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是一场阻击战,扶贫是一场攻坚战。这个特殊的春天,我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在保障贫困户生命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春耕复产、协调就近就业、帮助售卖滞销农副产品……在省定相对贫困村这一个战场上打赢了两场战役,奋力吹响今年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冲锋号。
人勤春早
按下生产“快进键”
东风吹绿草,布谷劝春耕。在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育秧播种、施花授粉、挥锄劳作……人们纷纷走向田间地头,为新一轮的希望忙碌着,同时按照要求自觉分散作业,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村民正在田间育秧播种
“我们提前宣传复产复工自我防护知识,也从多个渠道筹集了5000个口罩发放给各家各户,现在无论是帮扶的木耳种植、光伏发电,还是贫困户自家的柚子、水稻都已经开工,完全有信心防疫生产‘两不误’。”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人民政府驻玉水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罗明翔说。
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的果蔬大棚内,村民正在辛勤劳作
忙完自家的农事后,玉水村贫困户钟金招来到小蛮牛公司经营的果蔬大棚除草。她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几年的生活真是大变样,以前根本没有成本种植农作物,只能干点散工维持生活;现在帮扶单位会送种子、买肥料、包销售,空闲时还可以务工,一天120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绿公司”)肉鸽扶贫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加班加点,大埔县西河镇漳北村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各个扶贫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我市各省定相对贫困村开足马力,按下扶贫“快进键”,迎接脱贫“大考核”。
门口就业
稳定收入“挺腰杆”
每天一大早,五华县潭下镇品畲村贫困户李金灵就戴好口罩,骑上垃圾清运车,沿着乡间小道收集载运垃圾。“挺开心的,靠自己的双手赚得一份稳定收入,感觉腰杆都挺直了。虽说2000元不多,但是帮补家里生活够用了。”李金灵笑说。
据广州市供销合作总社驻品畲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史逸松介绍:“保持村庄干净卫生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去年底村里购置的2部垃圾清运车正好派上用场,我们便请来2位不便外出务工的贫困户给予安排公益岗位,李金灵就是其中一位。”同时,史逸松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工作需求,帮忙物色工作岗位,积极协调返岗就业,目前除个别遗失身份证的贫困户还滞留在村外,其余有劳动力贫困户已基本复工复岗。
为了不让疫情影响贫困户的收入,我市各有关部门通过信息系统全面摸查贫困户的就业情况,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向贫困户推介就近就业岗位,追踪护航他们渡过难关。
“我们大力宣传工业园区、扶贫车间的招聘信息,在本县工业企业就业的贫困户每人每月可享受交通补助200元,尽量把贫困户的务工问题解决在‘家门口’。”五华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邓炼中说。
消费助力
化危为机“鼓钱袋”
疫情期间,各大餐饮企业暂停营业,对食材供应商产生了一定影响,金绿公司就是其中一个。
“我们之前线下销售的比例占了七成,疫情使产品肉鸽的价格和销量都有所下滑。”该公司总经理陈伟波说,“但是,作为兴宁市的龙头扶贫产业,我们不能让贫困户承受‘致命’影响,因此对他们养殖的鸽子仍然按照行价全部收购。”
压力渐增,如何化“危”为“机”?
关键时刻,广梅指挥部、对口帮扶单位珠江实业集团迅速行动,对接广州社区资源,畅通肉鸽销售渠道。“现在价格已基本恢复到疫情之前,还使得线上销售的比例增加到六成,特别是社区方面供不应求。”陈伟波告诉记者,这提高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使产品的价格和销量有一个较好的保障。
自疫情发生以来,广梅指挥部就积极牵线搭桥,对接广州各大连锁超市、电商企业、知名生鲜品牌等,为梅州打开窗口纾解扶贫产品滞销问题。“广梅指挥部直接发函过来,我们立即梳理了所需的农副产品,还自驾到梅州本地了解采购,发现质量基本都不错,有些已确定了长期合作的初步意向。”广州市供销总社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晓武说。
本报记者:刘巧
摄影记者:吴腾江
编辑:杨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