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赏析祝枝山《游神光山》
●李小星
游神光山
明·祝枝山
出郭西南五里强,翰林留得读书堂。
漫漫古岫云烟薄,寂寂闲坡草树荒。
数点远村钩望目,一间空殿锁斜阳。
山灵我为乡人问,会许何年更有光?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曾于明正德十年任兴宁县知县,与神光山结下不解之缘。其在职6年,以秉公办事,勤政爱民为宗旨,深受民众的爱戴和称颂。这首诗是祝县令游览神光山后写的律诗,是为推介兴宁,为兴宁旅游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首联,祝县令从神光山的地理位置入手,用“出郊西南五里强,”把读者带进神光山。神光山形如展旗,状若挂榜,古称挂榜山。此山处兴城的西南面,离兴城约三公里(三公里是六华里),作者用“五里强”来解释就再合适不过,让读者对神光山的地理位置有个大概的了解。接着,作者用“翰林留得读书堂”之句向读者说明游神光山的原因。神光山是兴宁的名山,这里有厚重的人文历史,山上有神光寺、祖师殿、探花亭、墨池、墨池寺、六团英雄纪念碑及晚清粤东客籍诗人、书法家胡曦的书法石刻等名胜古迹,是值得旅游的好地方。“翰林”是指宋朝大学士、探花罗孟郊, “神光映读” 有动人的故事。“读书堂”是罗孟郊幼时读书的地方,后辟为“探花书院”。相传,宋大学士罗孟郊幼时在挂榜山下结庐读书,因家境贫寒而常患点灯无油之苦。其苦读诗书的精神感动了挂榜山山神石古大王,王特采上天五彩祥云,悬于挂榜山上助罗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罗孟郊后高中探花,官授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自此,挂榜山更名为神光山。
颔联转入写景,“漫漫古岫云烟薄,寂寂闲陂草树荒。” 漫漫读第二声,指空间旷远,古岫指古老的大山,薄是淡的意思,寂寂为寂静无声貌,闲陂是指没有种农作物的山坡地。这两句的意思是空旷的大山中人烟稀少,山在轻如薄雾的云烟笼罩中显得更加空旷和神秘,寂静的山坡上茅草树木丛生,到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颈联,“数点远村钩望目,”作者意犹未尽,承接前两句的意思继续写景造势。这句的意思是:远处稀稀落落的村庄散落在田野上,显得恬静安宁,诗情画意,一派田园风光的美好景色把作者的目光勾住了。“一间空殿锁斜阳”的“空殿”是指神光寺的大雄宝殿?还是祖师殿或墨池寺的大雄宝殿?我不得而知,但肯定是指神光山上某一寺庙的大殿,“空殿”是庄严的大殿神圣不敢侵犯?还是大殿里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我想有两种可能,一是傍晚时分,奉香的善男信女已经离去,这里成了“空殿”;二是当时经济不发达,游人甚少、寺庙香火不旺盛,联系颔联和尾联的意思,第二种情况居多。“斜阳”是接近黄昏时刻,一个“锁”字,就把诗人不想天这么早黑,要借“空殿”把斜阳锁住,不让它早早落下去,待我慢慢观赏宁川大地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尾联,作者用“山灵我为乡人问,会许何年更有光”作结,“山灵”我的理解是指“石古大王”,是兴宁人崇拜的偶像,深受人们的尊崇。鉴于这种情况,祝县令借山灵之口向苍天提问,这里的寺庙什么时候可以香火旺盛?这个地方什么时候可以兴旺发达?这里的人们什么时候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祝县令的仰天长问,令人掩卷长思,这充分显示了他爱民如子的好思想好品德,这也是诗人感慨的原因和希望所在吧?
