种在全年的适应性,研究早晚两季表现力区别。据了解,在去年晚稻小面积种植试验中,“客都寿乡1号”各方面性状表现优异,每亩干产900多斤,比美香占和象牙香占高出200-300斤/亩,大米在口感、香味等各方面均不逊色于后者。蕉岭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园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客都寿乡1号”晚稻谷种已进行南繁,预计今年晚造将在产业园范围内种植6000亩,争取明年推广到万亩。去年,我市首个育苗工厂也在蔬菜产业园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市农科院蔬菜室主任刘燕看来,育苗工厂通过对新品种试验繁育,不仅使蔬菜产业链更为完善,更是能从源头上推动解决蔬菜“供需”问题,让企业、农户产出市场需要的好产品。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任重道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阶段成效,但依然存在品牌建设待加强、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待延伸等问题,“省、市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出的要求,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现有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全力创建梅州柚优势产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做好项目储备,争取更多特色产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地梅州。”
本报记者:张 柯
特约记者:廖静宜 汪敬淼
通 讯 员:肖铭浩 梁伊藕 黄 驰 梁元锥 温 新
编辑:杨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