时逢盛世,国泰民安。改革开放的春风把宁川大地吹绿,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今天,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全市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把这里的山山水水打造成美丽富饶、现代化的新市邑。目前,神光山已打造成4A级旅游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集宗教文化旅游的胜地,圆了祝县令的心愿。
吟山歌水(国画)/肖希正
客家围龙屋 (外一首)
●黄焕新
迁徙。颠沛流离
思想定居
或叫生命选择
终于围起属于自己的世界
风雨在外
虎狼在外……
门挨着门
窗对着窗
前面的池塘清清
后面的林木葱葱
多少户,多少人
踏响同一个节拍
共一扇大门出入
没有虚怀若谷的胸怀
怎能建这样宽大的屋子
没有腾云驾雾的胆魄
哪会有如此惊人的名字
围龙屋
客家人的围龙屋
千年百载
育下多少条龙
又送出多少条龙
母亲
双脚失去自信
便对道路产生恐惧
需要一根拐杖
撑起她羸弱的日子
春天那阵
她往哪里一站
都是一根柱子
往哪里一走
都能起水生风
她从来就没想到
需要这种扶持
倒是我一刻也没离开过
这根拐杖
——母亲
今天,当我把自己
交给她时
她却当我是一棵大树
抚摸着我的愧疚
说有个枝桠就够了
春花秋月的无花果
●丘远强
初冬,我们在大村的春花秋月
基地里看无花果
看满园大片大片的无花果
毋容置疑
我们一路观看,一路品尝,一路思念
鸟鸣与阳光吻过的地方
我们都跋涉过了
春花秋月的名字,本身就带着诗意
常人说是流年忘, 惜其不能长久
春花秋月的无花果是八百个品种的一种
健胃清肠、清热生津、解毒消肿
岁月,在人间寻找
城市的清道夫,与长生不老的秘诀
紫红的无花果,
栖身于离根最近的土壤里
张着一盏盏明亮的灯笼
挂在树上,迎春
从日落到日出,接纳风雨
如山的肩膀,挑着心灵的希望
守护着健康
等待生命的升华
梦想,也像无花果一样
全身充血
像一串串燃烧的鞭炮
擦亮天空
是这一季的挂念
守着那一缕缕浅浅的炊烟
等待风雨中的斜燕
无花果的奶香渐渐远去
春暖花开
再攥一把种子
种下希望
风浩荡
九万里鹏程正举
四季美
梦想已经开启了航程
“特殊时期”庆金婚
●曾胜
2020年2月25日,农历庚子年二月初三,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极为平常的日子,可是对于我的父母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时刻。正在伏案阅卷的我听到手机微信家族群“嘀”的一声,看到姐姐上传了父亲撰写的“辉煌金婚五十年,食尽甘甜与苦酸。养男育女四方利,心宽体健度晚年”金婚打油诗,才知道是他们五十周年金婚纪念日。行文至此,我满含泪花,掩卷思绪绵绵,感慨万千。
五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父母亲风风雨雨,相伴相携走过了人生的大半个世纪。母亲说当初选择了父亲,家人都是不看好的。因为父亲有兄弟姐妹七人,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母亲不顾家人的反对,坚定自己的内心,毅然选择和父亲走到了一起,她说,家穷算不了什么,看中的是父亲的勤劳善良能干。
此时此刻,我的脑海里勾勒出这样的画面:五十年前的今天,在那用土砖垒成的围龙屋里,没有丰盛的宴席,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但是,却有一对勤劳朴实的年轻人,怀着真挚纯朴的情感,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经月下老人我大舅红线相牵,喜结连理,相约携手共度以后漫漫的人生岁月。在已经走过的50个春夏秋冬的蹉跎岁月里,他们用和善勤俭、宽容仁爱,不离不弃,相互帮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育儿女,克服人生旅途中数不清的艰难困苦,跨越了无数沟沟坎坎的不平之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苦到甜,逐步走上越来越红火的日子。实践证明,母亲的选择是多么正确,一路走来,他们也吵过也闹过,那个年代的人该经历的磨难他们也都经历过,但毕竟还是相濡以沫,把我们姐弟妹四个养育成人,看着我们一个个成家立业,生儿育女。
从我记事起,母亲有点时间,不是趴在田头地尾、灶头锅尾、针头线尾里,就是钻在村办集体水泥厂里糊水泥袋,要不就扛张铁锹引水灌溉,扛把锄头给花生、黄豆锄草,或者把猪粪鸡屎之类的有机肥撒到田地里。印象中,父亲忙完农活后,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到处回收用过的水泥袋、或赴墟镇做点小生意如卖洋油灯盏、碗筷、农耕工具等,到后来一家人在村里开了间日杂百货商店一直经营至今。乡亲们都说父母都是闲不下来的人,当然,田地厂里也没有辜负父母亲的付出和汗水,无论是谷物还是水泥厂,总是村里厂里收成很好的。当大家伙儿来向父亲讨教同样是一亩地,为何他的就能比别人的多收百斤多的稻谷?父亲笑笑说:一靠经验技术,二靠勤劳汗水。经验技术教导你何时播种,遇到虫害怎么办;勤劳汗水保证你的想法得以实现,不至于荒废。父亲还不忘总结一句: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
一辈子与土地相守的农民父亲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以他几十年不变的坚持,教会我们几个孩子:人啊,万万不能懒惰,人懒万事空。人,靠自己一双勤劳的双手,不但能种出好田好地好生意,还能种出自己的幸福生活!确实如此,通过自己的勤奋读书考上大学,通过央行招录,品学兼优的我有幸成为一名人民银行县支行工作者,实现了“农转非”的梦想呢!
父母终于迎来了幸福金婚之日,因此,对于我们这个家庭来说,的确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本想家庭小聚庆祝,但鉴于目前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父母亲和我们姐弟妹的想法一致,庆祝金婚是小事,防控疫情是大事,决定取消庆祝活动,在微信上给父母送上祝福。由此,我为二老奉上一首庆祝金婚纪念诗《高堂金婚有寄》:
结发相依五秩秋,沧桑岁月心中留。
和谐质朴家风暖,濡沫勤劳祖德酬。
育女培儿无溺爱,尝甜品辣共分忧。
颐光晚景天伦乐,福寿安康慰白头。
“非常”姑嫂
●袁力
李萌和小姑子一直不和,原因很简单,为婆婆给谁带孩子的事儿。
几年前,李萌怀上了二胎,小姑子也在同一年怀孕。本来说好了,婆婆伺候李萌坐完月子,再去照顾小姑子。结果小姑子以害怕早产为由,硬是把婆婆拉回了自己家。而李萌,只好花大价钱请了个月嫂,盘算着自己上班后让婆婆回来带孩子。李萌眼巴巴望了几个月,婆婆一去不复返,待在小姑子家做起了倒贴工资的免费保姆。这一来二去的,李萌便和小姑子结下了梁子,嘴上没说什么,但两人是面和心不和。
眼下,两个人的孩子都五岁多了,活泼又可爱,但很少一起玩。因为,两家人很少聚在一起。
这天晚上,李萌带着孩子看电视上播放的抗疫新闻。老公去阳台上接了个电话,回来即愁眉苦脸,一言不发。李萌一边逗着孩子,一边问老公:“咋啦?你妈有什么不舒服吗?这当口,可千万别感冒发烧。”老公吞吞吐吐地说:“不、不是,她想回来住几天。”
李萌正绽放笑容的脸一下子板起来了,也不说话,空气像凝固了一般。当初,孩子才几个月,夫妻俩要上班,工资也不高,李萌打电话哭着求婆婆回来带带孩子,婆婆在电话那端默不作声,空气就像现在一样凝固。
过了好久,李萌才从嘴里憋出一句话:“怎么着?当咱家大门是她开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老公耷拉着脑袋,说:“现在非常时期,也是没办法的事儿,你就通融通融呗!”
李萌一听这话,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当初怎么不跟我通融一下?你也知道非常时期,整个武汉城交通都管制了,大伙都不敢轻易出门,响应政府号召,待在家里。买啥啥都不方便,家里吃的用的剩下不多了,你妈现在跑回来凑啥热闹?那边不是指望着她带孩子吗?”
老公的声音低了一个八度:“老人家想把孩子也带过来一起住。”李萌的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什么?没门!非常时期,我可养不起!”看着老公抱着脑袋发怂的样儿,李萌于心不忍,柔声劝老公:“你妹妹不会同意的,她就一个孩子,宝贝着呢!”老公说:“正是妹妹的意思!她叫我跟你商量一下。”李萌吃惊地张大了嘴巴:“怎么回事?”
老公告诉李萌了事实,妹妹现在不在口腔科上班了,整个医院的大部分科室都停诊了,全部到发热门诊支援。病人实在太多了,黑压压一片,一眼望不到头。妹妹每天奋战在抗疫最前线,妹夫作为民警,也一天到晚不着家。两个人整天忙得跟陀螺一样,因为工作性质特殊,也不敢回家接触老人和孩子。可只有老人、孩子在家又不放心,所以想叫她们过来一起住。
李萌看着电视上忙忙碌碌的医务人员,全副武装,口罩、护眼镜、防护服……一个个毫无怨言,却没有停止救人的脚步。他们只有倒下的,没有请假的。李萌的眼睛不禁湿润了,连忙给小姑子发了一条微信——“小妹你放心!我马上去接妈妈和孩子。非常时期,你要保护好自己,我会照顾好他们!”
编辑:刘滨
请输入验证码